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2月26日,在中國風能新春茶話會上,中國船舶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海裝”)“‘扶搖號’海上浮式風電裝備試驗場工程項目”獲創領先鋒獎。而在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之際,“扶搖號”更是作為高新技術代表亮相“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
得天獨厚,應勢而生
近年來,在“海洋強國”戰略、“雙碳目標”的牽引之下,我國海上風電已步入全面平價、大規模開發階段。從資源存量方面而言,隨著近海資源的規?;巹澟c開發,深遠海的開發需求逐步浮出水面,深遠海風力大而穩定,場址資源制約因素少,使得邁向深遠海的步伐逐漸加快。
傳統海上風電機組通常采用固定樁形式,將機組固定在近海海床。面向深遠海,采用固定樁因其施工難度大、投入成本高而變得不再適用,漂浮式則能有效解決深遠海捕風難題。當風電機組遇上漂浮式,風力資源開發將不再停留在傳統的技術本身,而成為了一種跨學科特征非常明顯的新型裝備,它的研制需要將風電技術和海洋工程技術以非常深入的程度相融合。
風電+海工,讓中國海裝在浮式風電研發的賽道上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一方面,母公司中國船舶集團有著60年涉海實踐,積累了深厚的海工裝備底蘊,同時擁有國內實力強勁的自主研發與生產體系,形成了從葉片、齒輪箱、發電機、控制系統到機座、機架、塔筒、輪轂等全系列制造能力,是我國唯一具備較完整風電裝備研制生產服務保障體系的專業化集團。另一方面,中國海裝具備海上風電開發利用的先發優勢,依托“國家海上風力發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十四年的海上風資源開發利用,為中國海裝積累了豐富經驗和硬核實力。
“扶搖號”浮式風電裝備應用于平均水深65m的深海海域,具備環境適應性強、浮式機組功率國內最大、浮體結構形式簡單、系泊錨固系統可靠性高、一體化設計等諸多優勢,它的誕生填補了我國深遠海浮式風電裝備空白,為我國深遠海風電規?;l展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撐,對實現海上風電裝備制造業自主創新與產業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生而不凡,前景可期
開發海上風資源,離不開技術創新;而開發深遠海風資源除了技術的創新,還需要跨學科的融合發展。浮式風電與船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風電裝備與海工裝備的有機結合,需同時具備風電裝備和海工裝備的研制技術、測試技術。
“扶搖號”浮式風電裝備采用從機位點環境數據作為設計輸入,進行了完整的正向開發流程,在設計中將機組-浮體-系泊系統作為一個整體開展設計迭代。因此,中國海裝在浮式風電研制形成的核心技術即是全流程全系統正向設計技術,這也是未來浮式風電降本的必由之路。
在一體化仿真方面,目前全球尚未形成成熟的標準化仿真分析流程和方法,在各種仿真路徑各有側重、互有優劣的情況下,中國海裝采用雙路徑同步推進,交叉比對,并與水池試驗相互校驗的方式來保證結果的準確性,從而形成了對仿真分析的獨到見解。浮體設計上,采用了非常簡潔的結構形式,在保證水動力學性能的前提下降低了工程量,也減少了結構薄弱點。
據國際能源署統計,通過浮式風電技術,海上風電的利用可順利邁向深遠海,到2040年,海上浮式風電發電量可達世界電力需求的11倍。除了深海風資源的絕對優勢,浮式風電更因其對相關產業的高度包容性而更具市場前景。
下一步中國海裝將圍繞浮式風電裝備的成本經濟性、發電性能、電能質量控制等方面開展進一步探索,開發更大功率等級的浮式風電裝備。此外,中國海裝還將積極探索與浮式風電相關的產業配套及產業組合,力爭在海上風電與海洋氫能、深海養殖、海上旅游、海水淡化等能源和資源多場景應用及裝備新發展上取得新突破,以進一步豐富產業集群,增強中國海裝海上風電全壽命周期綜合服務能力,助推我國海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當前,中國風電正處于發展快車道,面對平價時代的挑戰與機遇,中國海裝堅信:平價,著眼點不僅僅是成本的降低,更應該是全行業的技術進步。
在“創新引領,海陸并舉、向海圖強”的戰略引領下,中國海裝正以一項項全國和全球紀錄,持續推動我國風電向深遠海走得更深,邁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