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中國為世界發展提供新動力、創造新機遇,中國品質逐漸改變世界看法,中國制造正深刻影響世界。一臺出廠近十年的QY25K_Ⅱ仍然兢兢業業工作在海外市場一線,產品性能依然在線。徐工K系列,一個印在中國甚至全球起重機產業發展史上20多年,卻依然熠熠閃光的名字,25噸級更是多少吊裝人念念不忘的經典。
質量之魂,在于匠心,徐工人懷揣一顆產業報國、匠心堅守的品牌初心,用中國智慧寫就中國裝備制造業的不朽傳奇。
1.唯創,“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2000年,一個看似平常的年份,中國起重機產業的技術革命,在醞釀數年后正式發起。領頭人徐工,為了使客戶擁有更好的用車體驗,多方調研,在行業內率先推出以先導操縱、高抬式平衡重、全頭駕駛室外觀、全覆蓋走臺板為技術特點的K系列汽車起重機。吊車出租
作為中國第一款采用全頭駕駛室的產品,在20年前,打破傳統付出的努力超乎常人料想。
“我們做全頭駕駛室的時候,用原來的動力系統,完全不能滿足整機性能和布置的需要,我們就一遍遍帶著配套方銷售和技術人員,鉆到車里面分析,讓他們從內心接受我們根據市場反饋形成的技術方案。推動配套件做出改變的過程,不是一周兩周,也不是一個月兩個月,而是足足一兩年時間。但盡管如此,也必須要改!”回憶當時,參與中國首款全頭駕駛室設計的徐工起重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依然如數家珍。
2.唯勤,“學向勤中得,螢窗萬卷書”
作為當時徐工起重機械的轉型之作,K系列在研發階段被賦予高度期望。它既要傳承徐工傳統起重機產品的實用優勢,又要結合市場一線需求,具備易操控、穩定、環保的創新性要求。
為了爭取讓K系列上市后一炮打響,研發工程師團隊根據走訪客戶得來的意見夜以繼日進行圖紙研究、方案討論。一名主力工程師表示:“那段時間我每天就在家里拿個本子畫各種組合變化,吃飯都舍不得把本子扔下,畫不好就茶不思飯不想。大家都在忘我工作,為的就是在保障產品安全性能的基礎上,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
參與徐工起重機“產品統型”的技術專家說,“很多人都瘦了,沒時間、也沒心思吃飯,問題擺在面前,時間卻不等人。我們必須盡快把K系列研發出來,才能更好地幫助客戶解決吊裝施工過程中的難題。”
當時參與K系列研發的技術團隊里,有大批員工正值青壯年。他們的活躍思維和旺盛精力,正好和老員工的實戰經驗、穩健作風形成互補,在賦予K系列創新設計的同時,也保證了設備一如既往的品質。
3.唯術,“技可進乎道,藝可通乎神”
迭出的新品,是企業發展的高線;現存的老品,才是代表企業實力的底線。在徐工人自己看來,出廠多年的老產品“用不毀”的背后,既是對“為客戶創造價值”的承諾,也是77年一以貫之的匠心傳承,以“技術領先用不毀”做成工藝品為座右銘,徐工起重機械堅持創新,銳意進取,闖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中國品格、中國氣派的發展道路。
QY25K早期尺寸設計圖
當年的產品主管一直對K系列25噸級的技術贊不絕口,“K系列在市場上的表現有口皆碑,尤其是25噸級更是深受廣大客戶喜愛。我們的產品根據市場的需求一直在進行完善,對K系列25噸級技術方面的改進一直是非常順利的,就像裝修房子一樣,基礎打得好,房子成品就會好。K系列25噸級的基礎非常好,它的技術基因很純正,這與前期深入市場調研,了解客戶實際需求密不可分。”
K系列的研發團隊可以說是中國起重機產業黃埔軍校的基底,現在行業里的頂尖工程師,很多都是k系列技術平臺上走出來的。擇一事,終一生。多年來,徐工執著于對工業制造的信念和擔當,以“技術領先、用不毀”做成工藝品的不懈追求,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為全球工程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注入更多匠心的力量。精益求精,匠心獨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