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三年以前,筆者問一位從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出差回來的朋友,對錫林郭勒的印象如何?他說了六個字,風大、羊肉好吃。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種內蒙古高原的景色不僅僅呼倫貝爾大草原有,錫林郭勒大草原也有。當年成吉思汗把這塊草原稱為“錫林郭勒”,蒙語的意思是水草茂盛的地方。
錫林郭勒草原號稱“天堂草原”,在元朝,錫林郭勒是皇家御用草場,這里的羊是專供皇族吃肉。今天,每年有數萬頭錫林郭勒烏珠穆沁羊從秦皇島港裝船運往中東,成為阿拉伯貴族和沙特、卡塔爾以及迪拜王室的特供品。
好了,言歸正傳。來說說為什么錫林郭勒的風大呢?錫林郭勒位于內蒙古高原,與蒙古國接壤。地勢相對平坦,沒有障礙物。而且晝夜溫差大,使得空氣流動更加強烈。
每年從春季到六月中下旬,在俄羅斯西伯利亞、貝加爾湖以及蒙古國經常出現冷渦天氣,冷渦就像一個渦旋一樣不停地旋轉,所到之處就會產生大風天氣,同時還走走停停,由于錫林郭勒南部有大興安嶺阻擋,冷渦就更加“喜歡”在此逗留了。
內蒙古高原的大風很煩人,但強大的風能給錫林郭勒以及內蒙古北部地區帶了一個全新的產業,風力發電。在錫林郭勒大草原,風力發電的“大風車”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
筆者國風力資源最豐富的區域依次為內蒙古北部、松花江下游、東部沿海和中國臺灣沿海地區,而錫林郭勒的風能又占到內蒙古的三分之一,是內地風力資源最豐富的地區。
據統計,內蒙古自治區風能資源的面積為36.5萬平方公里,潛在開發量高達13.5億千瓦,目前可裝機容量為3.8億千瓦。其中,錫林郭勒盟潛在風電開發量為4.8億千瓦。
據報道,近年來,錫林郭勒盟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新能源并網裝機達到1165萬千瓦,在建裝機近700萬千瓦,在內蒙古率先建成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預計到2025年,新能源裝機規模將達到2300萬千瓦。
2300萬千瓦是什么概念呢?世界第一大水電站三峽水電站裝機容量為2250萬千瓦,錫林郭勒風電的裝機容量將超過三峽水電站。
還有更加直觀的說法,未來錫林郭勒的風力發電量可以保障整個天津市的工農業生活和居民生活用電,錫林郭勒的風力發電確實牛,2022年全盟風力發電量將達300億千瓦時,位居內蒙古首位。
筆者在想,如果把錫林郭勒潛在風電開發量4.8億千瓦全部實現裝機發電,那就相當于建設20個三峽水電站。屆時,通過“蒙電入魯”特高壓專線輸電至山東和江蘇,保障山東、江蘇兩省的用電需求也是足足有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