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好消息|壞消息 燕山石化投用北京市首批氫能重載貨車;寧德時代成立屏南時代電子科技公司
7月20日,從中國石化新聞辦獲悉,近日中國石化燕山石化在京舉行氫能物流車首發儀式,首次投用氫能重載貨車進行短途運輸。這是北京市首批氫能重載貨車應用,開創了首都氫能重卡示范應用先例,將促進北京市氫能產業發展,為推進綠色物流創新實踐、守護首都碧水藍天做出積極貢獻。7月15日22時13分,在廣東省陽江市沙扒鎮南海海域115米的高空上,隨著F34號風機葉輪與機艙精準對接,由中國三峽新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亞洲在建單體容量最大的海上風電場——三峽廣東陽江沙扒海上風電項目風機吊裝容量突破100萬千瓦,標志著國內首個百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場由藍圖變為現實,對我國海上風電集中連片規模化開發具有重要示范意義。
今年1至6月,廣東省三大產業用電增勢強勁,全社會用電量達3643億千瓦時,用電總量位居全國第一。增速方面,上半年廣東全社會用量同比增長22.89%,兩年平均增速為9.7%。上半年,廣東在負荷需求、電量增長雙雙超出預期,并且在5月份實施有序用電的情況下,全社會用電量不僅沒有出現相應波動,反而實現總體大幅度增長,這與不少企業通過避開用電高峰進行靈活有序生產安排,促進產能有效釋放關系密切。供電形勢總體趨緊形勢下,廣東采取的有序用電措施,實現了“錯峰不減產”或少減產的預期目標。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廣東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用電量分別同比增長15.93%、24.18%、30.56%。從第二產業的制造業大類行業來看,廣東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用電量達733.5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5.72%,兩年平均增長10.85%。近期,隨著全國氣溫不斷攀升,空調用電快速增長,全國用電負荷和日發電量持續攀升,7月上旬均已突破去年夏季峰值,局部地區高峰時段供需出現偏緊。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金賢東在7月19日召開的7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說,將重點提升發電保供、資源調度、系統調節等三大能力,切實保障電力供應,切實保障民生用電。經各方共同努力,目前全國電力供應安全可靠,電網運行平穩有序。下一步,將會同各地區、有關部門和電力企業,統籌能源安全保供與綠色低碳轉型,抓住突出矛盾和問題,扎實做好電力安全保供工作,保障電力迎峰度夏平穩有序。據天眼查APP顯示,7月19日,屏南時代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2億人民幣,法定代表人為林松清,經營范圍包括電子專用材料研發;電子元器件與機電組件設備制造;電池制造;電子元器件零售;電子專用材料銷售等,股東信息顯示,該公司由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資持股。日前,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其中指出,培育3到5家有重要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同時明確,支持合肥市打造“中國新能源汽車之都”。
為推動各地區進一步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的重要論述,扎實開展重點行業領域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治理,堅決遏制近期一些行業領域事故多發的勢頭,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近日派出8個工作組,在7月底前對16個省份開展安全生產明查暗訪。此次明查暗訪聚焦礦山、消防、危險化學品、工貿、燃氣等重點行業領域,以“四不兩直”的方式深入基層現場嚴督細查,推動有關地區、部門和企業單位進一步壓緊壓實安全生產責任措施,正視問題、解決問題,舉一反三扎實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集中攻堅,堅決防范遏制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要求,各工作組要嚴格工作要求,綜合運用通報、約談、提醒、警示等手段,推動各地區認真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統籌發展和安全,深入研究和落實“從根本上消除事故隱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治本之策,著力解決深層次源頭性矛盾問題。明查暗訪期間,將邀請有關行業領域安全生產方面的專家和新聞媒體記者隨各組開展工作,加強“面對面”現場指導服務,并公開曝光一批問題隱患突出的典型案例,強化震懾警示作用,推動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和企業單位切實把確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實處。- 消息:中企承建的哈薩克斯坦圖爾古松水電站全部機組投產發電
由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中國水利電力對外有限公司(三峽中水電)承建的哈薩克斯坦圖爾古松水電站日前實現全部機組投產發電。三峽中水電哈薩克斯坦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向志梁7月19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圖爾古松水電站3號機組于17日順利完成72小時試運行,機組各系統及參數符合設計要求和運行規范,正式并網發電。據介紹,圖爾古松水電站位于哈薩克斯坦東哈薩克斯坦州圖爾古松河上,總裝機容量24.9兆瓦。項目于2017年開工建設,是該流域梯級規劃的第一座電站,也是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中哈產能合作水電領域首個落地的重點項目。當地時間7月20日,國際能源署發布公告稱,按照目前各國的經濟刺激計劃推算,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將在2023年達到歷史新高,并一路上升。國際能源署認為,世界各國為了應對新冠疫情危機帶來的影響,出臺了大量經濟刺激計劃,但是僅有約2%的預算用于清潔能源措施,這對于完成全球氣候目標嚴重不足。同時,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清潔能源措施上的差距在拉大。國際能源署成立于1974年,旨在確保全球能源安全。當地時間7月19日,英國媒體援引消息人士的說法報道稱,美國和德國彌合了在“北溪-2”問題上的分歧,并將在未來幾天宣布達成協議。據英國路透社7月19日報道,在美德雙方官員的談判之后,一份協議已經非常接近達成。目前具體的條款尚未公布,但主要內容將包括德國同意使烏克蘭保持俄羅斯天然氣過境國的地位,“北溪-2”的定位是一個補充項目,不會取代烏克蘭的天然氣過境運輸。
吊車圈 掃碼加入千人吊車群
(責任編輯:中國吊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