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風光無限”的制勝法寶?
單靠“老天爺賞飯吃”
只能“解近渴”
無法“消遠慮”
作為東北公司最大的新能源專業化公司
東北新能源公司在“風光無限”的實踐中
不僅在謀發展、厚增量上加碼發力
更善于將先進的工作方法深植管理
讓存量更優、質量更高、效益更強
在近期公布的全國電力行業風電、光伏運行指標對標結果中,該公司6個新能源場站獲評“AAA”及以上榮譽。
成績令人刮目,經驗值得總結!
每個周五的下午,東北新能源公司赤峰黃羊洼(二期)風電場站總是安靜得很特別。班組成員們聚精會神地置身在電腦前,一時間寂靜的辦公室里只聽到手指敲擊鍵盤的“噼里啪啦”聲,節奏分明,和諧動聽。
無獨有偶,該公司4個區域中心的其他17個風光場站同頻共振,在午后共同協奏出美妙的“旋律”。
這正是該公司創新開展的“每周一考”安全生產知識競答活動。依托量身打造的專業題庫,采用隨機抽樣方式,讓廣大新能源一線員工們同題共答、奪旗打榜、對標提升。
窺一豹而見全身。2021年以來,東北新能源公司緊跟東北公司存量提質增效工作部署,在既有抓對標良好思路和實踐的基礎上,創新植入“學研創落”工作法,讓對標管理“落地生花”。
01
以“學”促進
比學趕超氛圍濃
“學”是基礎,是牽引,是基層豐富知識、提升技能的有效手段。
東北新能源公司著力豐富廣大基層場站員工學習形式的多樣化,按照層層壓實、進階提升的思路,策劃推出了班組“每日一題”、區域中心“每周一考”、公司“每季度一競賽”三項學習活動。
通過貫穿全年、覆蓋全員的常態化學習,讓以考促學、以賽代練的意識根植于每一名基層員工的思想和行動之中,形成了比學趕超的對標濃厚氛圍。
連續三年在集團公司光伏、風電運維競賽中取得團體、個人二等獎、三等獎……員工技能的持續對標提升,不僅在職工參與系統內外技能競賽的比拼中得到良好的反饋,更為可喜的是在設備可靠性強化和各場站的生產指標優化上同樣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凸顯。
02
以“研”聚智
頭腦風暴謀良策
堅持問題導向,聚焦生產實際,集思廣益靶向攻關,是強化對標管理的重要一招。
東北新能源公司顯然深諳此道,為求全面對標雙跑贏,既要抓總也要抓細。
分析研判,統籌施策。該公司堅持每月召開生產系統運營分析會、缺陷研討會、提質增效研討會、技術改造研討會等各類會議,班子牽頭、專業部門協同,多渠道及時總結生產運營工作效果,分析查找存在問題,研討補短板、鍛長板的具體措施。
僅2021年,該公司就通過此種統籌管理方式,制定技術攻關項目89項,形成設備治理方案23個,細化推動137項具體工作措施落實落地。
聚焦難點,靶向攻關。赤峰黃羊洼風電場齒輪箱過溫、大連駝山風電場LUST變漿系統需更新……新能源場站的生產運維總會伴隨著各式各樣的個性化問題,影響設備運行效率和可靠性。
該公司在對待此類問題時,一貫采取靶向攻關的舉措,召集技術骨干,成立攻關小組,運用技術監督和科技創新等手段,針對性地推動復雜問題得到根本解決。去年以來,該公司先后在14個基層場站開展了28項技改項目,推動設備可靠性大幅提升,有效降低了故障棄風率,發電質量和效益雙雙實現穩增長。
03
以“創”驅行
出新出彩提質量
“創新驅動、落地見效”是新能源場站質效提升的源動力。
東北新能源公司將集團公司的這一重要方針貫徹始終,不間斷地在創新上推陳出新,2021年以來,創新落地助力該公司風機可利用率從98.57%提升到99.39%,機組平均利用小時數同比增加了112小時。
釋放“大集控”優勢。該公司依托沈陽生產運營中心集控平臺的集約化管理優勢,對故障表征實施深度分析與識別,實現了數字驅動的風電場設備隱患智能定性與預測。2021年共預警故障156項,有效將隱患控制在萌芽階段,為生產運維提供了科學的依據和明確的方向。
激活“大數據”效能。該公司著力開展風電設備預防性維護體系管理創新的實踐與應用,充分利用大數據平臺、移動互聯網,與生產運維實際緊密結合,將預防性維護與風機巡檢、定檢、消缺及“兩票”深度融入,發揮出管理流程優化和動態跟蹤管控的奇效。
推動“智能化”應用。該公司有效運用智能化管控手段,創新引入無人機,代替人工實施線路巡檢。目前,無人機巡檢已普及至該公司敖潤蘇莫光伏治沙項目、建平哈拉道口風電場、建平上新井風電場等多個場站。通過無人機全自動精細化巡檢和飛巡數據分析,讓工作效率實現質的飛躍,有力保障了新能源場站的安全穩定運行。
04
以“落”驗效
分類施策見效益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
東北新能源公司始終強調,要將抓好落實作為檢驗對標管理成效的終極目標,通過分類施策,讓各區域中心、各基層場站工作有抓手、行動有指南。
抓指標提升。該公司大力推行“一場一策”,根據各項目投產年限、設備運行狀態及所在區域電量交易情況,實行分類對標和分級考核,使管理體系更加合理、有效。
抓檢修升級。該公司堅持“有效檢修”理念,以搶發電量為中心,合理統籌定檢、年檢時間,通過枯風期檢修、定期預防性維護等工作,有效抓住風、光發電最佳期,最大限度提升發電量。
抓安全管理。該公司全面開展場站標準化建設,實行站長負責制,重新定位場站和區域檢修中心職能,優化安全生產管理鏈條,實現安全監督垂直、扁平化,切實提升了存量板塊安全生產管理水平。敖漢旗黃羊洼二期風場、鞍山臺安桓洞風電場榮獲全國“百日無故障風電場”即為最強佐證。
通過一系列對標促落實的手段加持,該公司2021年發電量(存量)同比增加了7494萬千瓦時,故障棄風電量同比減少1313萬千瓦時,間接節約修理費、材料費等生產成本約460余萬元,真正讓效益落了地。
“‘A’級場站占比達到30%只是個開始,我們將總結好應用‘學研創落’法強化對標管理的經驗,推廣到公司經營管理的各項工作中,把工作法用得更深更實。”該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蔣靖在對標管理經驗總結會上,向全體員工提出了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