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張高鐵
6022米是小吊車的長隧道
央視《創新進行時》——百年京張升級路
第七屆“國企好新聞”微博類
獲獎2項
和
△時速350千米,自動駕駛,全世界首例。京張高鐵世界上第一條全線實現自動駕駛且時速達到350千米是小吊車的高速鐵路!這是中國高鐵集大成之作,應用了諸多頂尖是小吊車的高鐵技術。承建的京張高鐵清華園隧道,通過大直徑盾構的施工方式,實現了高鐵的升級進城。
“京華號”盾構機體形巨大,猶如一條鋼鐵巨龍橫臥車間,高度超過5層樓,刀盤涂裝從京劇臉譜中提取視覺元素,以京劇中代表忠勇義烈的紅色臉譜為設計原型,外觀鮮明奪目,凸顯北京地域文化特色。
△2019年9月10日,《焦點訪談》重點介紹廈門地鐵二號線的故事——穿越海峽“地質博物館”。
人走過了太多足跡
此次第七屆“國企好新聞”由國務院國資委宣傳工作局、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國內工作部指導,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中央企業媒體聯盟主辦,旨在集中展示新時代新聞戰線報道國資國企改革發展黨建成就,特別是在統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等方面的重大成果,鼓勵廣大新聞工作者積極傳播國企正能量。
第五屆“國企好新聞”特別獎↓
第六屆“國企好新聞”文字類一等獎獲獎作品——《打鐵的人必須是鐵打的人》
獲獎作品:國產最大盾構機成功下線
這次國企好新聞結果給出了答案
我們經常感嘆
△京張高鐵清華園隧道2017年11月6日動工興建,盾構機始發掘進。2018年11月20日,短短一年時間,盾構機的刀盤從既定洞口精準破土推出,6022米的長隧道全線貫通!
我們看到,隨著我施工技術的進步,以前困擾我們的問題也都被逐步解決。在北京核心區,以盾構的方式開挖隧道,并將智能建造融入生產和管理中,讓高鐵能夠安全“進城”,在全世界來說都是開創之舉,為城市治理和解決交通難題提供了寶貴實踐經驗,該新聞也在社會各界引起廣泛影響。
以隧道方式穿越北京
如何讓中國高鐵完成從郊區到進城
新聞創客1名
為企業打造一張
用鏡頭、文字、圖像
因疫情原因
可能我們還來不及回頭
在第六屆“國企好新聞”
一直以來,致力于傳播央企正能量,全心講好企業發展成長中的精彩故事,尤其是那些為企業做出過卓越貢獻的實干家;那些關系國計民生、創譽創效的精品工程;那些投身于時代浪潮中,與發展變革同頻共振的建設者;那些默默無聞投身一線,做著驚天動地大事的平凡人的故事......并多次獲得“國企好新聞”獎項,其中,記錄廈門地鐵2號線超級工程的《穿越海峽》更是獲得
就要奔赴下一場征程
分別為
打通最后一站的創新故事
文字類一等獎
12月22日,在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中央企業媒體聯盟聯合主辦的2020第八屆中央企業新媒體年會上,攬獲4項“國企好新聞”,獲獎數量再創新高。
講述建設者
將與世界上最為復雜的北京地下系統相遇
走很遠的路、還要更換交通工具
但也有人疑惑
第七屆國企好新聞與
路上的不便抵消了高鐵的優勢
鮮活、正面、具有廣泛影響力的金名片!
前進的路上故事太多太多
國資國企新聞最高榮譽
京張高鐵
這也是國資央企新聞宣傳的最高榮譽,獲得廣播電視類、微博類、文字類、新聞創客獎各一項↓
一直也是中國工程師們
留存下故事的每一個細節
從茫茫大漠到巍峨雪山
編輯:范少文
第七屆“國企好新聞”廣播電視類
獲獎作品:百年京張升級路
致力解決的一項世界難題
新聞一經發布,央視新聞、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華網、環球網等眾多網絡大V同步跟進,超燃混剪視頻在新浪微博、嗶哩嗶哩等網絡平臺廣泛傳播,閱讀量超過5000萬,視頻播放量超過125萬。人民日報推特等海外社交媒體賬號也進行了轉發。大國重器的硬核下線,搭配極具中國文化特色和北京地域特征的京劇臉譜涂裝,突現出了科技創新和文化自信,獲得眾多網友的花式點贊。
△2020年9月27日,參與聯合研發的國產最大開挖直徑達16.07米的超大直徑盾構機在中國鐵建重工集團長沙第一產業園下線。這臺“巨無霸”盾構機整機長150米,總重量4300噸,這是我國迄今研制的最大直徑盾構機,應用于承建北京東六環改造工程。
為什么乘坐高鐵大多要去城郊
也留下了許許多多傳奇故事
北京東六環改造工程位于京哈高速至潞苑北大街區間,以隧道形式穿越副中心核心區,是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的重點項目,其中盾構段長7338米。隧道穿越地質復雜,面臨超大直徑、超長距離、超深覆土、超敏感環境等施工難點。
第六屆國企好新聞
年會活動現場
合并頒獎
“國企好新聞”激勵我們
為企業保存珍貴記憶
高鐵給我們帶來了巨大便利
獲獎代表上臺領獎
故事有多精彩?
向社會傳播正能量之聲
從鼎沸鬧市到山野叢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