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中國首座鋼斜拉橋勝利黃河大橋“鳳凰涅槃”:88根鋼索全部更換完成!
8月15日,由集團承建的勝利黃河大橋維修改造工程換索完成,確保年底全橋通車。勝利黃河大橋全長約2.8公里,分為主橋和南北引橋,于1987年10月1日建成,是當時亞洲主橋跨度最長的鋼斜拉式大橋。大橋主橋為雙塔五孔連續鋼斜拉橋,全長682米,拉索布置為雙索面扇形多索體系,全橋斜拉索共有88根,索距12米,除離塔最遠處拉索為兩根外,其余為單根索,每4根為一組,共20組,南北兩座主塔各10組。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勝利黃河大橋的安全隱患比較突出,經全面檢測,主橋評定為四類橋,引橋評定為五類危橋。為適應周邊地區的健康發展,打造黃河下游生態共同體要求,切實改善和消除交通運輸安全隱患,2020年11月由集團對大橋進行維修改造。“勝利黃河大橋維修改造核心在主橋,而主橋相關工程中,換索是最關鍵的點之一。”該項目負責人介紹,勝利黃河大橋目前已服役33年,經檢測索力與原設計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偏差,其中變化最大的約相當于100頭400斤重的黃牛重量。大橋所在地東營市墾利區地處溫帶季風氣候區,瀕臨渤海,夏季氣溫高、濕度大,降水集中,高溫高濕高鹽的氣候環境對橋梁鋼結構損傷極大;主梁主要受力構件鋼箱底板、節點及次要受力構件橋面板銹蝕嚴重,橋面板局部開焊,受力較差。復雜的氣候環境、極差的橋梁整體狀況和緊迫的工期對斜拉索更換施工提出了極大挑戰。為確保換索成功,項目部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共同“把脈會診”。最終確定了斜拉索的更換采用同個橋塔四個索面同一編號斜拉索同時更換的施工方案,主要涉及舊索放張、舊索拆除、新索安裝、新索張拉、索力調整五個步驟。據項目負責人李偉介紹,33年前,勝利黃河大橋用的是國外的技術工藝,33年后,這座大橋的維修改造,全部用的都是國內先進技術工藝。新索采用標準抗拉強度為1860Mpa的高強平行鋼絲索,鋼絲強度性能優異。張拉時為保證4根拉索索力的同步性,根據監控指令共分為5級,對每級進行細化控制分級,單塔配備4套放張及張拉系統,同一層索號4根拉索同步、分級、對稱放張及張拉。為滿足現場施工,項目部工程技術人員還結合大橋原有結構,獨立設計改造了塔頂吊裝支架系統、施工掛籃平臺、循環鋼絲繩掛索系統等,極大地提高了換索的施工效率和安全系數,系統總結出一套適用于黃河下游施工條件的橋梁換索工藝工法。
作為全國首座鋼斜拉橋,勝利黃河大橋對當地經濟發展、黃河兩岸往來等作出了巨大貢獻,維修改造完成后,將重新煥發“青春”,有效緩解跨黃河交通壓力大的現狀,繼續發揮北連京津地區與東營港以及油田大部分油區,南連油田基地、濟青高速公路及膠東地區的重要交通干道作用,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安全暢通的交通環境。
吊車圈 掃碼加入千人吊車群
(責任編輯:吊車出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