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湖北省發改委公開了省十三屆人大七次會議及省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相關提案的答復,其中關于鐵路規劃建設方面的答復內容匯總如下:
一、合康高鐵及十堰至安康鐵路
根據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我委積極推進十堰市鐵路建設發展。目前,武漢至十堰高鐵已建成通車,西安至十堰高鐵已全線開工建設,沿線群眾的出行條件得到顯著改善。
規劃建設合康高鐵,對于進一步拓展我省對外高鐵通道,打造十堰“十字型”高鐵樞紐,帶動沿線經濟社會發展等具有積極意義。該項目作為跨省鐵路,需國家層面推動實施。我委已將其作為規劃研究項目納入省“十四五”鐵路發展規劃,同時積極爭取國家規劃支持。
經沿線省市共同努力,南陽(襄陽)經信陽至合肥高鐵已作為規劃研究項目納入國家“十四五”鐵路發展規劃,南陽(襄陽)以西路段暫未納入國家規劃。我委已委托設計單位提前開展相關項目前期研究工作,為進一步爭取國家支持奠定基礎。目前,線路過境竹山并設站是設計單位研究提出的比選方案之一。
下一步,我委將會同十堰市加強與相關省市對接,持續爭取國家支持將十堰至安康高鐵納入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待項目納入國家規劃并啟動前期工作時,我委將積極爭取有利的線路和設站方案,努力擴大路網覆蓋面,力爭早日改變竹山不通鐵路的局面。(關于省十三屆人大七次會議第20220371號建議的答復,7月8日)
二、十堰至宜昌鐵路
規劃建設十堰至宜昌鐵路,對于打造十堰“十字型”高鐵樞紐,改善鄂西北交通運輸條件,促進“一江兩山”旅游資源開發等方面具有積極意義。我委已將該項目作為全省“七縱六橫”高速鐵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湖北省“十四五”鐵路發展規劃。
我委積極支持十堰市、宜昌市先行開展規劃研究工作,并多次赴京爭取國家發改委、國鐵集團支持將該項目納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
下一步,我委將會同十堰市、宜昌市等繼續加強向國家有關部門匯報銜接,持續開展規劃爭取工作,為項目早日啟動實施創造條件。?(關于省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第20220334號提案的答復,6月27日)
三、荊門經隨州至信陽高鐵
規劃建設荊門經隨州至信陽高鐵對于加密區域路網,打造隨州“十字型”高鐵樞紐,帶動沿線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具有積極意義。該項目為跨省鐵路,需國家層面推動實施。我委已將其作為規劃研究項目納入省“十四五”鐵路發展規劃,并積極爭取國家規劃支持。
經沿線省市共同努力,隨州至信陽高鐵作為規劃研究項目納入國家“十四五”鐵路發展規劃。我委已委托設計單位提前開展項目前期研究工作,為爭取國家早日啟動項目前期工作奠定基礎。荊門至隨州高鐵暫未納入國家規劃,從銜接情況看,納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面臨諸多困難。
下一步,我委將積極會同沿線地市和設計單位深入開展相關研究論證,加強對上匯報銜接,持續爭取國家規劃支持,為項目適時啟動實施創造條件。(關于省十三屆人大七次會議第20220022號建議的答復,7月4日)
四、孝感東站至孝感北站城際鐵路
建設孝感東站至孝感北站城際鐵路對于改善大悟、孝昌交通運輸條件,促進兩地紅色和生態旅游聯動,帶動沿線經濟社會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目前,該項目未納入國家和省“十四五”鐵路發展規劃,項目實施缺乏規劃支撐,且孝感東站和孝感北站均為無砟軌道車站,建設時未預留道岔,不具備新線接入條件。
同時,我省已開通的城際鐵路運營虧損嚴重,沿線各市均表示難以持續承擔財政補虧壓力。隨著鐵路建設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深化,國家已不再投資城際鐵路建設,這類項目的投資和運營虧損將全部由地方承擔,地方建設資金籌措和運營補虧責任進一步加大。
當前,盡可能將新謀劃線路融入國家通道,爭取國家和我省共同投資建設,是緩解地方資金壓力,促進鐵路建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
我委已建議孝感市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運輸需求、路網布局等因素,進一步探索通過其他運輸方式提高綜合交通服務水平。
隨著未來經濟社會發展,京廣高鐵運能逐漸飽和后,我委將密切關注國家規劃建設京廣高鐵二通道的相關動態,積極做好銜接爭取工作,盡可能擴大路網覆蓋面,努力改變相關縣市不通高鐵的局面。(關于省十三屆人大七次會議第20220493號建議的答復,7月8日)
五、滬渝蓉高鐵宜昌至涪陵段長陽東站選址及規模
滬渝蓉高鐵宜昌至涪陵段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八縱八橫”沿江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該項目可研已完成編制,可研審批前置要件正在加快辦理,國鐵集團計劃近期開展該項目可研審查。您提出的關于該線路長陽站選址、建設規模及車站名稱的建議,為我們開展下步工作提供了有益參考,我們將結合項目推進工作積極予以采納。
一是關于長陽東站選址在磨市鎮金銀沖。2021年3月,國鐵集團在開展預可研審查時,推薦長陽東站選址在長陽縣磨市鎮。在可研階段,設計單位在磨市鎮研究提出多寶寺、金銀沖和三口堰三個設站方案??紤]到長陽區域水文地質條件較為復雜,設站方案需結合地質條件、施工環境、工程投資等統籌研究確定。
下一步,我委將加強匯報銜接,充分考慮宜昌市訴求,爭取國鐵集團盡早完成可研審查并同意有利于我省的設站方案。
二是長陽東站按照宜昌北站規模建設并更名為“宜昌南站”。根據國鐵集團高鐵設計規范,長陽東站站臺規模設計為2臺4線。我委支持宜昌市、長陽縣結合呼南高鐵宜昌至常德段實施及自身發展需求,適當擴大車站規模,新增站場規模工程費用需由市縣按照“誰主張、誰承擔”的原則承擔。
下一步,我委將會同宜昌市加強向上銜接,爭取國鐵集團支持擴大長陽東站建設規模,并做好火車站命名的溝通銜接工作。(關于省十三屆人大七次會議第20220257號建議的答復,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