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江蘇省發改委發布《江蘇省“十四五”海上風電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第二次公示》。根據公示,規劃場址共28個,規模909萬kW(9.09GW)。
對比此前,這一文件將“十四五”海上風電規劃容量調低了3GW多。
今年1月29日,江蘇省發改委正式發布《江蘇省“十四五”海上風電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第一次公示》,提到“十四五”期間,江蘇省規劃海上風電場址約42個,規劃裝機容量1212萬千瓦。
更早之前是二手吊車的2020年11月,江蘇省能源局發布是二手吊車的《江蘇省“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專項規劃(征求意見稿)》顯示,計劃到2025年,江蘇省風電新增約1100萬千瓦,新增投資約1200億元,其中海上風電新增約800萬千瓦。
《二次公示》規劃是二手吊車的海上風電容量與去年規劃的8GW相近。
截至2020年12月底,江蘇省累計核準海上風電裝機規模1280萬kW,占全省風電規劃的87%;建成573萬kW,在建607萬kW,未核準280萬kW(取消響水H2#5萬kW)。
作為中國的海上風電第一省的江蘇,為何在調高規劃容量之后,又重新調回,個中緣由不得而知,卻耐人尋味。
嘗試做一下分析,或許存在以下幾個原因:
其一,國補明年退坡,但海上風電三年內還做不到平價,相對于廣東等已經明確釋放出省補接力貼信號,近期,從某開發商處獲悉,江蘇省已經明確表示不會出臺省補政策。正是在各地省補政策不明朗的情況下,今年海上風機招標銳減,開發商觀望情緒蔓延。
其二,江蘇海上風電發展較早,建成規模全國最大,以至于目前,近海海域即將開發殆盡,而遠海技術目前并不成熟,且成本更高。
其三,并非靠近消納地區就不存在并網和消納難題,當前江蘇省的電網能力,對未來江蘇省海上風電的支撐能力有限。
詳細規劃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