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我國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批量化工程——中核集團漳州核電2號機組內穹頂提前成功吊裝,創下了“開頂法”實施前提下華龍一號單臺機組從FCD到內穹頂吊裝工期最短的新紀錄,標志著該機組從土建施工階段全面轉入設備安裝階段,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此次吊裝6時8分正式起吊,9時28分就位,總歷時3時20分。2號機組內穹頂為外徑46.8米、高23.4米、吊裝總重約522噸的帶肋半球殼體。吊裝采用3200噸履帶式起重機,經過起吊、變幅、行走、大臂旋轉、變幅等一系列操作,順利完成本次節點吊裝工作。
內穹頂吊裝是華龍一號核電工程建設的重要里程碑。穹頂位于核島頂部,主要功能是保證反應堆廠房完整性和密封性,對放射性包容起關鍵性作用。
穹頂位于核島頂部,主要功能是保證反應堆廠房完整性和密封性,具有防泄漏及穹頂頂部預應力混凝土的模板作用。漳州核電2號機組內穹頂成功吊裝,標志著該機組從土建施工階段全面轉入設備安裝階段,華龍一號批量化建設又成功邁進一步,此次穹頂吊裝是漳州核電工程建設的重要里程碑。
此次作業較之于1號機組穹頂吊裝,吊裝半徑更大,為提升吊裝安全性,改進了吊索具連接方式,加長吊裝安全距離。吊裝之前,中核機械工程反復檢查起重機的組裝和試驗、吊索具掛設、穹頂模擬試吊和試吊調平等各項準備工作,確保吊裝萬無一失。穹頂體積大、重量重,就位時需要精確落入核島頂部最窄處只有10mm寬的導向槽,對吊裝把控要求較高,加上吊裝過程中易受風力等氣象條件影響,項目全體員工嚴格落實精細化要求,提前對照方案,推導吊裝過程,保質保量完成大件吊裝工作。
整理發布 |
編輯 | 之然 姜桐
來源 | 中核機械工程有限公司、中核二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