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了第二十三屆中國專利獎授獎的決定,由中鐵上海工程局集團華海公司研發的《一種行進過程自動變跨鋪軌機及使用方法》專利榮獲第二十三屆中國專利獎銀獎。
中國專利獎由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共同評選,是我國唯一的專門對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創造給予獎勵的國家級政府部門獎,也是我國專利領域的最高獎項。申報該獎項以來,中鐵上海工程局技術中心嚴格把關申報資料,積極組織預演答辯,經過中鐵上海工程局、中國中鐵專利獎答辯模擬會后,3月19日,《一種行進過程自動變跨鋪軌機及使用方法》作為中國中鐵兩項成果之一,正式通過第二十三屆專利獎答辯。至此,中鐵上海工程局在科技類榮添一項最高等級國家級獎項,也是截止到目前,中國中鐵18家綜合工程局中唯一獲得該獎項的二級單位。
據了解,中鐵上海工程局研發的行進過程自動變跨鋪軌機采用了軌距激光測量、走行輪自適應轉向、PLC集成控制技術,實現了鋪軌機1435mm~3800mm 軌距的無級變跨;采用變高自平衡糾偏控制技術,實現了變高過程中支腿同步升降,保證了整機運行安全。該鋪軌機具備自適應無級變跨、免拆解轉場、不中斷連續過站、多重安全防護等技術優勢,各項關鍵技術指標均大幅領先傳統鋪軌機,成功填補了國內城市軌道行進變跨鋪軌技術空白。
傳統的城市軌道交通整體道床建造工藝多以機鋪軌排法為主,占比達70%以上。由于地鐵人防門、站臺等特殊地段的結構邊界限制,傳統鋪軌機需拆裝2次通過,每次轉場拆裝耗時3-5天,增加了工序和隱患,效率低下。針對城市軌道交通鋪軌作業軌距頻繁變換、限高要求多的特點,中鐵上海工程局成功研制應用的行進過程自動變跨鋪軌機,實現了負載行進過程自動變跨、電力驅動變高及整機轉場,能夠滿足不同施工工況,零耗時變跨,大大降低了運行轉場的風險。
與傳統設備對比,行進過程自動變跨鋪軌機過站耗時由2-4天降為1天,變跨用工從4-6人減少為1人,進出站拆解次數由2次變為不拆解,設備轉場拆裝由5天降為1天,人工作操作、半自動操作轉為自動化作業,鋪軌日進度由50-75米提升到100米,鋪軌施工綜合工效提升一倍,在城市軌道工程鋪軌施工行業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
目前,該研究成果已成功應用于常州市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南京市寧和城際鐵路、重慶市軌道交通十號線、杭州3號及5號線等工程,成功指導多個城市地鐵項目完成施工任務,累計節約資金時間成本1.8億元。在南京市寧和城際鐵路項目,中鐵上海工程局發明的自動適時無級變跨系統,成功解決了鋪軌機停機變跨的卡脖子難題,實現了鋪軌機空載、負載連續自動變跨,填補了行業空白;在杭州地鐵5號線,成功創造了月鋪29公里的中國速度,改變了鋪軌作業的操作模式,使城市軌道交通鋪軌施工進入自動化時代。
猜你喜歡
★【喜迎二十大】經典工程展示:托起4000民眾安居夢——江陰高新區青陽園區安置房二期工程順利交房
★【聚焦】王建營帶隊到北京片區項目調研指導工作
★【媒體聚焦】大連地鐵5號線全線主體結構全部完工引發媒體關注
★【喜報】中鐵上海工程局成功獲評中國中鐵“雙碳”專業研發中心建筑材料分中心
編輯策劃:局宣
稿件來源:華海公司
主辦單位:中國中鐵上海工程局黨建工作部(企業文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