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電風險更大,交通建設發展穩定。
? 設備出勤率已經環比開始下降。整體而言,2020年市場存在下行風險。
? 臺班費還會繼續下降,不可能由此產生更多利潤;要從設備管理、總成本上來應對,以此提升利潤。
? 大多數用戶傾向更新產品時,購買升級的設備。
? 用戶不再盲目購買設備,首選品牌越來越集中。
2019年中國吊裝行業依然保持不錯的發展,但不同領域,發展也有差別。
從行業整體看,以風電為代表的能源領域,面臨一定的挑戰;而以交通建設為代表的領域,則大概率能夠保持穩健發展。
從行業競爭看,起重機保有量依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過量,今后的市場競爭會更加激烈;臺班費持續穩重下降,會成為長期趨勢。
競爭激烈,臺班價格下降,這些都是不可控的因素;需要市場之手進行長期調整校正。但對于用戶而言,在各自業務經營上,卻可以通過配備高品質、高效率產品,通過新技術手段強化管理運營等方式,開辟競爭藍海,先人一步,搶占更多、更高質量的“工程資源”。
為了深度了解中國吊裝施工領域究竟正在發生什么,以及未來將會發生什么,我們設計了一份簡單明了的問卷,通過走訪265位分布在12個省份的吊裝用戶——當然大多數都是從業時間超過5年的用戶,他們既包括直接買車的老板、公司管理者,也包括普通的駕駛員;他們不僅是起重機的購買者、直接感受者,更是整個用戶群體中極具代表性的一員。
筆者團隊不僅詢問了這些用戶2019年的業務情況,更讓他們逐一展望了2020年甚至更長的3-5年內,吊裝施工領域各個板塊的發展。同時,也詢問了他們對設備使用的一些真實感受,并請他們再次明確一下購買設備的標準。
結論一:2020年,交通、市政、房建/廠建大概率持續增長
目前,交通、房建/廠建、市政是當前國內吊裝用戶營業收益最多的三個領域。265名用戶中,有230人的業務收入都來自交通項目,有165人的業務收入來源于房建/廠建工程項目,有116人的業務收入來源于市政項目。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在當前中國經濟整體發展放緩的情況下,交通、建筑、市政三大行業仍然存在吊車使用需求。而且,涉足這三個領域的用戶均表示,未來1年時間內,他們的業務應該會繼續增長。
用戶調查結果:吊裝收益主要來源的工程類型
結論二:大多數人不看好2020年整體行業前景
盡管有交通、建筑、市政等上游行業的拉動,大部分用戶對于未來1年市場前景的判斷依然持保守態度。看起來,就算是三大領域保持增長,但也不能化解其他細分領域可能下滑所帶來的影響。
34%的受調者認為2020年市場增速將與2019年持平,35%的受調者認為市場將在明年出現下滑,只有31%的用戶認為吊裝市場將在未來1年內持續增長。
看低市場,勢必會影響用戶購買設備。
用戶調查結果:吊裝市場行情對比
用戶調查結果:是否有購買起重機的意愿
結論三:預警!目前出勤率仍較高,但環比已經開始下降
有95%的受調用戶表示,設備月出勤時間都保持在20天以上,這說明當前吊裝市場仍處于活躍發展階段,雖然設備保有量依然較大,但“活源”不缺,設備不閑置。
且根據以往調查情況來看,吊車月度出勤率在20天以上已是常態。
但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環比上兩個月情況,有35%的受調者反映設備出勤率在下降,并有45%的受調者認為,出勤率下降是因為新增車輛較多,活源被稀釋。
用戶調查結果:出工天數
結論四:臺班費還會持續下滑,用戶需要“向設備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
臺班費的高低一直是反映市場“好”與“壞”的直接信號,也是直接關乎用戶收益的重要因素。
此次調查中,有45%的用戶表示臺班費仍然在下降,46%的用戶表示臺班費與上年同期持平,只有不到10%的用戶表示臺班費有所增長。
臺班費下降,意味著用戶的直接營業收入有可能減少。再結合司機工資的變化——71%用戶表示司機工資較上年同期在增加,這意味著多數用戶的支出成本在升高。雙重因素下,吊裝用戶的收入空間將面臨擠壓,經營壓力在增加。
近幾年,雖然吊裝市場整體在回暖,但臺班費“保持水平發展、甚至持續走低”可能將成為常態。直至因市場飽和造成的泡沫全部被擠壓出去后,臺班費可能才會止跌。而在此期間,吊裝用戶的經營能力將受到越來越嚴峻的考驗,用戶必須注重經營質量、追求“設備效益”、“管理效益”,才能在成本升高、收入空間下降的情況下,維持穩定發展,獲取利潤空間。
對于品牌來說,用戶經營壓力增加、成本上升不是一件好事情。但這卻是向用戶傳遞產品“全生命周期”價值觀的好時機。客戶的經營壓力越大,品牌更應該強調產品的“全生命周期”價值,提倡用戶關注“設備效益”、“管理效益”,從而達到共贏。
如何選擇設備,選擇什么樣的設備,其實對用戶“提高效益”,“提升管理”,非常關鍵。
“向管理要效益”,同樣可以通過選擇配置設備來提升。設備品牌統一,服務和管理無疑更加簡便與集中。在吊裝市場火爆時,這些收益可能很難被感知,但在市場趨于成熟、理性時,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開源節流”的方式。
用戶調查結果:起重機臺班費變化
用戶調查結果:司機工資增長情況
結論五:換新,主要是購買“升級產品”
用戶正在變得越來越理性。對于市場,對于制造商而言,這都是好事情。
盡管2018-2019年市場不錯,但大多數用戶并沒有“狂熱”,而是更謹慎地看待未來發展。
但,保守的預期,可能從一定程度上將影響用戶的設備購買欲望。
“換新”欲望不強烈,還有一個原因:目前手中的產品,已經基本能夠滿足用戶的各種需求;為此,用戶不必要對設備再進行更換。從另外一個角度,這也說明,要調動用戶“購買欲望”,企業可能需要給用戶更大的刺激——比如更耳目一新的產品等。
盡管明確購買意愿的用戶比例不高,但49%的“觀望型”用戶很有可能在同行、品牌的影響下,或市場行情轉變時產生購買意愿。所以在未來1年時間內,品牌應該盡力尋找市場需求潛力點,進行深度挖掘。
進一步追蹤受調者的購買意愿可以看到,在計劃購買設備的用戶中,有35%是出于“工程量增加”原因,這部分需求可以認為是“主動需求”;另有39%的用戶是出于“排放升級”原因,這部分需求可以認為是“被動需求”。
對比而言,“被動需求”支配產生的購買意愿相對更加確定,所以這部分用戶是2020年需要品牌重點追蹤的對象,也是未來市場需求的一個重要潛力挖掘點。
用戶調查結果:2020年購機意愿
用戶調查結果:購機原因
結論六:起重機保有量正在“飽和”,產品必須“鶴立雞群”才能贏得競爭
無論是臺班費的走低,還是用戶對于設備出勤率降低的“敏感”,其實都反映出一個事實,就是:當前吊裝市場設備保有量在趨向“飽和”。
特別是受調用戶對于近兩個月“出勤率降低”的原因分析中,45%的用戶表示是因為市場上新增車輛越來越多,從而導致了活源被稀釋。這說明設備保有量正在快速增加,這也意味著市場上各產品品牌正在發起更加激烈的爭奪戰。
要在有限的發展空間里獲得用戶青睞,就必須得有“鶴立雞群”、優勢明顯的好產品。
“鶴立雞群”這點,具體到產品而言,是指在某一個或幾個核心性能上,對其他品牌有著碾壓性優勢。比如“海底撈的服務”,比如“華為、蘋果手機的技術”。當這些方面真正轉化為用戶能夠體驗到的價值,用戶勢必會成為忠實用戶;產品必然成為首選。
用戶調查結果:設備出勤率降低的原因
結論七:用戶不在盲目買買買,品牌忠誠度加速形成
面對市場上五花八門的產品,終端用戶似乎越來越理性;即便是面對2019年低得不能再低的商務條件,用戶也是緊緊捂住了錢包,沒有盲目地買買買。
調查顯示,用戶在購買起重機時,心理定義的“初始選單”上的品牌,已經較以往大為縮減,目前只有1-2個選項。對于一些市占率不高、品牌影響力不大的產品,用戶目前也抱有“不主動嘗試”的態度。
如果從“初始選單”中進一步集中,讓用戶給出“心目中的首選品牌”的答案,品牌忠誠度更明顯。
用戶調查結果:心中的首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