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是雄安新區發展是吊車的重要生態水體,是華北地區最大是吊車的濕地生態系統,被人們形象地稱為“華北之腎”。近日,國務院報告顯示,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基本實現階段性目標,水質為近10年來最好水平。人民日報、新華每日電訊等多家媒體紛紛對此進行了報道。 由承接設計是吊車的府河入淀口濕地水質凈化工程是白洋淀生態修復的重點工程,為改善入淀河流水質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如今的白洋淀
白洋淀,上承九河、下注渤海。多年來,由于上游城鎮污水排放、淀區船只污染,加之生態流量減少等因素,白洋淀水質不斷惡化。2017年4月,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設立河北雄安新區的重大決定,稱其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決策、親自部署、親自推動新區規劃建設,并強調,建設雄安新區,一定要把白洋淀修復好保護好。
濕地全貌
2019年1月,河北省委、省政府發布的《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中明確指出,在河流入淀口等區域,因地制宜建設人工濕地,形成白洋淀生態緩沖區,構建生態屏障。府河河口濕地就此應運而生。
工程鳥瞰圖
作為華北區域最大的河口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該項目總占地面積4.23平方公里,工程任務是以凈化府河、漕河、瀑河來水水質為主,兼顧應急處理突發水污染事故和恢復濕地生態。
府河河口濕地工程是北京院承接的第一個大型功能型人工濕地項目,自2019年6月中標以來,備受中國電建集團以及雄安投資集團重視,從方案構思到敲定,從初設到施工圖,北京院用僅僅一個月的時間,便完成了整個工程的設計工作。
府河河口濕地
工程現場測量
針對府河來水碳氮比低、氮磷濃度高的特點,采用“前置沉淀生態塘、潛流濕地和水生植物塘”于一體的近自然水質凈化工藝,設計處理規模為25萬立方米每天,水質凈化區占地面積約3.15平方公里,總水力停留時間約9天。工程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引退水工程、水質凈化工程、生態修復及景觀工程和物聯網工程。
工程總平面圖
根據區域水系,引退水工程在府河、漕河、瀑河3條河流上分別建設節制閘,通過疏挖府河與漕河、漕河與瀑河間連通渠,將3條河道來水匯合引至調蓄池,經泵站提升進入前置沉淀生態塘前端1號配水渠,水體經連通涵管均勻分配至12個并聯的前置沉淀生態塘,并依次經過每個前置沉淀生態塘的生態塘、好氧塘單元。好氧塘出水經2號配水渠、濕地配水支渠均勻分配至潛流濕地,出水經集水支渠、干渠入水生植物塘。水生植物塘中水流流經沉水植物區、浮葉植物區、葦海臺田區、萬畝荷塘區,其中10%出水回流至瀑河與漕河連通渠,90%經疏挖退水渠回歸府河。
水清微簇浪 荷風滿淀香
2020年6月,府河河口濕地通水調試。目前,府河濕地水質凈化工程日均處理水量已穩定達到25萬立方米,調試期氨氮濃度降低約67%,總磷濃度降低約58%,已成為華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功能性人工濕地。這是北京院在大型人工濕地工程設計中的碩果,也是北京院在水環境治理領域的一個新的標桿。
掃碼關注我們
文/圖|生態環境工程公司
編審|黨委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