掃描分享到微信好友或微信朋友圈 nClick="hideewm()" src="images/guanbi.png">
2019年5月23日,“一帶一路·發展之路”蒙古國采購大型農業裝備項目交機儀式在烏蘭巴托舉行,由雷沃重工提供的價值1.8億元拖拉機及農機具等大型農業裝備產品交付給當地用戶,這是雷沃重工繼首批蒙古國政府訂單以來第三個單筆貨值過億元的訂單。目前蒙古國農業機械化程度在80%,比項目實施前提升了30%。可以說,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和雷沃農業裝備的到來開啟了蒙古國的農業機械化之路,為蒙古國農牧業發展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為了合作項目,他們將家安在了草原上
6年前,花大朋和其他雷沃服務工程師第一次來到蒙古國。作為蒙古國農業部項目的第一批常駐人員,他們的職責是完成拖拉機等產品的回裝,并對當地農場主和農戶開展技術培訓,提供農機產品及技術在蒙古的示范推廣、零配件供應、維修服務等支持。初來乍到,蒙古的服務工作對他們的體力和毅力都是一次挑戰。
他們所在的回裝場地距離市區70公里,每天往返賓館與回裝車間耗費大量的時間,也影響項目工期。在經過對組裝現場的實地勘查,花大朋指著回裝車間附近的幾個隨車吊集裝箱,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我們何不用它們來打造我們在蒙古的家呢?”
說干就干,返回賓館的當晚,服務工程師們決定租借兩間集裝箱,一間打造成宿舍,另一間做成簡單的灶房。經過兩天的改造,一間上下兩層床位,容納多人的宿舍搭建完成。隨后他們將另一間集裝箱簡單改造,支起了灶臺,安上了煤氣,一間可以解決伙食問題的廚房搭建成功。雷沃的服務工程師們開始“安營扎寨”在項目一線。
場地雖簡陋,工作卻一點不馬虎。地處高緯度,夏季的蒙古國白晝比國內大部分地區長。晚上9點,蒙古國的天色依然大亮,服務隊員們利用這一有利條件,與時間賽跑,平均每天工作16小時,中午也僅僅休息30分鐘。
有時,大家到發運場地后發現還有用戶等著提車,服務工程師們就會分頭去協助發車員,發車、整理農機具、為用戶講解使用保養方法。通常直到晚上11點半,目送用戶駕駛拖拉機離開,隊員們才會開始等待已久的晚飯。
一期項目拖拉機配套的割摟一體機,是復合性作業機具,拖拉機和機具配合平衡性要求非常高,為了確保最佳使用效果。技術人員對產品的匹配性進行了多次試驗,保證了割摟一體機最佳使用效果。蒙古第一期投放的5000臺割摟一體機已經8年過去了,使用效果依舊非常好。
蒙古是一個多風沙的國家,這種天氣,嚴重影響拖拉機和收割機發動機的使用壽命,為了防止揚沙進入發動機缸體,對發動機缸體進行磨損,技術人員進行研究討論,最終確定用沙漠三級空濾器,阻擋蒙古強風沙天氣對發動機氣缸的損害,提高了發動機的使用壽命,降低了故障,保障了項目的順利開展。
中國來的“鴻雁”讓我富裕了起來
2012年之前,蒙古國阿德拉爾省的讓·杜勒比從未開過拖拉機,讓·杜勒比的心愿就是“在自己的土地吊車維修上開上自己的拖拉機”。隨著中蒙農業裝備合作出口項目開始批量交付,讓·杜勒比的心愿變成了現實。
今年43歲的奧特巴雅爾是蒙古購買雷沃拖拉機的第一人,也是雷沃產品的首批收益者之一。自從買了這臺雷沃MG1654拖拉機,他憑著勤勞的雙手,開墾了很多的荒地,成了遠近聞名的農場主。
一次服務走訪的過程,在色楞格省的奧特巴雅爾家附近,這位壯實的蒙古漢子,正在駕駛著他的雷沃二手吊車MG1654拖拉機在蒙古草原上開荒,為雨季播種小麥做準備。雷沃服務工程師給他的拖拉機檢修完畢后,奧騰巴雅爾非常高興地說,“遠方的鴻雁來了,就沒有什么問題解決不了,你們讓我富裕了起來,是我最尊貴的客人!”
蒙古農牧民的農機使用技能普遍較差,有什么故障基本不會自己維修,為了提高當地農機戶的農機使用保養技能,雷沃服務工程師們不僅定期深入用戶家中回訪,講解使中國吊車網用保養技能,還針對農牧民經常更換機手的實際,定期舉辦用戶培訓班,邀請部分用戶到場學習拖拉機駕駛、保養和維修知識。
業務搭橋,架起中蒙友誼的“彩虹”
“中蒙農業合作項目在執行過程中,我們不僅僅做好產品、服務工作,同時也把外國的客人請進來增進交流和了解。”一直擔任蒙古項目經理的劉靜說
每年雷沃重工都組織蒙古用戶來公司開展交流培訓活動。產品培訓之余,向他們介紹國內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通過這些活動安排,學員們親身感受到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發生的巨大變化。
蒙古中央省的用戶巴彥朱利格,有三千公頃土地,2015年購買三臺雷沃1654拖拉機和兩臺GN60收割機,劉靜三次帶領服務人員拜訪該客戶,并經常電話溝通,實時了解用戶需求。良好的服務,過硬的產品,保障了客戶每年的收入都超過200萬元。
蒙古項目的執行,讓雷沃重工贏得了當地用戶的高度信賴,同時也與蒙古人民建立了深厚的跨國友誼。(來源:中國工業新聞網)
責任編輯:Ha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