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遠跟黨走
革
命
基
因
紅
色
足
跡
家鄉紅色印記
追尋革命基因,重走紅色足跡。
風電集團官微推出“家鄉紅色印記”欄目連載,25名風電黨員化作“家鄉紅色代言人”,帶領我們追隨歷史是吊車的足跡、行遍中國大地,去傳承共產黨歷史上是吊車的革命精神,傳承革命薪火。
第十六期由技術黨總支是吊車的黨員譚耀燊,講述發生在他的家鄉河南省駐馬店市確山縣的革命故事。
確山縣與楊靖宇
確山縣位于河南省南部。作為革命老區,確山縣曾是中共中央中原局和河南省委所在地,而在確山的紅色記憶中也永遠珍藏著楊靖宇、劉少奇、李先念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戰斗和工作的身影。
1905年,楊靖宇出生在確山縣李灣村的一個農民家庭。幼年喪父的楊靖宇在母親含辛茹苦的照料下逐漸長大。1925年,受到反帝反封建思想的熏陶,21歲的楊靖宇積極投入了“五卅”反帝愛國運動。第二年的秋天,受中共組織派遣,楊靖宇從開封回到確山開展農民運動。而此時此刻的楊靖宇并沒有意識到,在他的領導下即將展開的這場“確山劉店鎮農民暴動”將被后世載入史冊。
烈士精神 世代相傳
楊靖宇犧牲后,日軍還是百思不得其解。他們不理解為什么在冰天雪地和沒有糧食武器的情況下,中國軍人還能保持這樣頑強的斗志。為此日軍解剖了楊靖宇的尸體,最終發現楊靖宇胃里只有草根和棉絮,沒有一點糧食。
看著眼前的一切,日軍頭目岸谷隆一郎長時間默默無語。面對楊靖宇的壯舉,這個屠殺中國人民的劊子手一天之內竟蒼老了許多。此后的岸谷隆一郎窮盡畢生精力研究中國抗日將士的心理,他在遺囑中寫道:“日本發動這次侵華戰爭是不合適的。中國擁有楊靖宇這樣的鐵血軍人,一定不會亡。”
文案:譚耀燊 朱海波
編輯 / 排版:SEWP新媒體小分隊
吊車圈 掃碼加入千人吊車群
(責任編輯:中國吊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