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車室堪比機場 24小時發送24列客車
新火車站從外觀上看,從下往上依次分為地面、大拱平臺和彩虹巨拱三部分,市民可通過樓梯到達大拱平臺上,該平臺可作為聯系南北廣場旅客進站的通道煙臺吊車出租。大拱平臺兩側還有送客車行道,送客車輛可送至平臺上,但需即停即走。
新火車站共4個售票廳,地面兩個,大拱平臺上兩個,有售票窗口36個,售票廳內不僅有售票窗口,還有開敞式的問詢處,方便旅客咨詢。售票窗口不再設欄桿,但有1米線和軟隔離帶,如同銀行大廳一般。大拱平臺又稱為觀景臺,在該平臺上,買票、候車的旅客閑暇之余,可站在平臺上觀賞海景,同時,它也是一個休閑廣場,居住在火車站周邊的市民可到此休閑觀景。
新火車站在進出站流線上采用上進下出布局,避免人流交叉,同時為火車站與海港客運站相互聯系提供了便捷通道。候車大廳有兩個,位于大拱平臺的東西兩側,每個面積約3600平方米,能滿足每小時5000人流量。候車大廳不僅寬敞明亮,內設布局堪比機場候機室,有飲水處、洗手間,二樓還有休閑茶座等服務設施。每個大廳有多個進站口,旅客可在相應的進站口處候車,進站口處沒有欄桿,旅客需自覺排隊檢票進站。從進站口走樓梯和扶梯,可直接下到站臺,站臺共有5個,高度與火車門齊平,旅客不必像過去那樣登梯子上車,可直接邁進車門。站臺上不僅建有盲道,頂上也設置遮雨棚,旅客等車不必經受風雨。
旅客出站的通道設在地下,站臺上有醒目的標示。旅客從站臺上可直接下到地下旅客通道,通向南北兩個出站口,出站口外是南北兩個廣場。此外,站臺的東側還有一個出站口,方便坐船的旅客前往海港客運站。
火車站南北兩側將建設兩個廣場,北為疏散廣場,南為生態廣場,北廣場主要承擔客運人流和物流的疏散、城市交通(公交、出租)、長途客運的組織;南廣場以生態綠化為主,突出人文特點,體現休閑、娛樂功能。“新火車站在24小時內可發送24列客車,42.8列火車,這是老火車站沒法比的。”工作人員說。
火車站將成交通樞紐 連接東北與華北
工程指揮部指揮長王寶賢告訴記者:“新火車站的設計和建設都是超前的,為煙臺將來的發展做好了準備。”,新火車站今后不再是鐵路交通的末端站,它將成為連接東北與華東的交通樞紐,甚至成為國際交通的樞紐。
王寶賢說,新火車站五臺八線的設計建設,已經為動車組的到來打好了基礎,此外,新火車站的電氣化改造已經完成,動車組進入煙臺只是時間問題。新火車站的建成也為德龍煙鐵路、青煙威榮城際高速的通車打下基礎,屆時,煙臺鐵路線將并入京滬大高速上,與全國鐵路網連接,再與建好的煙大鐵路輪渡并網,煙臺火車站將成為東北、華東重要的交通樞紐。從長遠規劃來看,煙臺火車站也將成為中日韓的國際交通樞紐。
改造方案數易其稿 新站譜寫新篇章
煙臺火車站始建于上世紀五十年代,經歷了50多年風剝雨蝕,除主體正面為普通的二層建筑外,其余多是平房和臨時建筑,整個站房外觀與現代城市極不相稱。
其站房由于建成時間長,建筑標準低,功能分布布局嚴重落伍,更因年久失修損壞嚴重,站房和風雨棚每年都需進行大面積修補,行李房等部分建筑已被確定為危房。不僅遠遠不能滿足日益增容的港城客運需求,而且由于地處市中心區,與不斷發展的煙臺形象“落差”越來越大,日益尷尬地掛在煙臺的臉面上。
隨著煙臺市旅游產業迅速發展,煙臺站的客運要求已從建站之初單一的探親、出差向復合型的商務、度假、學生流轉型。隨著煙大輪渡、德龍煙鐵路的建成,必將使煙臺站的鐵路客運量大幅度增加,鐵路與水運、公路的轉運量也將進一步增加,不僅火車站需要改造,站前廣場、港口客運大廳等都亟需全面改造。
規劃方案確定后,我市組建了火車站改造工程前期工作班子,根據鐵路部門的意見和建議開始優化和調整設計方案,并全面展開拆遷摸底,同時對工程建設有關問題與鐵路部門進行協調商議。2005年年底,根據鐵路“十一五”規劃布局,濟南鐵路局將青煙威榮城際鐵路納入省“十一五”發展綱要,同時德龍煙鐵路也通過鐵道部建設立項,這都對煙臺鐵路客運未來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設部門必須對已經基本成型的火車站改造規劃方案進行二次調研。重新核定煙臺火車站客運能力,此前大量工作被推翻,幾乎面臨從頭再來的局面。從站房改造到港站區片開發,以及“青煙威榮”城際鐵路和“徳龍煙”鐵路的出現,也給改造方案增添了大量的變數,整個方案可以說是數易其稿。
“火車站改造涉及資金超過13億,我們必須吸取南通火車站和南京火車站建設的教訓,認真論證每一個環節,保證煙臺新火車站50年內不落伍。”市建設局副局長呂道光講了兩件、國內火車站改造中發生的“事故”:一是南通火車站因前期缺乏調研,導致竣工后無法適應突變的客運量,建成僅兩年便被迫推倒重建,造成數億元的建設資金浪費。二是南京火車站1999年因火災被迫重建,但因考慮不周,邊建邊協商,導致工程一干就是五六年。
煙臺火車站大事記
●1956年1月1日,藍煙鐵路全線竣工,煙臺-藍村首次列車聯通
●1956年1月2日,煙臺-青島、濟南列車開通。
●1958年12月,煙臺火車站站房竣工并投入運用。
●1973年,煙臺至北京線路開通,成為地級市里全國首個有列車發往北京的地級市。
●1980年11月12日,投資124萬元在旅客站臺修建風雨棚,并于1981年12月27日,風雨棚竣工。
●1988年,新建二層貨運營業樓和裝卸辦公樓,并于當年交付使用。旅客候車大廳建筑面積為3876平方米,容納2767人,休息座位1300個。
●1991年5月28日,煙臺站站場改造工程全面展開,至1994年11月6日結束。
● 1997年12月藍煙鐵路增二線建設立項,并于1998年9月10日開工建設,于2001年12月28日全線開通。1997年12月,煙大鐵路輪渡建設立項,2004年開工建設,2006年投入試運營。
●1999年5月1日,煙臺站站場改造工程正式開始。車站貨運場路線由原來的12股變為目前的11股(正線2條、到發線5條、偏發線2條、調車線1條、機車固定走型線1條)。
●2006年12月26日,煙臺火車站過渡站破土動工,2007年3月26日全部完工,并于5月12日11時,過渡站投入使用。煙臺老火車站正式“退役”。
●2007年5月12日,過渡站正式啟用。
●2008年8月26日,“城市之門”開始吊裝;9月2日“城市之門”吊裝到位。
●2009年5月16日,火車新站建設正式竣工。
●2009年8月16日,火車新站正式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