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百萬千瓦風電“以大代小”項目訂單,被誰拿走了?
1988年,遼寧省內首批風電項目之一的沈陽東方三期風電項目并網投產,項目安裝有10臺0.55兆瓦風電機組,運行至今已超30年,機組老年化問題嚴重,故障率常年居高不下,項目年發電小時數不足500小時。2020年,在多方支持下,項目啟動了“以大代小”技改方案,拆除了原有的10臺0.55兆瓦風電機組,新建3臺1.5兆瓦風電機組,如今,項目已成功并網,年發電上網小時數可達2527小時,每年將帶來約740萬元的增量收益。

這是全國啟動的首個“以大代小”風電技改項目,項目的成功和相關政策的逐步完善,掀開風電“以大代小”技改熱潮,據統計,截止目前,已有1329MW風電“以大代小”技改項目陸續啟動。統計了近2年啟動的“以大代小”技改項目中標情況,具體如下。
從上述統計來看,風電“以大代小”技改項目中標單位基本也是國內主流風電整機商,看不過國際風機廠家的身影。其中,明陽智能中標4個項目、運達股份、聯合動力各中標2個技改項目,金風科技、遠景能源、電氣風電、三一重能、東方風電、中車株洲所等各中標1個項目。
從項目技改內容看,等容技改更新的項目容量相對來說比較小,以華能饒平風電場第二批“以大代小”技改項目為列,拆除原有機組,用一臺4MW和一臺4.5MW機型替換,項目總規模為8.5MW。增容項目相對規模較大,規模一般在50-100MW以上,其在原有項目基礎上新建數量不等的大機組,但同時,項目配套的輸電系統,運維管理系統都需要做相應的評估和升級。未來,風電“以大代小”技改的市場有多大?按照20年設計使用壽命推算,2002年以前安裝的陸上風電機組已至遲暮之年,由于初期風電技術水平落后,多數風場安裝的風電機組單機容量小,存在技術缺陷。中電聯數據顯示,我國運行10-15年間的合計容量約682.4萬千瓦,運行15年及以上的老舊風電場合計容量約345萬千瓦,自2022年起,運行15年以上的項目容量將呈現快速增長趨勢。當前,我國風電累計裝機約已超3.4億千瓦,其中1.5MW以下(不含)風機占比約3.8%,11GW左右,1.5MW機型占比約28-30%,87GW左右,這些機組可能存在一定的潛在更新需求。若這些風機全部退出,實施“以大換小”,并以1:2進行擴容,將產生至少200GW市場。特別聲明:北極星轉載其他網站內容,出于傳遞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時并不代表贊成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內容僅供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凡來源注明北極星*網的內容為北極星原創,轉載需獲授權。
1.圈而不建,超百萬千瓦風電項目被廢
2.高含金量!風電運維培訓,開班了
3.重磅!“五大六小”風電裝機與資產版圖出爐
4.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
5.重磅!《2021年中國風電行業深度報告》發布
吊車圈 掃碼加入千人吊車群
(責任編輯:吊車出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