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丨國際能源網/ 團隊
如今,“內卷化”席卷風電行業。“內卷化”一詞可以粗淺地理解為通過非理性是吊車圖片的競爭獲取更多資源,從而帶動整個環境進入無意義是吊車圖片的內耗狀態。瘋狂是吊車圖片的低價戰爭正在輪番上演,波及風電產業鏈條上各個企業,對企業正常經營與行業健康發展造成威脅。在追求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今天,理應快速擺脫這場非理性的低價圍剿,將關注重心放在以技術創新提升發電量與降低度電成本之上,通過打造高質量、高可靠的產品與服務立足市場。
價格遭遇腰斬,能否柳暗花明?
今年以來,風電行業低價競爭現象頻現,各風電廠家投標價格不斷下降。根據2021年1-5月整體投標價格走勢,部分整機投標價格一度跌至2500元/kW以下。2020年搶裝潮之后,一方面客戶多數采用集中批量采購模式以加速項目規模化建設,另一方面風電整機廠商在手訂單量面臨缺口,雙重因素疊加下加速市場價格的快速下行。非理性的低價競爭引發市場劇烈波動,行業健康發展受阻,值得警惕。
圖1:2020年1-2021年5月陸上風電市場投標均價趨勢
原材料漲價潮之下,風電光伏冰火兩重天
我國大宗商品價格今年以來大幅上漲,鋼材、生鐵、鋁材、銅材、葉片材料環氧樹脂、巴沙木等風機上游原材料價格不斷攀升,其中銅材、中厚板、生鐵同比漲幅50%。低價競爭環境下,原料價格上漲進一步壓縮風電制造企業的利潤空間,企業的經營乃至生存正面臨挑戰。
反觀光伏行業,原材料價格波動同樣帶來不小影響。自今年受到硅料供應緊缺影響,光伏產業鏈正經歷從上游到下游的漲價風波,隆基股份、中環股份、通威股份等頭部光伏企業相繼發出“漲價通知單”。行業內主流的G1、M6和M10這三種型號的硅片價格今年內平均漲幅超50%。在硅料價格不斷上漲的局面之下,即使是行業龍頭也被逼通過漲價來傳導成本壓力,保持利潤水平。
原材料價格“漲聲一片”,中下游企業面臨兩種選擇,一是適當漲價以應對壓力,保持利潤空間以維持正常經營,穩定產品質量;二是降價以謀求眼前競爭優勢,即前期價格低廉,若一旦因肆意降本出現安全質量事故,就要投入大量財力進行解決。即便是短期的材料價格上漲,非理性的低價競爭也不應成為阻礙市場發展的痼疾,當前已有部分企業看到低價競爭帶來的風險,未來的風電價格必將有所反彈,逐漸恢復健康的市場秩序。
低價競爭不是唯一的出路
如今風電迎來平價時代,但這絕不意味著一昧縱容低價競爭。低價競爭之后,供應商迫于經營壓力粗制濫造,繼而引發質量風險,今年屢見不鮮的的風機倒塔事故就已向我們多次敲響警鐘。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秘書長秦海巖曾指出:“平價時代,勢必導致競爭的加劇,降價是必然的,某種程度上也是必需的。但降價一定是度電成本的下降,是靠投資綜合成本的下降,和發電量效率的提升,而且發電效率的提升投入產出比更大,絕不是只有設備降價一條路。”對于風電運營商來講,風電平價時代下應當對投資成本、機組性能、環境適應性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因追求低價而忽視機組質量,埋下安全隱患;或是依靠簡單粗暴地提高單機容量,壓低機組價格,繼而產生浪費優質風資源、產能低效、技術進步受阻的局面,都對市場持續健康發展極其不利。
質量應是企業立身之本,一昧追求低價極易助長以次充好,優汰劣勝的市場局面,這不僅是對產品質量的不負責任,更是對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極大損傷,這種風氣理應得到遏制,我們呼喚價格市場的理性回歸。在碳達峰、碳中和的國家目標下,風電發展將對促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緩解氣候變化起到重要作用,風電產業鏈上的企業更應強化責任擔當,依靠技術創新提升產品與服務的高質量、高可靠性能推動風電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不含塔筒單價達3452元/kW!運達風電中標中廣核通渭寺子川、尖崗山累計300MW風機采購!
1068元/kW!中廣核100MW塔筒采購開標,風電塔筒價格“漲聲不停”!
EPC造價3923元/kW!烏蘭察布2.55GW“風光儲”一體化項目EPC中標結果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