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他是一個輟學在家、不知所措的視力殘疾兒童;如今,他已成為一名技術嫻熟、自食其力的按摩技師。
這些變化的背后,是陽江核電有限公司志愿者們數年如一日對視力殘疾少年小容(化名)的幫扶與關心。“今年暑假我畢業了,也成年了,我對未來充滿信心。如果沒有陽江核電的哥哥姐姐們,就沒有現在的我。”剛收到畢業證不久的小容說。
小容與陽江核電結緣,始于2014年的秋天。彼時,陽江核電團委組織各團支部結對幫扶東平鎮貧困學生,就讀于蔡元培小學三年級的小容就是其中一位。那時的小容只有10歲,一只眼睛完全失明,另一只眼睛也幾乎失明。因為身體上的缺陷,小容被取笑的情況時有發生,性格敏感內向。陽江核電的志愿者們自2014年起,經常在節假日或周末抽空探望小容,關心他的生活和學習。“自從志愿者們來了后,小容活潑開朗多了,經常問我陽江核電的哥哥姐姐什么時候來。”小容的媽媽說。2017年下半年,小容在轉學去鎮上就讀六年級時,因雙眼殘疾等各種難題,最終沒有報名,從此輟學在家。得知小容的狀況,志愿者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四處為他打聽治療眼睛的醫院。2017年底,志愿者拿著小容之前的檢查報告和相關照片,咨詢了一位眼科專家。由于是先天性缺陷加上后天受傷未及時治療,醫生說視力恢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為改變小容輟學在家的現狀,志愿者們一直在想辦法,并于2018年底迎來了轉機。志愿者張逸云在跟同事聊天過程中,得知廣州市有盲人學校,學費全免,這讓大家喜出望外。“以前只想著找醫院治療眼睛,但沒有想到在教育上幫他開辟一個新的方向。我們通過網上多方查找和聯系,最終鎖定了廣東省培英職業技術學校和廣州市盲人學校。”志愿者李玉偉說。然而,得知消息的小容家人卻有些猶豫。因擔心小容獨自在外上學、無人照看,小容家人更想讓他在村里學修理自行車。“小容去廣州學習,不用學費,還能學到安身立命的知識和技能,總比困在家中要好。”最終,在志愿者們的輪番耐心勸說下,小容和家人心動了。2019年3月,志愿者帶著小容及其家長先后走訪了廣東省培英職業技術學校和廣州市盲人學校,兩所學校良好的教育氛圍讓小容歡欣雀躍,回到家的當晚,他就開始念叨:“我要去上學。”結合學校和小容的情況,小容和家人最終選定了廣東省培英職業技術學校。該校就讀者均為盲人,不僅開設文化課程,還傳授按摩技能。不過要想就讀,需要通過學校2019年7月的入學考試,這對于輟學近兩年的小容并非易事。

為此志愿者們成立了輔導團隊幫助小容備考,每周安排兩堂課,包括成語、數學、寫字、古詩等課程,上課地點設在陽江核電基地培訓中心。另外,為方便小容交流與學習,志愿者張逸云等人所在的信息文檔部黨支部還為他集資購買了一臺手機。借助這臺手機,小容不僅能查資料、聽網絡課程,還能與志愿者們聊微信、打電話。“再去看望他,我們就直接打電話。到了家,發現他端坐在桌前,椅子、手機、紙張、盲人寫字卡等用品早已準備妥當,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張逸云感慨道。
2019年8月,喜訊傳來,小容被廣東省培英職業技術學校錄取了,就讀于按摩二班。在志愿者、老師、同學們的鼓勵和關愛下,重返校園的小容特別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三年來,他順利完成了各門功課,并被評為學院2020至2021學年度“三好學生”。同時,他也以力所能及的方式發光發熱,比如積極參加學校志愿活動,在同學有需要的時候第一時間伸出援手,用自己的故事激勵身邊的朋友……
2021年下半年,為增加社會實踐經驗,小容與同學前往深圳應聘成為按摩師。因手法嫻熟,在實習的三個月內,他收獲了好幾個“熟客”,其中還有一位是大亞灣核電運營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的員工。“有時候他們并不是單純找我來按摩,就想跟我聊聊天,因為他們都知道我和陽江核電的故事。”小容笑著說。
今年7月,完成各門功課和社會實踐后,小容順利拿到畢業證,18歲的少年對未來有了更多期許。“我體能很好,對體育競技很感興趣,想去試試。完成這個心愿后,我想繼續讀書,爭取拿到大專畢業證,實現自力更生。”最近的一次探訪中,他向志愿者說出了近期的計劃。而這也得到了志愿者們第一時間響應,他們當場電話聯系上了陽江市殘聯,并獲悉對方正在開展殘疾人運動員選拔工作。“這可太好了!”小容聞訊,激動得拍了拍大腿,臉上滿是驚喜。在志愿者的幫助下,小容順利報名,并參賽,目前正在等待選拔賽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