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
首先盤點各類型發電裝機容量靠前是小吊車的省份。
(來源:電力新基建)
增長5.5%
”是小吊車的規劃目標。
2020年,我國“十三五”規劃已圓滿收官。經歷了“新冠”疫情是小吊車的沖擊,全國發電裝機容量從2015年底的15億千瓦增長到2020年底的
低碳電力、能效提升、凈零技術
2021年將是未來五年國家能源戰略定調之年。能源政策制定的首要議題是落實習近平主席2020年9月在聯大會議上做出的“碳達峰、碳中和”鄭重承諾。從經濟結構調整到具體行業實踐,實現凈零排放的路徑多、覆蓋廣。羅蘭貝格認為,能源領域應聚焦三大減排著力點:低碳電力、能效提升和凈零技術。2021年也將成為針對上述議題形成頂層思路和路徑設計的關鍵窗口。
據中電聯預測,2021年全國基建新增發電裝機容量將達1.8億千瓦左右,2021年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將達23.7億千瓦,同比增長7.7%左右。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裝機比重比2020年底提高3個百分點左右,對電力系統靈活性調節能力的需求進一步增加。
電力部門或國家整體的低碳目標達成過程中,煤電的減排路徑與可再生能源的持續滲透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煤電存量機組優化直接關乎2030年碳達峰目標的達成,這將有賴于運營效率的提升與小型低效機組的淘汰。新增機組壽期將延伸至2040年之后,從而在碳中和關鍵攻堅窗口帶來減排壓力,合理安排煤電增量將成為綢繆碳中和策略的重要“先手”。
太陽能發電
▲ 凈零技術解決碳中和兜底問題
2020年全國電力版圖,直觀呈現電力行業發展現狀。
,年均
我國從碳達峰到碳中和的緩沖時間(30年)要顯著短于發達國家(60年以上),任務尤為艱巨,需要絕對減排技術解決“最后一公里”難題。碳中和目標的明確對氫能的發展將帶來實質性的推動作用,國家將逐步明確氫能在未來低碳能源體系中的定位,或在2021年出臺系統的專項發展規劃。我們預計從明年開始圍繞交運行業的終端應用示范將顯著增加,并帶動有限規模的儲運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在過去難以實現電氣化的領域,利用“綠氫”替換化石能源將有效降低其碳排放。此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由于能夠在煤電、重化工業等減排難度大的領域發揮作用,將受到更多來自政府、科研機構和企業的關注和支持。為了繼續降低系統成本,CCUS示范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
2020年,全國并網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達25343萬千瓦,同比增長24.1%,占全部裝機容量的11.52%。全國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分布圖如下所示。
2020年,全國并網風電裝機容量達28153萬千瓦,同比增長34.6%,占全部裝機容量的12.79%。全國風電裝機容量分布圖如下所示。
增長7.6%
煤電存量優化和增量控制是電力減排“基本盤”
,年均
可再生能源在進入平價時代之后,應主要通過深化電力市場建設等手段,從而進一步加強可再生能源消納,加之成本曲線繼續下探,羅蘭貝格預計,可再生能源直到2040年及之后長期仍可保持平穩增長。此外,天然氣在電氣化不足的下游應用領域仍將作為關鍵的過渡能源,通過替代更加高碳的初次能源發揮邊際減排作用。
▲
核電
▲ 能源服務市場的發展進一步解鎖能效提升的減排潛力
趨勢 · 解析
▲ 可再生能源未來20年保持增長,持續做出減排貢獻
能效提升實際減排作用尚未充分發揮,“十四五”將成為其重要的機遇窗口。更加廣義的綜合能源服務(IES)市場正處于加速發展階段,頭部綜合能源企業紛紛宣布轉型“能源服務商”,供能業務往往成為首選切入口,包括能效提升在內的用能服務也將逐步獲得更大的市場認可。數字化技術將在“十四五”中后期對IES的商業模式帶來實質性影響。由傳統能源企業轉型而來新興服務商,必須在用戶獲取、方案設計、智慧運營等相對陌生的領域迅速建立嶄新的專業能力,方能適應與過去迥異的游戲規則及愈加成熟的客戶需求。
2020年,全國全口徑核電裝機容量達4989萬千瓦,同比增長2.4%,占全部裝機容量的2.27%。全國核電裝機容量分布圖如下所示。
往期精選
風電
低碳趨勢
22億千瓦
20億千瓦
,高于“預期2020年全國發電裝機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