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已過,冰雪尚未消融。2月9日,在位于內蒙古興安盟科右前旗桃合木蘇木的淺山丘陵上,放眼望去,茫茫草原風車林立,科右前旗100萬千瓦風電場內的229臺風機錯落有致、氣勢恢宏,一片白色“森林”構成草原奇景。
▲位于科右前旗桃合木蘇木的中廣核百萬千瓦風電基地
8個月前,這里還是荒無人煙的草場,轉眼間,全國首個單體百萬千瓦級陸上風電基地在這兒拔地而起。“‘草原風光好,綠電送全國’,興安盟清潔能源資源富集,80米高度風速達7米/秒,風功率密度400瓦/平方米,無破壞性風速,適合大規模發展風電。中廣核興安盟300萬千瓦風電項目是革命老區風電產業幫扶項目,一期100萬千瓦項目已于2022年6月投產,2022年發電量為18億千瓦時,年等效利用1800小時,預計2023年發電量36億千瓦時,年等效利用3600小時,目前我們的發電量排在全國前列。”中廣核(興安盟)新能源有限公司潤澤風電場場長張志輝說。
▲中廣核興安盟一期100萬千瓦風電項目
據張志輝介紹,科右前旗100萬千瓦風電場在我國風電領域實現了多項行業首創:第一個500kV電壓等級接入電力系統的陸上風電項目、第一個同時接收網調、省調多級調度的風電項目、第一個采用500kV三相一體主變壓器的風電項目、第一個采用分布式調相機的風電項目、第一個通過特高壓外送消納的新能源項目。
▲中廣核潤澤風電場場區一角
▲中廣核潤澤風電場運維班在風機內檢修設備
在潤澤風電場中央控制室,運維一班班長焦得健正在調相機組前監測數據,并實時查看潤澤風電場內110臺金風電機組視頻監控。他告訴記者,潤澤風電場建設規模502.5MW,包括GW155/4500風機85臺、GW136/4800風機25臺。安裝了兩臺250MVA(35kV/220kV)主變壓器和兩個間隔220kV HGIS組合電器,并配備2臺50MVA調相機組,同步配套安裝ABB勵磁系統、SFC系統、保護系統及DCS系統。其220kV出線經22kM聯絡線送至500kV升壓站(核碩風電場)。
▲中廣核潤澤風電場中央控制室
“項目總投資概算65億元,分為潤澤、核碩兩個風電場。通過220kV潤核線進行聯絡,聯絡線長度約 16.2km,直接輸送到國家電網。每年可節約使用標準煤超過9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250萬噸,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張志輝說,“此外,風電基地配套建設的興安盟經濟技術開發區風電裝備制造創新示范產業園,將全球先進的清潔能源技術、高端裝備技術、數字信息技術和智慧能源技術與興安盟清潔能源基地相融合,構建了清潔能源全產業鏈開發運營模式,形成了產業幫扶大格局。”
在位于科右中旗好腰蘇木鎮,中廣核興安盟300萬千瓦風電項目的二期工程現如今正如火如荼地建設。風力發電機組輪轂正被吊車緩緩吊起到合適位置,部分工人正在進行Y號機位風力發電機組葉片螺栓安裝工作。據中廣核科右中旗200萬千瓦風電項目負責人楊永增介紹,項目建設總裝機規模為200萬千瓦,擬規劃建設4個風電場,共計472臺風電機組。項目投產后,每年可為電網提供清潔電能約61.26億度,年節約標準煤約2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484萬噸。
“該項目充分利用科右中旗豐富的風能資源和中廣核自身新能源領域技術開發優勢為科右中旗提供清潔能源,改善生態環境。目前二期200萬千瓦項目已完成166臺風力發電機組的吊裝,預計2023年底竣工投產,將進一步助力興安盟綠色高質量發展。”楊永增說。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