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工程自開工以來始終一刻不停。”坐在會議室是個人二手吊車轉讓的總經理劉巍,剛剛結束一個現場協調會。趕到福清現場以來,他始終在不間斷地協調各種事項,每個活動與下一個之間也就是一支煙是個人二手吊車轉讓的間隙。
“從土建到安裝,這23個月,我們走過了‘華龍一號’最難走是個人二手吊車轉讓的一段路。”劉巍這樣定義在他心中,華龍首堆轉入冷試的意義。
從2017年5月25日,這個工程的安裝全面鋪開以來到現在為止,我們做了很艱苦的努力。首先,當時在土建階段我們面臨大量的“首堆問題”,為了讓工程更好地開展,我們留了很多“開口項”。首堆就意味著不成熟,比如設備不定型。那么,我們的設計也無法固化,導致有很多問題當時沒有辦法立刻解決。但是如果工程不繼續下去就會全部“卡”在那里,為此我們采取的辦法就是設置“開口項”,把與之相關的部分留在那里,而工程的整體進度繼續向前推進。
我們開創了“開口項”管理系統,在工程的推進過程中,一旦哪些問題可以解決了,就把它解決掉,從管理清單中清除。到土建結束轉入安裝的時候,粗略估計,我們大概還面對著上萬個“開口項”。要完成安裝,我們還有待將所有設計全部固化下來。
我們都知道,核電廠設備安裝涉及多系統、多工藝、多專業,本身就是相當復雜的接口管理工作。但作為“首堆”工程,很多土建工作完成后固化下來的工作又因為新研發設備參數變化等因素,產生新的問題,需要做設計變更。這樣,我們這個階段大大小小也遭遇了上萬個設計變更。
現在回頭來看,我們這支團隊在23個月的時間內關閉了所有“開口項”,處理一個設計變更的時間平均僅為3天,這是非常不容易的,這段路我們走得非常艱辛。
但同時,我認為,走到“冷試”,我們也已經走過了“華龍一號”建設中最為艱難的一段路,我們所說的“首堆風險”大部分在這一過程中已經得到解決。我們的圖紙已經全部出完,設計基本固化;我們的設備完成了安裝以及單機調試,設備基本固化。與此同時,“華龍一號”采用的又是相對成熟的設計理念。
所以,雖然在后面的調試中,我們依然會遇到困難和挑戰,依然會有不小的壓力,但它們更多不是來自于“首堆風險”。應該說,這段經歷給了“華龍一號”撬動未來足夠的信心和勇氣。
攝影/束宇
我們通過華龍首堆的建設,樹立了華龍自主品牌,為我國核電自主化、規模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今年1月,采用“華龍一號”技術路線的漳州核電1號、2號機組獲得國務院常務會通過,再次證明了對華龍自主品牌的信心,是對“華龍一號”開工以來最高的標準、最優的質量、最好的性價比等方面的認可。同時,“華龍一號”“走出去”的卡拉奇項目進展順利,帶動了產業鏈“走出去”,使“華龍一號”成為中國核電“走出去”的名片,響應了總理“你們為我撐腰,我為你們揚名”的口號。
在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上,“華龍一號”自主三代技術的先進性和裝備制造能力得到了驗證。為打造“華龍一號”自主品牌,中核集團與58家國企深度合作,扶持140余家民營企業進入核電行業,實現了整個核電裝備制造業的聯合,共同突破了411臺套核心裝備的國產化,卡拉奇2、3號機組國產化率達100%,由此推動了我國裝備制造水平的飛躍,充分證明了“華龍一號”自主技術的成熟性。
經過多年實踐,中核工程探索出以核電設計為龍頭的核電EPC總承包模式,建立健全了一套有利于核電工程建設質量、安全、進度、成本管理的一體化的協同管理運作體系。“華龍一號”首堆建設的順利進展就得益于我們的EPCS總承包模式,同時它也最為充分地印證了這一模式的強大優勢。
作者:楊阿卓
編輯:蔡皛磊
設計:李志超
本文來自“中國核工業”(ID: cn_industry),未經授權不得二次轉載,如有需求請直接在“中國核工業”公眾號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