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摘要:官宣 | “千鄉萬村馭風計劃” ,將帶動約200GW分散式風電新增裝機!
“千鄉萬村馭風計劃”正式被官方確認。
9月10日,由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主辦、北京京能清潔能源電力股份有限公司承辦是吊車的第四屆風能開發企業領導人座談會在北京召開。
會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王大鵬提出,將在中東南地區重點推進風電就地就近開發,特別在廣大農村實施“千鄉萬村馭風計劃”。
根據行業預計:“千鄉萬村馭風計劃”(風電下鄉)新政策可以帶動1000GW負荷側分散式風電潛力,如果每個村莊安裝兩臺5MW風機,預計 “十四五” 期間將新增分散式風電裝機量200GW左右。事實上,國家能源局今年2月26日,已經在《關于2021年風電、光伏發電開發建設有關事項是吊車的通知(征求意見稿)》中明確提出,將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啟動“千鄉萬村馭風計劃”和“千鄉萬村沐光行動”。該計劃是吊車的實施,為風電行業全方位發展,尤其是分散式風電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撐。在 “三北” 清潔能源外送承壓的大背景下,分散式風電的大力發展,不僅可以解決風電長距離輸送的難題,也為帶動廣大鄉村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上游設備端,分散式風電的大力發展,推動整機商們加大了低風速產品的研發速度,比如幾天前,三一重能推出兩款針對超低風速領域的新機型——額定功率3350KW和3650KW。此外,以低風速產品著稱的遠景能源、運達風電等整機商也將迎來重大利好。對于中東南部各省份而言,風電項目是盤活鄉村土地資源、旅游資源、產業資源,以及農村集體性資產,讓閑置資源產生經濟效益的便捷、穩妥路徑之一。全國69萬個行政村,假如其中有10萬個,每個村莊在田間地頭、村前屋后、鄉間路等零散土地上找出200平方米用于安裝2臺5兆瓦風電機組,全國就可實現10億千瓦的風電裝機。風電開發企業在保證合理收益水平的前提下,可以拿出一部分利潤與村集體分享,由此每年可為村集體提供15萬~20萬元固定收入。2019年,全國近一半村集體的收入低于5萬元,60%低于10萬元。即使在較為富裕的江浙等地,十幾萬元也是村集體經濟收入的一個“門檻”。江蘇省提出2020年底將562個低收入村的集體經營性收入提高到18萬元以上的目標;浙江省提出,到2022年底,全省集體經濟年收入達到20萬元以上的行政村實現基本覆蓋。可見,每年為村集體帶來20萬元收入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大力發展風電,能夠快速提高我國廣大農村地區集體經濟收入水平。目前,分散式風電與各地旅游也產生著良好的化學反應。比如,天潤新能廣西崇左天等縣牛頭嶺風電場,銅鼓、壯錦、花山壁畫等極具當地自然和民俗風情的元素點綴于風電機組塔筒和葉片之上,“與風機合影”成為當地的新時尚,當地政府也正在推進實施基于彩繪風電機組的“四星級旅游景區”方案。旅游業的繁榮,促使之前務農、外出務工的當地村民改為在山下開起小餐館和特產店。
在華能河南湯陰風電場,風電機組塔筒被涂裝上甲骨文、文字演變、青銅文化、十二生肖、七彩長廊、城市符號、狩獵祭祀七大地方歷史人文圖案,變為大地文化藝術品,成為中華傳統和地方特色文化的載體。風電場也引發了游客的極大興趣,成為新的“網紅打卡地”。基于此,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此前建議,在全國實施“百縣千村萬臺工程”,即在全國的100個縣,首批選擇5000個村,每個村安裝2臺風電機組,共計1萬臺,并以縣域為單位進行集中規劃、打包核準。風電項目能夠為這些村集體帶來20萬元左右的收入,這對于振興農村地區,壯大村集體經濟,落實中央提出的鄉村建設行動,夯實黨在基層的執政之基具有重大意義。數據 | 2021年一季度中國風機招標超15GW,裝機重點重回三北區域重磅丨800MW風電!白城公布1.4GW風、光、熱新能源外送項目優選公告
不低于400MW!今年首個海上風電項目啟動風機招標
吊車圈 掃碼加入千人吊車群
(責任編輯:吊車出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