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明陽智能制定相應計劃,將綠色低碳、永續發展納入集團戰略發展框架,依托清潔是吊車租賃的能源供應解決方案、低碳是吊車租賃的能源需求解決方案、規范化可持續發展治理架構,以及精細化能源管理解決方案助力碳中和目標實現,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同時,明陽智能還創新推出針對碳中和的“城市能源大腦”方案,致力于為各種規模的區域(省、市、地區)、綠色園區、綠色樓宇、綠色交通等多種應用場景提供一體化平臺解決方案。
本次發布會上,邀請到了多位行業專家就如何助力實現“雙碳”目標進行了深入探討。精彩發言如下:
石定寰:國家科技部原秘書長、原國務院參事、中國投資協會能源投資委專家主席
石主席在致辭中表示,中國的海域蘊藏巨大能源,海洋能源一定會為中國實現碳中和目標做出重要貢獻。目前全國上下,企業、學校、園區、社區都在為實現雙碳目標獻力,這離不開以風能、太陽能、儲能、包括氫能等在內的風光儲氫綜合系統的建立,這些是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前提。雙碳目標的實現,需要千萬家像明陽智能這樣的企業共同實現,以發揮更大的作用。這幾年中國海上風電發展提速,技術創新是主要推動力,明陽智能在風電設備的科技創新、在產業應用示范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績,如今已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的海上風電領軍者,并且已在海洋能開發方面布局。不僅如此,明陽智能還在太陽能、智慧能源方面不斷探索鉆研,希望明陽智能為實現雙碳目標貢獻更多力量和智慧。
杜祥琬: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杜祥琬發表了《對碳達峰、碳中和的八點思考》的主題演講。他指出,首先碳達峰、碳中和是能源格局的兩個重要里程碑,我們必須要從人類文明形態進步的高度來認識這一輪能源革命。第二,碳達峰不是沖高峰,也不是攀高峰,需要結合碳排放強度、非化石能源占比、風光發電裝機等指標統一理解,要通過逐步降低碳排放強度來實現碳達峰。第三,低碳轉型和保障能源安全并行不悖,能源轉型可以使得我們的能源更加優質、更加獨立、更加安全。第四,碳達峰、碳中和符合共區原則,中國提出雙碳目標,體現了共同而有區別的責任,同時也體現我們是有高度責任感的大國。第五,能源轉型不僅要發展高比例非化石能源,而且要構建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第六,實現雙碳目標最重要的是節能提效,這需要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的調整優化。第七,實現雙碳目標的著力點是減排、低碳,要用用新理念實現新的發展。第八,雙碳目標的實現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我們要把握好節奏、積極穩妥推進。
李俊峰:國家氣候戰略中心研究員、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理事
李主任通過視頻的方式為本次發布會致辭,他表示,30·60目標的制定對能源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源轉型必須實現,這事關中國民族永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非化石能源取代化石能源,完成從資源依賴向技術依賴轉移,資源是不可再生的,隨著開發規模的擴大,成本不斷增加,但資源的發展模式依賴技術,而技術的發展是可以迭代和積累的,成本可以不斷下降,模式可以學習、借鑒和推廣。以明陽智能為代表的中國風電行業就是如此。經過十幾年的努力,明陽智能成為中國乃至全球的風電行業的翹楚,在機組創新技術、風電設備設計和制造能力大幅提升,從陸上到海上,從小兆瓦風機到如今的十幾兆瓦,在世界上都是少有的。碳中和就是需要用創新解決問題,中國需要團結所有的力量,也需要像明陽智能這樣創新型企業帶頭探索出一條以新型能源為主體的電力系統的道路來,進而推動能源轉型,保障能源安全、實現現代化目標、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當然這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努力。
張強: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
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張強在《“雙碳”目標下的應對氣候變化思考》的主題演講中指出,人類活動可能已經引起了比工業化前大約1.0℃的全球增溫,氣候變化影響的廣度和深度不斷加大,未來長期和持續的風險愈加顯著,并不斷由自然系統向經濟社會系統滲透蔓延。全球氣候變暖造成的風險不是線性增加,而是呈指數增加,應對氣候變化已經刻不容緩。當下,發展可再生能源是實現碳中和的必然途徑,我國可再生能源資源稟賦豐富,風電、光伏的技術可開發量巨大,2050年實現1.5℃溫控目標和碳中和目標,需要風光提供全國67%的電力電量需求。他同時指出,可再生能源具有間歇性和波動性的特點,這需要大力發展風光互補,充分利用風光發電的時空互補性,通過擴大空間范圍顯著提高風光電力系統的穩定性。
饒宏:南方電網科學研究院董事長
南方電網科學研究院董事長饒宏發表了《加快海上風電建設,推動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主題報告。他指出,必須加快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大力提升新能源消納和存儲能力,以能源電力綠色低碳發展引領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當前,碳減排國際共識下,海上風電已成為各國減碳的重要抓手,海上風電也將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海上風能資源豐富,海上風電效率高、品質好,并且靠近負荷中心,電力消納空間大,公眾接受度高,海上風電產業自身技術不斷突破,環境適應性增強,發電能力顯著提高,大力發展海上風電將有效緩解沿海地區電力供需壓力,提升電力清潔化水平。采用多端直流技術、海上風電母線計劃、基于能源樞紐島的海上風電柔性電網構建、推動海上風電科學配置新型儲能、因地制宜推動海上風電余電制氫等模式和技術,可有效推動海上風電健康快速發展。
秦海巖: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秘書長、北京鑒衡認證中心主任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秘書長、北京鑒衡認證中心主任秦海巖就《中國風電整機企業競爭格局》發表演講,他提到2020年風電新增裝機創歷史新高,突破5000萬千瓦,在30·60目標的指引下,風電將成為實現碳中和目標的主力軍,迎來大發展機遇期。“十四五”期間,實現年5000萬千瓦以上的新增裝機,布局開發空間是關鍵,為此,“三北”“海上”“中東南部”三駕馬車缺一不可。而當前行業中出現了設備“價格戰”不好的勢頭,風電機組價格持續走低,這一定是基于質量技術標準進行價格,質量和可靠性一定是行業發展的底線,希望行業能源政策的約束和健康市場環境的形成。秦海巖還表示,未來的風電發展趨勢一定是向著機組大型化、智能化、環境友好化、海上風電以及源網儲荷的聯動機制和技術方面發展的。本次會上,秦海巖還在技術的發展及趨勢、供應鏈模式創新、掐脖子技術、開發商的招標情況,整機商在不同地區的競爭情況等方面做了分享。
在碳中和以及全球能源轉型浪潮的大背景下,推動能源生產與供給體系的綠色、清潔、高效、安全發展,是能源轉型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路徑,也將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重要貢獻。作為清潔能源行業的領軍者,明陽智能一直以“創新清潔能源,造福人類社會”為企業使命,通過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使可再生能源從高貴能源向普惠能源轉化,讓綠色能源普惠全球。
免責聲明:非本網原創文章均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國內所用風電設計軟件嚴重依賴國外!值得反思!
2020年中國風電整機商新增裝機排名公布!
專利,我國風電企業的“阿喀琉斯之踵”?
2020全球最佳風機評選結果出爐!
| 中國風電新聞網旗下品牌欄目
一個傳播風電正能量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