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工程建設史上第一次嘗試從水下跨越,起始于19世紀中葉英國泰晤士河的一條盾構隧道。之后經歷半個多世紀,美國于1910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條沉管隧道。
沉管工法綜合了近海工程、水工工程、地下工程、隧道工程的復合性技術,實施難度非常大,在隧道建設中應用很少。中國的沉管隧道建設起步較晚,在20世紀90年代初才建設了第一條規模很小的沉管隧道,而當時國外已經建成沉管隧道近百條。和很多領域一樣,中國人需要更多的付出、更深的積淀、更強的意志來追趕和超越。
歷史性的時刻總是不期而至。2009年,二航人參建的港珠澳大橋吹響了中國向世界沉管隧道技術巔峰沖刺的號角;9年后,二航人勇擔華中地區首條內河沉管隧道、也是國內整體建設規模最大的內河沉管隧道——襄陽東西軸線魚梁洲段建造重任,率先從關鍵技術、核心裝備、特殊材料、智能建造等方面實現了沉管建設全產業鏈國產化,不僅樹立了二航內河沉管建設品牌,也充分展現了中國由“制造大國”向“創造強國”邁進的決心和行動力。
2021年是東西軸線項目決戰決勝之年,五一前夕,建設團隊已成功實現東汊工區3節沉管“安家”漢江,西汊工區沉管也出塢在即。為以實際行動迎接建黨一百周年,分公司聚焦重大工程,向黨的百年華誕獻禮,特推出《匠心·筑夢襄陽》微信專欄,帶你了解這項重大工程背后歷經的艱難困頓與驚心動魄,也為你呈現二航建設者的無畏探索與奮楫篤行。二航人,正在創造又一項奇跡!
匠心·筑夢襄陽
匠心·筑夢襄陽
行者,立其志而忠于行;匠者,擇其事而終一生。
而金戈鐵馬踏征程,人之有情,事之神韻,一途篳路藍縷,一心爭創風騷。
二航人以“行者無疆”之志,揚“爭創”之精神,揮神筆、當馬良,在襄陽之心——綠洲魚梁,穿越漢江,智造中國首條集技術、設備、材料等方面全鏈條國產化的沉管隧道,為千年古城繪一條黃金軸,筑一條幸福道。
且以文字,捎上美圖,錄下行者之志、匠者之心。
給沉管穿上“輕鎧甲”
(本文撰寫于2020年9月)
入秋的漁梁洲,建設者們的熱情持續高漲。在中交二航局投資建設的華中地區首條內河沉管隧道——襄陽市東西軸線魚梁洲段東汊工區干塢預制場內,建設者們正在為沉管浮運做最后的沖刺。
9月1日,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傳來,中交二航局順利完成輕質混凝土預制產品試驗,并將大批量投入生產,沉管浮運安裝后,項目部將迎來國內首例泡沫混凝土水下應用工程。
這,給建設者們吃了一顆定心丸。
被譽為“千里漢江第一隧”的襄陽市東西軸線項目全長5.4公里,其中,明挖隧道長4.4公里,沉管隧道長1公里,是目前國內整體建設規模最大的內河沉管隧道,通車后將進一步提升襄陽“七省通衢”的交通作用。“沉管隧道設計使用壽命是100年,而漢江岸堤的回填和沉管頂部的回淤容易造成各管節差異沉降,是影響隧道結構安全運營的最大不確定因素。”項目總工孫曉偉說。
沉管隧道投入使用后,所處區域不僅要滿足2000噸級船舶通航,還要能抵御50年一遇的洪水,因此這條“長龍”需要沉放于近16米深的河床里。沉管所在河床為淤泥區,當沉管就位后便會陸續回淤,十多米厚的淤泥會為沉管帶來較大的荷載。能不能尋找一種高強輕質材料替代這些淤泥?項目部組織材料和結構專家開展研討。首先這種材料要比水重、比淤泥輕,浸水后重量控制在每立方米1200千克至1400千克范圍內,使其如輕盈的鎧甲,包裹在沉管四周,以此化解荷載風險;其次在投入使用后百年內要能夠持續運用,且不能污染水環境。
經過反復試驗比選和研究,基于之前港珠澳大橋研發經驗以及其他應用案例,研發團隊將目光鎖定在泡沫混凝土上。泡沫混凝土的主體是水泥,具有重度可調、成本合理、環保耐久的特點,符合預期三大目標,但在水下應用卻是首次。為此,研發團隊與中國地質大學泡沫混凝土的研發團隊進行科研合作。起初,研發團隊認為采用煤渣作為細骨料代替細砂效果會更好,因為煤渣比較輕盈,同時可以循環利用固體廢棄物,有利于環保,并且資源充足,成本更低。但在試驗過程中,研發團隊發現,煤渣本身是一種多孔隙結構材料,吸水量大,浸水后的重量超過了每立方米1400千克的上限,不符合減載要求。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這成為建設者主攻的方向。
大家再次開啟頭腦風暴,除了吃飯睡覺,就是查閱相關文獻和做試驗,有人提出了從發泡設備入手。經過比選,項目部購買了發泡更多更細的高性能進口發泡槍,使氣泡能更好地與其他材料結合,閉合更多的氣泡。但試驗結果顯示,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浸水后的重量,但還是有部分氣泡因不穩定而破裂進水,導致試塊有一定的沉降,研發再次陷入僵局。
“咱們自己有一個外加劑生產廠,可不可以從發泡劑入手?”研發負責人朱志剛博士有了新想法。從亂麻中找到了線頭,隨即,研發團隊便利用生產基地及中國地質大學的分析設備,通過近一個半月、上百次的研發試驗,終于研制出了高性能專用發泡劑與增粘劑。新型發泡劑與增粘劑的添加,使得泡沫混凝土的飽水容重控制在每立方米1300千克左右,并且一次性澆筑高度由常規的0.4米突破至0.9米甚至更高;沉管頂部水的壓強為0.5兆帕,而試塊能抗住3.2兆帕以上的壓強,既起到了減載效果,也提升了抗壓能力與使用壽命。
沉管減載泡沫輕質混凝土的成功研發,有效保證了沉管的使用壽命。通過新材料、新工藝建造出來的“輕鎧甲”,為以后沉管減載結構提出了一種新思路。
1
END
1
策劃 / 黨委工作部 東西軸線項目
欄目序言 / 延涵
欄目前言 / 宋文健
本期文字 / 田本燦
本期圖片 / 東西軸線項目
小編 / 延涵
我知道你 在看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