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裝:一袋沙子想上20樓,身價瞬間漲4倍
在東聯路附近某新建成小區,一些裝修材料雜亂地堆放在樓前空地上,正在進行吊裝樓的樓頂都固定有一個滑輪,近樓一側繩子下方拴著一個小筐,隨著設備開動,樓下工人拉著尼龍繩緩緩地將材料運送至所需樓層,然后由另外的吊裝人員接手搬運。
沙子5毛每袋每層、水泥一塊、算法一樣,排渣費每袋每層一塊,還要加收一塊錢的搬運費。這是該小區吊裝公司基礎定價標準,如果業主嫌麻煩想講價,吊裝人員會根據業主房子面積及裝修情況制定一個“包干價”。吊裝收費價格是否合理?有沒有明確標準?
物業:不讓沙子水泥走電梯是為業主負責
“小區里的吊裝公司只有一個,根本不讓外人進來‘搶生意’。”小區業主韓女士說,裝修時物業明確規定水泥與沙子等裝修材料不可以走電梯,小區又沒有配備專門貨梯,想要裝修就只能選擇吊裝,進材料時,小區保安和吊裝人員對于這些材料“嚴防死守”,甚至業主叫來力工都會被吊裝公司的人員呵斥嚇走。
為何沙子水泥必須走吊裝而不能用電梯?以朋友身份陪同韓女士詢問物業工作人員時,得到的回答是基于對電梯運行考慮,怕水泥沙子等裝修材料散落弄壞電梯,表示此舉是為業主負責。當詢問為何小區吊裝公司無法選擇,只能用指定的公司時,該工作人員則表示不清楚此事。
吊裝公司“進入”小區,需要支付給物業一筆“承包款”,數額根據小區檔次而定。
業主:吊還是不吊?想裝修就沒的選
繩子輪軸加個筐,裝修必須走吊裝。18層?給你個包干價,9000!
2011年11月份韓女士準備給新房裝修,隨后找到吊裝公司談價,軟磨硬泡,終于把“包干價”從9000講到7000。因為沒時間盯著走材料,怕計件會被“黑”,大部分業主都選擇包干。“那棟樓24層的業主就是選的計件,從裝修到現在吊裝差不多花9000多了,還沒弄完。”韓女士指著小區里一棟樓說。
交款后韓女士并沒有收到吊裝公司回執的正規發票,只拿到一張簡單收據。
不住高層就能省下吊裝費嗎?不見得!韓女士的朋友也在該小區2層買了套房子,因為面積較大,吊裝公司咬定的大包價格是3000元。吊還是不吊?只要業主想裝修,似乎就沒有選擇的權力。
吊裝費用沒有統一標準,業主不維權多因怕遭報復
按照該小區每棟樓近百戶業主來算,若是全部業主都選擇吊裝,保守估計,吊裝公司在一棟樓上的收益可達幾十萬元。監管空白也是吊裝行業收費參差不齊原因之一。2012年2月23日上午,詢問吊裝費用是否有統一標準,得到的答復是——沒有,但業主有選擇吊裝公司的權利。
替韓女士裝修的工長曾對她說,按照韓女士家中裝修標準與樓層,吊裝費在4000元左右是基本合理的。既然知道吊裝收費過高,為何至今沒有業主嘗試維護自己的權益呢?
“他們吊裝的干完活就找不到人了,我還得長期住在這里呢。”韓女士說,她就聽說過其它小區有業主因為跟吊裝公司對抗遭到報復的事情,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也就得過且過了。韓女士的想法也代表了大多業主的觀念,因為怕扯皮遭報復,面對過高的吊裝費,大多數業主雖然無奈,卻不得不選擇默認。
不少正在裝修的業主紛紛表示,希望政府相關部門能夠出臺收費標準,規范吊裝公司漫天要價的行為。
在東聯路附近某新建成小區,一些裝修材料雜亂地堆放在樓前空地上,正在進行吊裝樓的樓頂都固定有一個滑輪,近樓一側繩子下方拴著一個小筐,隨著設備開動,樓下工人拉著尼龍繩緩緩地將材料運送至所需樓層,然后由另外的吊裝人員接手搬運。
沙子5毛每袋每層、水泥一塊、算法一樣,排渣費每袋每層一塊,還要加收一塊錢的搬運費。這是該小區吊裝公司基礎定價標準,如果業主嫌麻煩想講價,吊裝人員會根據業主房子面積及裝修情況制定一個“包干價”。吊裝收費價格是否合理?有沒有明確標準?
物業:不讓沙子水泥走電梯是為業主負責
“小區里的吊裝公司只有一個,根本不讓外人進來‘搶生意’。”小區業主韓女士說,裝修時物業明確規定水泥與沙子等裝修材料不可以走電梯,小區又沒有配備專門貨梯,想要裝修就只能選擇吊裝,進材料時,小區保安和吊裝人員對于這些材料“嚴防死守”,甚至業主叫來力工都會被吊裝公司的人員呵斥嚇走。
為何沙子水泥必須走吊裝而不能用電梯?以朋友身份陪同韓女士詢問物業工作人員時,得到的回答是基于對電梯運行考慮,怕水泥沙子等裝修材料散落弄壞電梯,表示此舉是為業主負責。當詢問為何小區吊裝公司無法選擇,只能用指定的公司時,該工作人員則表示不清楚此事。
吊裝公司“進入”小區,需要支付給物業一筆“承包款”,數額根據小區檔次而定。
業主:吊還是不吊?想裝修就沒的選
繩子輪軸加個筐,裝修必須走吊裝。18層?給你個包干價,9000!
2011年11月份韓女士準備給新房裝修,隨后找到吊裝公司談價,軟磨硬泡,終于把“包干價”從9000講到7000。因為沒時間盯著走材料,怕計件會被“黑”,大部分業主都選擇包干。“那棟樓24層的業主就是選的計件,從裝修到現在吊裝差不多花9000多了,還沒弄完。”韓女士指著小區里一棟樓說。
交款后韓女士并沒有收到吊裝公司回執的正規發票,只拿到一張簡單收據。
不住高層就能省下吊裝費嗎?不見得!韓女士的朋友也在該小區2層買了套房子,因為面積較大,吊裝公司咬定的大包價格是3000元。吊還是不吊?只要業主想裝修,似乎就沒有選擇的權力。
吊裝費用沒有統一標準,業主不維權多因怕遭報復
按照該小區每棟樓近百戶業主來算,若是全部業主都選擇吊裝,保守估計,吊裝公司在一棟樓上的收益可達幾十萬元。監管空白也是吊裝行業收費參差不齊原因之一。2012年2月23日上午,詢問吊裝費用是否有統一標準,得到的答復是——沒有,但業主有選擇吊裝公司的權利。
替韓女士裝修的工長曾對她說,按照韓女士家中裝修標準與樓層,吊裝費在4000元左右是基本合理的。既然知道吊裝收費過高,為何至今沒有業主嘗試維護自己的權益呢?
“他們吊裝的干完活就找不到人了,我還得長期住在這里呢。”韓女士說,她就聽說過其它小區有業主因為跟吊裝公司對抗遭到報復的事情,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也就得過且過了。韓女士的想法也代表了大多業主的觀念,因為怕扯皮遭報復,面對過高的吊裝費,大多數業主雖然無奈,卻不得不選擇默認。
不少正在裝修的業主紛紛表示,希望政府相關部門能夠出臺收費標準,規范吊裝公司漫天要價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