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分享到微信好友或微信朋友圈 nClick="hideewm()" src="images/guanbi.png">
每個斗山人都是一則耐人尋味的故事,了解斗山人的閱歷縱深與時光淬煉的品格,品讀故事中的跌宕起伏,您將更加深刻地理解手中的斗山挖掘機。
沒有假期,風餐露宿,直面客戶最負面的情緒,路途及工作現場隨時可能發生危險……服務工程師恐怕是工程機械產業鏈條里最沒有“性價比”的職業了。可就是這份工作,有人一干就是十五年。
斗山服務工程師高建忠
懷著一份好奇和崇敬,我們采訪了斗山服務工程師高建忠,聽他講述漫長而精彩的服務歷程,以及與斗山、與客戶的深厚情感。
“機”緣妙不可言
“要不你也填一個唄?”
誰能想到就是這樣的隨口一問,幫助工程機械從汽車行業搶來了一個人才。
事情還要從2004年說起。那時候學汽車修理的高建忠正在一家汽車企業實習,為了給喜愛工程機械的朋友“壯膽”,一起去斗山應聘。
工作人員看來了兩人,就拿了兩份履歷表,不好意思拒絕的高建忠就填了。“后來他沒進來我進來了”,高建忠回憶起這段往事用了兩個詞:陰差陽錯、命中注定。
雖然命運決定了這次“機”遇,但是否留在工程機械行業高建忠還是有選擇權的。
初入斗山,高建忠就感受到了這個行業朝氣蓬勃的狀態。用他的話說,工程機械和汽車是相通的,不同的是工程機械的工作比較靈活,不像汽車有點朝九晚五的感覺,而且大家都很有活力,客戶都在努力賺錢,斗山在努力服務客戶。
正因如此,年輕的高建忠很快就喜歡上了機械,喜歡上了斗山,從此再也沒有回到看起來更體面的汽車行業。
斗山服務工程師高建忠在工作中
讓技能永遠“在線”
入行十五年,高建忠從未離開斗山。從小,他就喜歡搗鼓機械和電器,在斗山的這十五年間,他更是研究吃透了斗山的每一款設備,在斗山的服務技能培訓和評定中,高建忠早早就獲得了最高的四星榮譽。
去年才入行二手吊車的新同事是這么評價高師傅的:“每次我們去現場,他簡單瞧瞧就能確定問題出在哪兒,修到最后總能發現他是對的。”
對同事的評價,高師傅并沒有驕傲,他說:“作為服務工程師,懂設備是必需的技能,而且要不斷學習,斗山一直在對設備更新,從‘-7’到‘-9’,到現在的9C,斗山投入了大量新技術更新、升級產品,以前我是輕車熟路,現在也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升自己的維修技術能力。”
的確,斗山的產品正隨著市場的需求不斷進化,服務自然不能瘸腿。每款新設備斗山都會組織服務人員進行專項學習,另外還提供在線教材,手機上就能看到豐富的課程和案例。
對于一線工作的服務工程師,斗山還有派駐至各大區的“廠家機動班”隨時提供技術支援。高師傅就曾遇到一例解決不了的“疑難雜癥”,申報后很快得到了機動班專家的響應,最終現場會診為客戶解決了問題。
打通服務之路
做服吊車配件務工程師是辛苦的,尤其是高建忠所在的云南省。在最開始的幾年,他是斗山服務的一塊磚,哪里需要就派駐到哪里,短短三年幾乎跑遍了整個云南。
在這個過程中,高建忠充分了解到機械行業的艱辛,“很多人覺得這行很賺錢,但背后是想象不到的辛苦”,他說:“和這些干挖機的朋友相處長了,就自然為他們換位思考了,遇到著急的客戶態度不好也不會覺得委屈。”
從2007年開始,高建忠的工作范圍穩定在保山地區,讓他有更多的時間深耕服務。在山河遍布的云南,做服務一多半時間都要耗費在路上,一年要跑5萬多公里,平均一天跑100多公里,而云南的100公里往往要開四五個小時。
路走得多了危險總是難免的。2018年的雨季來的比較早,4月的一天高師傅接到任務去怒江壩為一臺挖機做保養,途中遇到落石阻擋,高師傅的車不小心翻下路基翻滾了幾十米。車報廢了,但系了安全帶的高師傅和同事都沒事。
回憶驚險一幕,高師傅說:“車停下來的時候還是正的,玻璃全碎掉了,我們從后窗玻璃爬出去,當時車上裝的機油潑在身上了,腦袋懵的時候以為是血,嚇壞了,最后發現吊車維修是油松了一口氣,只要人好著就沒事。”
還有一次,高師傅帶著替換下來的一個三十噸級挖掘機的履帶彈簧回公司,在一個轉彎處被逆行而來的車迎面撞到,巨大的沖擊讓履帶彈簧沖倒了微型面包車的后排座位,插到了前排座椅上。短暫昏迷后高師傅自己打了120。“現在想起來都后怕”,高師傅說:“如果副駕當時有人,那就完蛋了。”
雖然每天出門都面對著曲折的道路和不可預知的風險,但是對工作的熱愛和對客戶的責任心絲毫沒有減退。如今,高師傅已經對保山各村鎮路段了如指掌,“盡快趕到”成為服務的第一重保障。
斗山服務工程師高建忠與客戶交流
修好挖機,是最有成就感的事
為什么能在如此艱苦的崗位堅持15年,高建忠說,最重要的原因是成就感。
“在這里,我總能感覺到自己是被需要的,尤其是挖機干不了活了老板急得滿頭大汗,然后我去把他修好,雖然可能不會得到夸獎,但是自己心情馬上能好幾個等級”,他補充道:“開車回去都是樂顛顛的。”
“修好”是高師傅每次出發唯一的目標。他說;“每次去現場,面對故障找啊找,如果修不好心里就不踏實,老板請我去吃飯我都吃不好,坐在那臉上都沒光,扭扭捏捏不自在。”正因如此,遇到修理挖機的任務,高師傅一般出門前會吃一頓飯,趕路加干活就不知道下一頓飯是幾點了。
有一次遇到一臺挖機動作不正常,趕到現場已經是下午,高師傅一直修到半夜兩點,病灶還是沒找到,老板工期緊,只能先用臨時方案處理讓設備恢復使用,機主答復待工期不緊時再來檢修。
從工地返回后,高師傅跟廠內專家反復請教,終于找到處理的方案;但是后來機主忙著干活一直沒有再要求修理,內心煎熬的高師傅幾次主動打電話問對方什么時候有空趕緊把設備的問題解決了。
終于在得到客戶同意后前往現場再一隨車吊次檢修,找到故障點,徹底修復了設備。高師傅說,那件事印象這么深刻是因為雖然臨時處理后沒有耽誤客戶工期,但是自己卻因為問題沒有徹底解決而內心焦急萬分,后來真正解決問題之后,非常高興。
高師傅說自己沒有大的抱負,安于在這個崗位上修修挖機刷刷成就感。而這十幾年如一日與斗山與客戶的不離不棄,不正是他的遠大抱負嗎?
在長期人手短缺的服務一線,愿他的每一程服務都順利;在熱火朝天的施工現場,愿斗粉們的每一臺設備都給力。(來源:斗山工程機械)
責任編輯:Ha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