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廣西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印發,其中氫能方面指出:
能源創新能力有所突破。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取得階段性進展,先進可再生能源發電及綜合利用技術、新型電力系統及其支撐技術、先進核能技術、能源系統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安全高效儲能和氫能技術、減污降碳技術、能源產業技術裝備加快應用推廣,建成一批新型儲能、源網荷儲一體化、多能互補等新業態示范項目。
優先開展智能電網、園區級源網荷儲一體化、綜合供能服務站、充換電站、氫能等新業態創新示范,培育綜合能源服務和智慧用電模式。
持續開展安全運行風險動態評估,加強新能源、新型儲能、氫能等重要設施和重點環節維護,加強安全隱患排查,強化各環節安全責任落實。
推動海上風電項目開發與海洋牧場建設、海水制氫、能源島建設、觀光旅游等結合,探索海上風電高質量發展和多元化開發利用新模式。
探索氫能等新型能源開發利用。統籌推進氫能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探索氫能開發利用。在丙烷脫氫、氯堿、焦化等行業聚集地區發展工業副產氫,優化氫氣提純技術,鼓勵就近消納,降低工業副產氫供給成本。在可再生能源資源條件好、發電成本低、氫能儲輸用條件較好地區,探索開展可再生能源富余電力制氫。積極推動氫能在工業、交通、儲能、分布式發電等領域的多元化應用。因地制宜開發利用地熱能,開發合浦盆地大山角塊段等淺層地熱資源,探索干熱巖開發利用。探索海洋能等新型能源開發利用和創新應用。
氫能。發揮沿海石油化工產業優勢培育工業副產氫,開展欽州石化產業園等工業副產氫開發利用示范。在南寧、梧州等多能互補項目探索開展可再生能源富余電力制氫,探索北部灣海上風電富余電力制氫、核能制氫。在南寧、柳州等市建設一批加氫站。
加快推廣電動、氫能、天然氣和車用乙醇汽油等清潔能源交通工具,鼓勵重載卡車、船舶等使用LNG等清潔燃料。完善充換電、加氫、加氣站點布局,開展光、儲、充、換相結合的新型充換電場站試點示范,新建充電基礎設施8萬個,在南寧、柳州等市開展換電站應用試點,鼓勵傳統加油站、加氣站建設油氣電氫一體化綜合供能服務站,力爭新建和改造綜合供能服務站600座。
適度超前部署一批氫能項目,開展氫能“制儲輸用”全產業鏈關鍵技術應用。
探索發展氫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納、工業領域氫能替代,以及氫燃料電池在重型車輛、分布式發電中的示范應用。支持開展以5G技術為基礎的新一代電力物聯網關鍵技術及成套設備示范應用。
以發展風電、智能電網、光伏發電、新型儲能、氫能等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鏈為重點,提升產業鏈核心價值,在全區培育差異布局的能源產業集群。
積極培育氫能產業鏈。
謀劃氫能產業發展布局,積極培育綠色低碳氫能制取、儲運、加注、應用、燃料電池等各環節產業鏈,加強核心零部件、關鍵裝備的研發制造和產業化發展。結合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升級,積極發展氫燃料電池系統、加氫站、供氫系統、儲氫設施等關鍵產品,加快玉柴燃氫發動機技術創新成果轉換和商業化應用,力爭打造全國先進的氫能汽車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