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走進公司承建是二手吊車的中向旭曜土壤改良劑項目園地,映入眼簾是二手吊車的是一片格桑花海。鮮花為園區增添了生機與活力,更是公司近年來貫徹節能環保理念,大力推行"轉型發展+綠色建設"是二手吊車的一幀縮影。
作為江蘇省江陰市臨港經濟開發區打造12大產業集群的重點工程,中向旭曜土壤改良劑項目利用國際最先進的技術進行土壤修復,建成后,每年可完成耕地改造150萬畝,將助力提升現代農業生產水平,對改善生態環境也將產生積極的社會效益。該項目是公司近年向"非電"轉型的代表工程之一,也是公司重點打造的綠色建筑標桿工程。
綠色基因,策劃+
“中向旭曜項目可以說自帶‘綠色基因’,所以,我們更要此基礎上做好加法,合力做出公司轉型發展的‘綠色文章’”。項目經理廖明偉坦言。
為確保實現"綠色"目標,開工前,項目部組織項目管理人員召開專題會議,細化策劃方案,提出綠色施工管理目標——提高能源利用,最大限度地減少施工對環境的不利影響,減少資源與能源消耗,實現"四節一環保"。
6月,公司《踐行集團碳達峰、碳中和和“3060”戰略目標行動方案》印發后,項目團隊貫徹"大力推行綠色施工理念,制定落實‘四節一環保’施工目標"的要求,結合實際,對綠色施工進行二次細化,通過"策劃+",不斷細化方案,確保提升項目節能環保管理水平,為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做貢獻。
綠色施工,科學+
綠色施工,科學管理,“風景”無處不在。
透過項目施工總平面圖,可以看到生活區、辦公區、作業區分塊設立,減少相互干擾。選地多為荒地、廢地,盡量不占用農田,并按最小占地面積進行設計,減少廢棄地和死角。施工采用臨時道路與永久道路相結合,減少道路占地面積。總平面圖布局合理,生活區、辦公區窗明幾凈,干凈整潔,地面硬化處理,減少揚塵污染,做到了文明規范標準。土方開挖時,項目部對專項施工方案進行優化,減少挖土方量;施工結束后,及時恢復地形地貌,保護施工用地。
項目部及時對裸露的場地進行綠化處理,空余場地種上花草植物,不僅提高了現場的美化程度以及項目周邊的生態環境,還減少了施工揚塵污染的問題。為減少施工對地下水的影響,現場采用降水回灌技術,食堂隔油池、衛生間化糞池均進行防滲處理。
現場建立多個雨污水收集裝置,對雨污水進行回收再利用,回收的再生水源被用于車輛沖洗、道路噴淋、部分施工用水,以及混凝土養護等方面。施工現場臨時用水管道均采用優質、符合要求的管網,就近取水,避免水管破裂及滲漏水。所有衛生潔具均采用節水型器具,并張貼節約用水宣傳標語。沖廁優先使用非傳統水源,大大節約了傳統水源(自來水)的消耗量。
主干道
自動噴淋
中水
回收利用
降塵
開啟霧炮機
日常降耗,細算+
日常降耗精打細算,盡于日常點滴之中。
項目所有建材均采用就地就近取材,臨時施工道路按永久道路進行設計施工,減少了材料二次浪費。生活區、辦公區活動板房均采用可回收再利用結構,內填充A級巖棉,不僅做到了保溫降低能耗,還提高了板房的防火安全性能。施工所用周轉材料定期修護,統一管理,提高了周轉次數,節約了工程成本。
生活區、辦公區、作業區分別設置用電計量裝置,嚴格進行能源監控,杜絕能源浪費。所有照明設施均采用低能耗的LED光源,并定期對用電設備進行保養檢修,降低能耗。現場杜絕“開空車,大馬拉小車”現象。分區設節能責任人,辦公室電腦、空調嚴禁長時間待機。
“綠色建筑、綠色施工的根本指向還是以人為本。服務好當地的環境和民生,是我們作為建設者一直堅持的初心。”廖明偉由衷地說。
下一步,項目團隊將繼續精心策劃,嚴密組織,認真執行,用心做好文明施工,積極打造綠色工地,圓滿完成項目投產, 為生態環境治理貢獻一份力量。
素材 | 中向旭曜項目部
編輯 | 陳悅
審核 | 仲潔
發布 | 黨建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