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東三省對風電產業均給出了大力支持態度,并做了明確的目標規劃。


2021海上風電創新發展大會+前沿技術培訓
會議時間:2021年6月24日--26日
報名聯系:周老師 15712959596
東三省,被譽為新中國是吊車的“工業搖籃”,在歷經過短暫衰落過后,將因大力發展風電產業而振興!
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成果表明,東北地區理論可開發利用風能資源儲量為377.9GW,占全國11.71%,技術允許是吊車的可開發風能資源超30GW,且隨著風電技術不斷進步,可開發量將進一步提高。在各省國民經濟“十四五”規劃中,東三省基于自身風能資源優勢,消納條件等因素,對風電等新能源產業發展均給出了大力支持態度,并做了明確是吊車的目標規劃。黑龍江省規劃明確,“十四五”期間,新增風電裝機1000萬千瓦,建設哈爾濱、齊齊哈爾、佳木斯、大慶、綏化百萬千瓦級大型風電項目。吉林省規劃要求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發電,到“十四五”末,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力爭達到3000萬千瓦。遼寧省規劃指出,支持遼西北和其他資源條件較好地區加快發展風電,建設可再生能源基地,科學合理利用海上風能資源。到2025年,風電光伏裝機力爭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東三省政策相繼出臺,將在極大的驅動風電企業在三北地區的投資布局,也勢必掀起東北風電復興浪潮。除了政策利好外,東北地區也有顯著的資源和電價優勢,三一重能研究院副院長陳湘泉指出,東三省靠近蒙東區域、佳木斯等地年均風速達速6.5-7.3m/s,標桿電價相對較高,推進風電平價/競價項目比起全國許多省份更有優勢。1993年到2005年,是東北地區風電的探索階段,發展速度比較緩慢。2005年的風電總裝機量和總發電量,僅為34萬千瓦和5.1億千瓦時。隨著2016年《可再生能源法》正式的頒布實施,東北地區的風電開發駛上了快車道。但隨著風電裝機規模的不斷上升,問題也逐漸凸顯,居高不下的棄風率讓政府不得不叫停東北風電開發,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棄風率一度高達30%以上,東北風電發展陷入停滯狀態。東三省正在探索一條以風電為代表的新興綠色裝備制造業代替昔日重工業、以綠色無污染的風能資源開發代替煤炭、鋼鐵資源冶煉提取的振興路線。5月28日,三一重能通榆制造基地首臺風電機組在吉林通榆正式下線,這是國家“雙碳”目標提出以來吉林下線的首臺風電機組,標志著東北正式開啟風電裝備制造綠色振興之路,老工業區將重新煥發新活力。風電是綠色可再生能源,是實現“雙碳”的主力軍之一。習近平主席在氣候雄心大會上明確劃定了風電在“碳中和”的貢獻度:2030年風電光伏裝機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三一重能通榆風電智能制造產業園二期項目的建成投產,將進一步促進吉林清潔能源轉型、高端裝備智能制造升級,也有助于吉林乃至東北早日達成 “雙碳”目標,實現綠色振興。吉林省政府副秘書長趙海峰指出,三一重能與通榆縣傾力打造“整機+葉片”的風電產業園是吉林省積極踐行國家“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目標,加速推進吉林振興全面振興的重要舉措,吉林省正聚焦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立足開發超過1億千瓦風能太陽能資源,謀劃建設“陸上風光三峽”。“十四五”期間還將開展風電產業園與風電場深度共建,打造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三一重能董事長周福貴表示,風電行業擁有美好的發展前景,通榆縣風光資源十分豐富,三一重能將秉承三一人“先做人 后做事”“品質改變世界”的理念,穩健扎實推進通榆制造基地產能提升和智能化水平提升,把它打造成立足吉林、輻射周邊省區的核心生產基地。三一重能SI-1713.85/4.0、SI-1753.85/4.0和SI-1834.55機型均采用超大葉輪直徑設計方案,葉片長度分別為84米、86米和90米,容量等級可以達到3.85MW、4.0MW和4.55MW,不僅能夠更加有效地吸收風能,提升發電能力,還能夠減少機位,降低風場總體造價。另外,考慮到東北地區風機運行環境復雜,雷雨、大雪、霜凍、飛沙等頻發因素,三一重能率先在國內將箱變上置到機艙內,確保了機組的高可靠性的同時,可以避免水淹箱變、大雪覆蓋箱變、飛沙侵蝕覆蓋箱變、葉片冰塊砸壞箱變等情況發生。“箱變上置”的優勢遠不止于此。陳湘泉強調,采用“箱變上置”風機,可節省風電項造價成本,縮短近10天項目施工周期,且每臺“箱變上置”風機同比其他類型風機可降低損耗約70kW,在平價時代下,三一重能把“降本增效”做到了極致。應對氣候變化是全人類的共同事業,中國承諾向全世界了力爭在2030年、2060年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東三省在踐行“雙碳”目標道路上選擇了發展風電,三一重能將秉承“三一使命”,為東三省實現“雙碳”目標、實現綠色振興、大力發展風電做出一流貢獻。



吊車圈 掃碼加入千人吊車群
(責任編輯:中國吊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