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此親啟
致讀者
百年交匯,謀篇布局。黨是起重機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出中國未來5年乃至15年發展藍圖。
步入新階段,開啟新征程。育新機、開新局,發展動力從何而來?
即日起,重磅推出“五中全會精神在基層”大型融媒體系列報道。華能新聞中心多路采訪小分隊深入一線,在風場、電廠、能源基地和科研攻關現場,傾聽基層聲音、記錄發展故事,一起尋找前行是起重機的答案……
河南濮陽位于豫魯冀三省交匯處
被列為河南風電發展是起重機的主戰場之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要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這為能源行業轉型升級指明了方向。 |
華能河南分公司因勢而謀、應勢而動,緊緊抓住中部地區崛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機遇,在濮陽縣投資建設國內陸上單體容量最大的平原風電項目——濮陽一期風電項目。
刮來風、送出電
留下了“綠水青山”,也帶來了“金山銀山”
平原風電如何實現效益最大化?
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哪些挑戰?
華能河南分公司對未來又有哪些規劃?
讓我們聽聽建設者的聲音
01
五中全會精神在基層
“十三五”期間,“三北”地區的送出消納問題倒逼風電行業尋找新出路,而風電技術的迭代更新也讓低風速風資源具備了可開發的商業價值,中東南部中低風速地區開始受到行業的更多關注。如何發揮平原風電優勢,實現風電開發的效益最大化,是華能在豫平原風電項目籌建之初最先考慮的問題。
華能河南清潔能源分公司總經理劉漢政:我們結合濮陽區域風資源條件,通過智慧化風場選址、集約型科學布置機位,最大化捕捉當地風資源。濮陽風電一期項目優化采用輪轂高度130米、風輪直徑132米風電機組,既能滿足效益最大化,同時還便于風機點位布置和施工作業。在實際運行中,我們還通過在線消缺系統進一步提高風電機組利用率,并網發電以來,利用小時數測算均超原設計值。
02
五中全會精神在基層
平原地區人口稠密,相比“三北”地區、山地風電或者海上風電,平原風電場要與當地百姓朝夕相處,這對風電場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
挑戰一:降低對村民噪音污染
項目經理王家興:風機葉輪直徑越大,葉尖線速度越快,運轉噪音也就越大,雖然我們在設置機位點時已經考慮保持與村莊之間的安全距離,但不可避免還是會產生影響。我們在與GE公司談判時,專門強調降噪這一要求,全部風機均安裝目前最先進的噪音齒,主輔電機也選用低噪音設備,最大限度降低運轉噪音,比同類型機組低了幾十分貝,把對村民們的承諾兌現在實處。
現在,田野間200臺身姿挺拔的風機迎風安靜起舞,與周邊環境相得益彰的融合成一道和諧的風景線。
挑戰二:淤泥地質加大施工難度
更大的挑戰來自風機“腳下”的沃土。由于歷史上黃河沉積、淤塞、決口、改道等變故作用,濮陽地區形成了粘度大、流動性強、承載力極低的淤泥地質。
項目副經理李周科:風機基礎開挖后,地表水倒灌、塌方嚴重,并有流沙現象。明渠降水無法形成,而采用井點降水等一般的降水措施效果差,施工周期長,嚴重影響施工。針對作業難題,我們成立了技術創新攻關小組,先后完成鋼板支護樁、集電線路優化、錨栓籠安裝精度調整、中間電纜接頭防水技術、水稻田支護樁等十余個創新技術的實踐運用,在確保安全質量和提高進度的同時,節約投資累計超億元。
在不到300天的有效施工時間內,項目實現三座升壓站投運,風機全容量并網,并在2020年9月30日單日并網41臺風機,打破華能單日并網風機數量紀錄。
03
五中全會精神在基層
“十四五”時期,我國能源轉型將進入加速階段,“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沿黃河流域的平原風電建設,在風電產業平價時代將會成為下一個發展上行風口。
華能河南分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鄭懷國:“十四五”時期,河南分公司將積極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按照集團公司戰略部署,結合河南省“十四五”發展需求,持續加強與地方政府的戰略合作,進一步加大在豫投資力度,充分發揮自身科技創新集聚優勢和引領作用,持續做好與新能源廠商和科研院所的戰略合作,力爭“十四五”末實現新能源裝機達到1000萬千瓦以上、資產總額突破1000億元的“雙一千”目標,為推進河南能源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建設新時代美麗中原貢獻華能力量。
文:王子晨 張印
圖:冀曉靜 徐琨淇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