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靠性作為衡量產品質量是懸掛式吊車的重要指標,被企業視為永無止境是懸掛式吊車的追求。作為我國系統工程理論與應用研究的創導人錢學森曾指出“產品可靠性是設計出來的、生產出來的、管理出來的。”可見,只有經過一套完整的質量管理體系的保障,才能實現最終產品可靠性有步驟、有計劃地持續提升。
我國工程起重機械行業在近70年的發展過程中,曾一度因為缺乏核心技術、產品質量不穩定等因素,受到國外品牌的牽制和市場擠壓。進入21世紀后,國內企業在研發、技術、制造方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與進步,其中,以徐工起重為代表的本土企業及其產品,更是成為中國工程起重機行業在全球舞臺的名片。究其根本,在整體質量水平參差不齊的中國工程起重機制造行業,與其說徐工起重的技術與產品推動和引領著行業的發展,不如說徐工起重建立的一套完整的質量管理體系,才是對行業最具價值的借鑒與貢獻。
概括地講,可靠性研究可分為前端和后端。在我國工程機械行業,后端可靠性研究主要包括可靠性試驗檢測,該過程與工程應用、產品制造過程結合相對緊密,積累了大量的數據,對于產品生產制造起到了積極地指導和改善作用。而前端可靠性設計決定了產品的“優生”,但由于思路的滯后、數據的缺乏、建模的缺失等,大多數工程機械企業在此均為短板甚至空缺,或僅處于定性而非定量的研究,難以對設計進行針對性的改進。
從1999年開始自主研制工程起重機起,徐工起重就在不斷打磨中完善和提升產品可靠性設計,以期打通產品從設計到應用的可靠性閉環通道。2016年,基于產品全生命周期價值提升的G技術平臺和可靠性數據管理體系的誕生,構建了徐工起重包括前端可靠性設計在內的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可靠性管理體系。
以其專業、全面、強大的測試實驗體系及其數據管理為例。徐工起重的產品檢測體系覆蓋產品各個研發生產階段,從最初的圖紙設計階段開始,就不斷對板材、各系統、零部件、高低溫環境等進行實驗,第一環節確保設計階段的可靠性。新產品樣機下線后隨即進入控制中心,主要系統再次進行檢測試驗、吊臂接受反復伸縮試驗、電器元件經歷上百萬次檢測等,確保產品的絕對性能。進入批量化生產階段,制造過程中將通過智能化設備完成各個點的檢測。直到最后交付用戶,依舊會對設備運行狀態進行數據采集,及時掌握各類問題,最終通過這些數據進一步反哺設計。
對于徐工起重而言,從構思開始,關于產品的每一項數據都是有生命的,以產品實際使用信息為基礎,結合試驗數據統計分析,進而改善產品設計缺陷,實現產品設計能力的不斷提升,最終保證產品質量管理的良性閉環。在完善自身的同時,徐工起重更為行業先,以先進、求實的理念與行動,竭力為行業樹立可靠性閉環管理體系的典范。
我們需要您的關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