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駝鈴古道絲綢路,胡馬尤聞唐漢風
在我國是吊車圖片的西北部,出了陽關
一直向西走
有著這樣一個城市
這里土地遼闊,冰川雪嶺與戈壁翰海共生
多個民族文化共融相生
這里是被譽為“絲路明珠”是吊車圖片的喀什
它是絲綢之路是吊車圖片的交點
也是我國最西邊的城市之一
驅車從烏魯木齊出發
還要在黃沙、荒漠、戈壁中
穿越近2000公里的路程
而我們要介紹的地方是喀什地區被譽為
南疆八大重鎮之一的英吉沙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提出“要堅持依法治疆、團結穩疆、文化潤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努力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喀什地區的英吉沙縣是新疆“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也是中交集團的定點扶貧地區,2018年以來,局黨委在國資委、中交集團的統一安排部署下,主動擔當、積極作為,以“教育扶貧為主、產業扶貧為輔”,加大對口幫扶地區龍甫鄉、芒辛鎮、托普魯克鄉的幫扶力度,實踐扶貧工作的新路徑和新方法,幫助當地百姓摘掉“貧困帽”,奔向“致富路”。
兩年以來,共對三個鄉鎮小學
捐資助學2次5萬余元3000余冊圖書
捐建電教室3間147套電腦及桌椅
購買當地農產品色買提杏200公斤
訂購農業合作社工裝3600套
從教育、產業兩方面
幫助英吉沙縣走上脫貧路
因為扶貧工作
中交人與英吉沙人民有了聯系
陽關以西的路上我們有了并肩奮斗的“故人”!
“驢友”間流行著這樣一句話
看自然風光去北疆,看民俗去南疆
而到了南疆,則一定要去喀什
喀什的英吉沙縣一定讓你不虛此行
隸屬新疆喀什地區的英吉沙縣,位于昆侖山北麓,3425平方公里,維吾爾語意為“新城”是古代陸地絲綢之路的驛站,這里有維吾爾、漢、回、烏孜別克、柯爾克孜、哈薩克等多個民族,是著名的“中國小刀之鄉”“中國色買提杏之鄉”“中國達瓦孜之鄉”。這里和北京相差3個小時的時差,夏季落日時,北京將近深夜23點左右,行走在這里仿佛穿越在古代西域的歷史之中。
因著脫貧攻堅,我們來到了這里
了解了這里的風情、這里的人
今天,我們說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有“故人”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里有什么
中國第一大杏園
春色撩人看杏花,一支獨秀艷邊城。
你也許不知道在英吉沙
有著可媲美“十里桃林”的絕美的杏園
每年四月,英吉沙便飄滿了杏花香
三十萬畝的杏園齊齊開放
艷態嬌姿,占盡春風
每當陽春時節各地游客紛紛而至
賞花聞香踏青
盡覽英吉沙大美風光,盡享純樸民風
此時開放的杏花,經過養分的積累到了夏季就結出了甜美的色買提杏,這是當地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它有著陽光般的暖黃色,味道特別甜,最高指數能達到25°,卻又奇異地并不會齁嗓子。熟透時的色買提杏果肉與果核分離,一果可兩吃,把香甜多汁的果肉吃干凈,手用力一握,就能品嘗到清甜的杏仁,清肺化痰、消暑解毒都妥妥的。經過各族群眾的辛勤努力,30萬畝的杏園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大杏園”,“色買提杏”更是以“冰山玉珠”之美名享譽國內外。
近年來,英吉沙縣積極發展特色產業促增收,依托有利資源,引進優樂果、神戀有機食品、德源農林科技等大型果品加工龍頭企業,實行專業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圍繞杏產品精選、保鮮加工、貯藏、運銷,走“特色+規模+品牌”原生態經濟之路,全力推動杏產業發展。
英吉沙小刀歷史博物館
小刀博物館建筑面積4100平米,按照尊重小刀歷史、再現傳世手工、挖掘文化精髓、展現傳世經典的設計思路,以國家級非遺文化遺產英吉沙小刀工藝保護傳承為建設主旨,遵照“刀史、刀藝、刀魂、刀藏”展示脈絡。
穆孜魯克濕地公園
總是驚嘆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新疆這篇神奇的土地擁有除了海洋之外地球上所有的地形地貌景觀,當然也少不了鮮為人知、卻如詩如畫的濕地秘境。穆孜魯克是英吉沙縣轄的一個自然村,這個自然村形成追溯淵源,無從考證。傳說是西域的游牧民放牧經過這里,看到這里水草豐富,很適合放牧,放眼望去,四周荒涼無比,他們便在這里定居、繁衍生息下來,這里的居民過著原生態部落生活。
土陶村景區
走在英吉沙土陶村景區,縱橫交錯的巷道內,維吾爾風情的民居層層疊疊,古老的手工陶藝等藝術制作,讓古老的街巷顯出勃勃生機。瓷磚鋪地,展架貼墻,豁亮的展廳展架上擺滿了琉璃燒件,有陶盤、陶壺、陶罐和民間常用的陶件工藝品,可謂是琳瑯滿目。
kashi
喀什
yingjisha
英吉沙
如果不來到這里,很少有人會知道在我國遙遠的西北方有著這樣一個美麗的城市,這里有悠久的歷史、原汁原味的民俗、瑰麗的自然景觀。但踏著打贏深度貧困殲滅戰的號角,我們來到了這里,與英吉沙人民一起瞄準突出問題,合力攻堅,頑強作戰,向著擺脫絕對貧困的夢想奮力沖刺。此后,陽關以西遠到英吉沙,也有我們的朋友。
注:個別圖片來源網絡
策劃|張龍 供稿、編輯|楊敏 審核|曹小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