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風電行業持續發展,風電葉片材料行業前景廣闊
1.1 多因素驅動產業發展,裝機容量逐年遞增
風電是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裝機量高速增長。在產業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驅動 雙重作用下,風電產業已成為中國 可參與國際競爭并取得領先優勢的產業,大力發展風 電產業,對調整能源結構、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具有重要 意義。2010-2021 年,中 國每年新增風電裝機量持續增長,預計到 2025 年將達到 85GW。
1.2 風電葉片存在大型化、輕量化、迭代加速趨勢
風電葉片存在大型化、輕量化趨勢。葉片大型化不僅有助于提高風機發電效率, 也有利于緩解開發風場的成本壓 力。國家發改委和國家能源局提出,要把高效葉片氣 彈、輕量化結構、新材料相結合的一體化設計技術列為未來的 重點突破目標。根據國際 風力發電網援引《中國風電產業地圖 2021》數據,2021 年平均風輪直徑為 151 米, 較 2 020 年增長了 15 米。2021 年直徑在 150 米以上的風輪占比從 2020 年的 12%增長 至 66.1%。大型化、輕量化發展 趨勢助推葉片材料升級。在葉片尺寸快速增長的背后,還包 含著相關技術的創新。隨著風電葉片的大型化發展,葉片的制造難度和運輸難度隨之增加,廠房規劃也需要隨之而變更。由于大尺寸葉片需要減重,碳纖維等重量更輕、 強度 更高材料在風電葉片中的滲透率也在持續提升。
風電葉片主要原料包括樹脂基體材料、增強材料、夾芯材料以 及結構膠等。根據 《復合材料在大型風電葉片上的應用與發展》,原材料費用占風電葉片總成本的 75%, 在原材料 成本中占比較大的主要是基體材料、增強材料和夾芯材料。其中樹脂基體材料 在風電葉片原材料成本中占比 33%, 夾芯材料占比 25%,增強材料占比 21%。
2. 基體材料:環氧樹脂為主流,聚氨酯和尼龍未來可期
2.1 基體材料成本占比最大,是整個葉片材料的“包裹體” 基體樹脂是整個葉片材料的“包裹體”。在葉片中,基體樹脂包裹著纖維材料和夾 芯材料,起著粘結、支持、保護增強 材料和傳遞載荷的作用,還可提供韌性和耐久性, 是成本占比最大的風電材料。環氧樹脂、乙烯基酯樹脂、不飽和聚酯樹脂、聚氨酯樹脂、尼龍 66 和生物基尼龍 56 是目前用于生產風電葉片的基 體材料。目前兆瓦級以上的風機基本上都是使用環氧 樹脂作為基體,有少數廠商采用乙烯基酯樹脂或不飽和聚酯樹 脂,近年來聚氨酯也逐漸 被應用到基體材料領域。
(1)環氧樹脂由基礎環氧樹脂與固化劑、助劑、稀釋劑等深加工 制成,其優點是 對玻璃纖維和碳纖維的浸潤性優良、力學性能和耐疲勞性能優異等。
(2)乙烯基酯樹脂是環保高性 能耐腐蝕的主力產品,在重防腐領域有其不可替代 的優勢,因此其在海水環境中也能夠發揮良好的耐腐蝕性。
(3) 不飽和聚酯樹脂的力學性能低于環氧樹脂和乙烯基酯樹脂,且其固化收縮率 較大,貯存過程中易發生粘度和凝膠時 間的漂移。
(4)聚氨酯,相較于環氧樹脂,其灌注時間縮短了一半,韌性也很好,未來有望 制作出性能遠高于環氧 樹脂復合材料的高性能聚氨酯復合材料。(5)尼龍 66 具有耐高溫、耐水解、耐磨、阻燃性好、密度適中等性能。(6)生物基尼龍 56 的生產有望做到零碳甚至負碳,對降低碳排放有顯著作用??傮w而言,環氧樹脂仍為主流,聚 氨酯樹脂、尼龍 66 和生物基尼龍 56 未來可 期。2.2 風電環氧樹脂市場未來有望翻倍 中國環氧樹脂產能、產量較穩定。根據百川盈孚,2019-2021 年,國內環氧樹脂 產能保持在 230 萬噸左右,2022 年 增長至 283 萬噸。環氧樹脂產量保持在 140-160 萬 噸之間,行業整體較穩定。
環氧樹脂行業集中度較低。根據百川盈孚數據,中國共有 42 家企業生產環氧樹 脂。其中南亞昆山、江蘇三木等 9 家 企業有效產能大于 10 萬噸,產能合計為 157.8 萬 噸,僅占總產能的 55.7%。2021-2025 年中國風電環氧樹脂市場有望翻倍。根據國際風力發電網,1GW 風電 葉片能消耗 4250 噸環氧樹脂,據 此測算風電環氧樹脂需求。
從 2010 年至 2021 年, 中國風電用環氧樹脂的市場需求從 5.09 萬噸增長至 19.90 萬 噸,CAGR 為 13.20%, 結合立鼎產業研究網引用的 CWEA 對 2025 年風電裝機量的預測,預計 2025 年風電環 氧 樹脂需求將達到 36.13 萬噸,根據百川盈孚,2021 年 11 月-2022 年 11 月,環氧樹 脂均價為 22470.86 元/噸,據此 可測算出 2021 年中國風電環氧市場規模為 44.72 億 元,結合立鼎產業研究網引用的 CWEA 預測,預計 2025 年將 達到 81.18 億元。
風電專用環氧樹脂市場集中度較高。根據上緯新材招股說明書,2019 年,在中國 風電葉片專用環氧樹脂市場中,美 國瀚森的產量占 18.02%,道生天合占 14.45%,上 緯新材占 13.40%,歐林占 9.79%,惠柏新材占 7.19%,亨斯邁 占了 4.20%,CR6 達 到了 67.05%。
2.3 環氧樹脂原材料環氧氯丙烷基本實現自給自足,雙酚 A 部分需進口 環氧氯丙烷和雙酚 A 是環氧樹脂主要原材料。
環氧氯丙烷和雙酚 A 都屬于大宗 品,受國際原油價格影響較大。根據 百川盈孚,2022 年,每噸環氧樹脂對雙酚 A 單耗 為 0.69 噸,在環氧樹脂的成本中占 43.90%;對環氧氯丙烷單耗 為 0.56 噸,在環氧樹 脂的成本中占 34.56%。
環氧氯丙烷:中國環氧氯丙烷可基本保證自給自足。2019-2021 年,中國環氧氯 丙烷產量和表觀消費量均保持在 50- 75 萬噸。2022 年 1-11 月,中國環氧氯丙烷產量 68.93 萬噸,進口量 0.17 萬噸,出口量 6.9 萬噸,表觀消費量為 6 2.2 萬噸。
雙酚 A:根據《雙酚 A 生產技術進展及市場分析》賈玉慶等,中國是全世界最大 的雙酚 A 生產國家,20 20 年,國內雙酚 A 產量為 156.3 萬噸,進口 59.5 萬噸,出口 1.3 萬噸,自給率為 72.9%。由于主要供應廠商部分 產量僅供自身生產聚碳酸酯或環氧 樹脂使用,國產雙酚 A 無法完全滿足國內環氧樹脂廠商的生產需求,部分仍需進 口, 因此受國際市場價格波動的影響較大。
2.4 聚氨酯、尼龍材料未來可期
聚氨酯復合材料的性能有望超過環氧樹脂復合材料。聚氨酯具有粘度低、韌性 好、灌注和固化速度快等優點,有利于縮短成型周期,且聚氨酯的強度高于環氧樹脂。但聚氨酯的電阻率較高,綜合電性能較差,仍需要繼續優化配方 體系。聚氨酯對水分也 較為敏感,所以在風電葉片生產過程中,增強纖維和夾芯材料的烘干以及灌注時對水的 控制 是聚氨酯批量應用的技術關鍵。根據《聚氨酯和環氧樹脂及其復合材料性能對比研 究》孫曉光等,未來有望制備出 性能高于環氧樹脂復合材料的高性能聚氨酯復合材料。
尼龍 66 原材料卡脖子瓶頸有望突破。尼龍 66 因其耐高溫、 耐水解、耐磨、阻燃 性好、密度適中等綜合性能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但其關鍵原料“己二腈”屬于中國 的“卡脖子” 產品,進而限制了整體產業的發展。
根據凱賽生物 2021 年度報告,2020 年以來,數家公司宣布新建己二腈裝臵, 規劃建設產能達到 100 萬噸,建成后可能可 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中國地區己二腈供應緊張的問題。
尼龍 56 是尼龍 66 替代品,布局企業較多。尼龍 56 是尼龍 66 的替代新材料產 品,有利于突破目前尼龍 66 在供給 端所受的限制。生物基材料生產過程綠色環保,對 實現“碳中和”有重要意義。目前參與生產生物基尼龍 56 的企業較 多,根據凱賽生物 2021 年度報告,凱賽生物、陽煤化工、伊品生物等企業均有布局。
3. 增強材料:
3.1 玻璃纖維為主流,碳纖維潛力較大
增強材料通常為纖維狀材料及織物,是葉片結構的剛度和強度保證 增強材料是葉片結構剛度和強度保證。增強材料是用于加強制品力學性能或者其 他性能的材料,其增強效應取決于 被增強材料的相容性。高強度,常選擇高模量和耐熱 的纖維狀材料及織物,有利于提高制品性能。
玻璃纖維和碳纖維是目前風電葉片主要使用的增強材料:
(1)玻璃纖維是一種性能優異的新型無機非金屬材料,絕 緣性好,機械強度高, 具有輕質、高強度、耐高溫、耐腐蝕等特性,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增強材料。根據《復 合材 料在大型風電葉片上的應用與發展》李成良等援引的中國玻纖協會統計數據,風電 用玻璃纖維占玻璃纖維總產能的 2 0%-25%左右。玻璃纖維市場需求的增長本質上是由 技術驅動的,一方面技術進步使得玻璃纖維的成本下降,使用玻 璃纖維的性價比得到了 提升,另一方面技術進步使得玻璃纖維的性能不斷提升,應用場景也不斷拓展,使得行 業需 求兼具總量增長和結構優化的雙重特性。
(2)碳纖維是一種絲狀碳素材料,被稱為材料領域的“黑色黃金”,是具有 多種 優異性能并擁有廣泛應用前景的基礎性新材料。高比強度、高比模量、低比重的性能特 點使得以碳纖維為增強 體的復合材料具有出色的增強、減重效果。另外耐腐蝕、耐高 溫、低膨脹系數、導電等良好的化學穩定性、熱穩定 性和電性能特點使得碳纖維可以在 諸如高壓、高溫、高濕、高寒、高腐蝕等惡劣工況環境中使用。
3.2 玻璃纖維是目前主流增強材料,呈寡頭競爭格局
葉蠟石是玻纖生產主要原材料。在玻璃纖維成本結構中,葉蠟石占 50%以上,中 國的葉蠟石礦儲量較為豐富,已探 明的儲量僅次于日本和韓國,主要分布于浙江、福建兩省的中生代火山巖區。
從 2012 年至 2021 年,中國玻璃纖維的產量和表觀 消費量不斷增加,產量從 288 萬噸增長至 624 萬噸,CAGR 為 8.97%,表觀消費量從 187 萬噸增長至 471.3 萬噸,CAGR 為 10.82%。
玻璃纖維行業集中度較高,呈現寡頭競爭的格局。2021 年,中國巨石、泰山玻 纖、國際復材三家企業占據了中國 6 0%以上的市場份額,其中中國巨石一家企業便占 33%。未來隨著環保要求的日趨嚴格,玻纖行業的落后產能將逐步 出清,在能耗雙控和 雙碳目標的大背景下,行業領軍企業的競爭優勢將更明顯,市場集中度有望繼續提升。
玻璃纖維是主流增強材料,市場增長迅速。
近十年來,全球范圍內風電用玻璃纖維的市場需求和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根據中國巨石 2021 年度報告,單位 GW 風電裝機 需要玻纖 1 萬噸左右,再乘以風電裝機量和玻纖價格,便可以得 到風電用玻纖的市場需 求和市場規模。從 2010 年到 2021 年,中國風電用玻纖的需求量從 11.98 萬噸增長至 46.83 萬噸,風電用玻纖的市場規模從 6.24 億元增長至 24.39 億元,CAGR 為 13.20%,結合立鼎產業研究網引用的 CWE A 對 2025 年風電裝機量的預測,預計到 2025 年市場需求將達到 85 萬噸,市場規模將達到 44.27 億元。
3.3 碳纖維未來可期,歐美企業占據主要市場
碳纖維主要原材料是丙烯腈。在碳纖維生產中,首先以丙烯腈為原料,經聚合和 紡絲后得到聚丙烯腈原絲,再經過 預氧化、低溫和高溫碳化等步驟生產得到碳纖維。碳 纖維與樹脂、陶瓷等材料結合后得到碳纖維復合材料,再經各 種成型工藝后應用到下游 產品中。
國際碳纖維市場仍然被日、美企業壟斷。
國際碳纖維行業的集中度較高,較高的 技術壁壘、巨額的資金投入使得競 爭者較少。日本東麗、日本東邦和日本三菱麗陽目前 擁有全球丙烯腈碳纖維 50%以上的市場份額。根據中簡科技的 招股說明書,在小絲束 碳纖維市場上,日本企業所占有的市場份額占全球產能的 49%;在大絲束碳纖維市場 上, 日、美企業占據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處于主導地位。
風電用碳纖維的前景廣闊,根據《構建“硬科技”優勢——2021 全球碳纖維復合 材料市場報告》,2021 年,全球風電 用碳纖維需求約 3.3 萬噸。2021-2025 年,隨著碳 纖維經濟性的提升,風電用碳纖維需求將持續增長,預計 2025 年 全球風電用碳纖維需 求將達 8.06 萬噸,2021-2025 年 CAGR=25%。
4. 夾芯材料:通常采用巴沙木、PVC 泡沫、PET 泡沫三 種材料
4.1 夾芯材料是風電葉片的關鍵材料
夾芯材料是葉片的關鍵材料,通常應用在葉片的蒙皮與腹板上。夾芯材料是葉片 關鍵增強材料,通常應用在葉片的 蒙皮與腹板上,作為夾層結構來提升結構剛度,防止 局部失穩、提高整個葉片的抗載能力。
葉片用的芯材主要包括 Balsawood(巴沙木)PVC 泡沫和 PET 泡沫三類:
(1)Balsawood(巴沙木),又稱輕 木,屬于木棉科熱帶速生樹種,全球 90%以 上的輕木都來自于厄瓜多爾。輕木密度小且生長迅速,常規密度是 135~ 176kg/m3, 4~7 年可采伐,是提高風電葉片結構剛度的理想夾芯材料。但是由于樹木的生產周期較 長,且主要依賴 于進口,成本波動較大,中國常年受海外限制。
(2)PVC 泡沫因國外葉片技術轉讓而從進入國內市場,一直是風 電葉片芯材的主 流產品,主要國外供應商分別是瑞典戴鉑(DIAB)、瑞士思瑞安(3A)和意大利 Maricell 等公司。
“十二五”期間,PVC 泡沫受進口影響供應緊張,國產化 PVC 泡沫需 求迅速增長。維賽成為國產化 PVC 泡沫主要供 應商,思瑞安和戴鉑也在國內實現進口 技術本地化生產。由于 PVC 泡沫技術創新性不足,難以滿足更大葉片對夾芯 材料性能 提升的需求,因此在設計葉片時開始使用 PET 泡沫和 HPE 泡沫替代 PVC 泡沫。
(3)PET 泡沫是近幾年來替代 PVC 的主要芯材,PET 泡沫材質相對較脆,具有 良好的耐熱性和力學強度。PET 泡沫的力學性能優于 PVC 泡沫,除了在葉片局部可以 替代 PVC 外,還能夠替代一部分輕木。
另外,PVC 泡沫在制造、使用及廢棄處理時, 都會產生一定程度的環境污染問題,而 PET 泡沫是可回收的環保材料。根據技術鄰,在風電葉片的夾芯材料中,Ba lsawood(巴沙木)的使用比例為 38%,PVC 泡沫的使用比例為 31%,PET 泡沫的使用比例為 25%。
4.2 巴沙木:主產自厄瓜多爾,供給受到限制
Balsawood(巴沙木)供給受限。全球 90%以上的 Balsawood(巴沙木)都來自 厄瓜多爾。厄瓜多爾肥沃的土壤、年均 90 英寸的降雨量及熱帶雨林的充裕日照等自然 條件是巴沙輕木快速成長的重要因素,其他地區均不具備。除此 之外,Balsawood(巴 沙木)生長周期較長,需要 5-7 年時間才可由樹苗長為 90 英寸的樹木,因此每次風電 需求 爆發,Balsawood(巴沙木)都會供不應求。風電用 Balsawood(巴沙木)市場需求不斷增長。
根據全國能源信息平臺百家 號,每支風電葉片需要耗用 3-4 立方 米巴沙木,又因為每支葉片的發電容量約為 0.5MW,故單位 MW 的風電葉片需要約 6 立方米的巴沙木;另外根據技 術鄰,巴沙木 在風電葉片按芯材中的使用比例為 38%。據此可以推算出,2010 年,我國巴沙木的需 求量為 2.73 萬 立方米,全球需求量為 8.84 萬立方米;到 2021 年,我國巴沙木的需求 量增長至 10.68 萬立方米,全球需求量增長 至 21.08 萬立方米。
4.3 PVC 泡沫:原材料供應穩定,中國已實現國產化 PVC 泡沫性能優異,已實現國產化。
PVC 泡沫以乙烯基聚合物為基礎, 由 PVC、 發泡劑、交聯劑等塑料助劑等,經 過投料、共混、模壓、后處理、模壓等復雜的工序制 成。習慣稱為交聯 PVC 泡沫芯材,是復合材料夾層結構的理想 芯材。PVC 泡沫綜合機 械性能優異,化學性質穩定,具有很高的性價比,在風電,和水上船艇等領域有廣泛應 用。目前維賽已成為國產化 PVC 泡沫主要供應商,思瑞安和戴鉑也在國內實現進口技 術本地化生產。PVC 泡沫主要原 材料 PVC 可通過電石法和乙烯法兩種工藝生產。
PVC 泡沫主要 原材料 PVC 可通過電石法和乙烯法兩種工藝生產。根據前瞻經濟學人援引中國氯堿工 業協會數據,2020 年中國電石法制 PVC 的比例為 79%,乙烯法制 PVC 比例為 21%。
乙烯法由于制造裝臵比較龐大,投資規模大,且易受油價波動影響,目前在中國應用較 少,但乙烯法中污染 較易控制,能耗也較低,隨著“雙碳政策”和綠色制造的逐步深 化,未來乙烯法制 PVC 的比例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 間。
中國 PVC 供應較穩定。根據百川盈孚數據,2018-2022 年,我國 PVC 產能保持 在 2500 萬噸左右,產量保持在 20 00 萬噸左右,表觀消費量保持在 1900 萬噸左右。產能利用率保持在 80%左右,行業整體較穩定。
4.4 PET 泡沫:技術壁壘較高,亟待國內突破
PET 泡沫主要原料是 PTA 和 MEG。PET 泡沫產業鏈的源頭是石油,石油經過處 理后得到石腦油,石腦油經過催化重整、芳烴抽提、異構化、加氫等一系列工藝后得到 PTA 和 MEG,兩者反應生成 PET,再對 PET 采用特定發泡技 術加工后得到 PET 泡 沫,具有優異的力學強度、耐熱性和可生物降解性能,廣泛應用于環保建材、汽車內 飾、屋頂 隔熱、運動器材、風力發電和航天工業等領域。國內 PET 產量較多,但 PET 泡沫主要依靠進口。根據智研咨詢,2 019 年中國 PET 產量達到 5876 萬噸,市場規模約為 5134 億元,但于發泡技術受限,PET 泡沫仍 主要依靠進口。
根據華潤材料招股說明書,瑞士 3A 公司、Armacell 公司和 Gurit 公司 為全球 PET 泡沫的其他主要供應商,三家合 計全球市場占有率達 80%以上,在中國市 場占有率高達 90%。發泡配方、專用設備、發泡工藝是 PET 泡沫生產主要壁壘。目前 PET 泡沫產業化 的生產技術被國外廠商壟斷。
中 國 PET 泡沫行業起步較晚,從事產品研發以及生產的 企業數量較少,行業整體技術水平較為落后,與歐美發達國家 還存在較大的差距。根據 華潤材料招股說明書,華潤材料于 2018 年開始對相關技術立項研究,并成功完成關鍵 技 術攻關,計劃于 2020-2021 年針對高性能 PET 泡沫材料進行產業化科研以及投產。
5. 投資分析
5.1 凱賽生物:積極開發生物新材料,進軍風電葉片領域
凱賽生物是全球領先的利用生物制造規模化生產新材料的企業之一。公司以合 成生物學等學科為基礎,利用生物制 造技術,從事新型生物基材料的研發、生產及 銷售。公司目前實現商業化生產的產品主要聚焦聚酰胺產業鏈,為生 物基聚酰胺以 及可用于生物基聚酰胺生產的原料。
公司業績穩步增長。2021 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21.97 億元,同 比增長 46.77%;2021 年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 6.08 億元,同比增長 32.82%。公司在生物基聚酰胺行業競爭中的優勢地位較為突出。公司的系列生物基聚酰 胺產品基于自產的生物基戊二胺與各 種二元酸的縮聚,隨著公司生物基戊二胺的投 產,生物基聚酰胺的產能逐步提高。公司生物基聚酰胺產品以原料可 再生、產品可 回收、成本可競爭的優勢和輕量化的特點,將在包括風能發電在內的新拓展領域具 有更大的應用潛 力。
5.2 中國巨石:中國玻纖龍頭企業,致力于打造玻纖產業生態圈
中國巨石是玻纖行業龍頭企業。公司是中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玻璃纖維業務的 核心企業,主營業務是玻璃纖維及制 品的生產與銷售。公司擁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 的大型無堿池窯、環保池窯的設計和建造技術;研發了國際首創的純 氧燃燒技術并 進行了工業化應用,大大降低單位產能能耗;還建有玻纖研發實驗基地。公司主要收入來源于玻纖及 其制品。
2021 年公司營業收入為 197.07 億元,同 比增長 68.92%;2021 年公司歸母凈利潤 60.28 億元,同比增長 149.51%。主要 原因是國內市場受益于新能源汽車增長迅速帶來輕量化產品需求的增長,以及 PCB 產業需求旺盛帶 動電子布量價齊升帶來的效益提升;同時海外市場受新冠疫 情影響供需失衡嚴重,從 2021 年二季度開始外貿出口重 回上升通道;玻纖產品價 格穩步上漲。
5.3 中材科技:將持續布局風電領域的行業龍頭
中材科技是我國特種纖維復合材料的技術發源地。公司擁有完整的非金屬礦物 材料、玻璃纖維、纖維復合材料技術 產業鏈,是我國特種纖維復合材料領域集研 發、設計、產品制造與銷售、技術裝備集成于一體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 業。承繼了 原南京玻璃纖維研究設計院、北京玻璃鋼研究設計院和蘇州非金屬礦工業設計研究 院三個國家級科研院所多年的核心技術資源和人才優勢。公司業績表現較為亮眼。2021 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202.95 億元,歸母凈利潤 33.73 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 7.58%和 65.40%。
公司集中優勢資源大力發展風電葉片產業。公司全資子公司中材葉片是專業的 風電葉片設計、研發、制造和服務提 供商。中材葉片以技術創新為先導,擁有完全獨立自主設計研發能力,為客戶提供定制化的葉片設計和技術服務,目 前擁有全系 列 80 余款產品,適合高低溫、高海拔、低風速、沿海、海上等不同運行環境,產 品覆蓋中國、美國、 加拿大、巴拿馬、巴西、阿根廷、智利等 23 個國家和地區。
5.4 中簡科技:致力于發展高性能碳纖維產品的高新技術企業
中簡科技是專業從事高性能碳纖維及相關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和技術服務的 高新技術企業。目前公司所生產碳纖 維主要為高端、高性能型碳纖維產品,已達到 同類產品國際先進水平。公司著眼于高性能碳纖維產品研發、制造, 致力于成為具 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高性能碳纖維及相關產品研發制造商。公司碳纖維業務業績表現較好。
2021 年,公司克服疫情的不利影響,全力以 赴保生產、穩供貨,實現營業收入 4.12 億元,較 2020 年同期增長 5.72%, 碳纖 維及其織物銷量 156.06 噸,較 2020 年同期增長 34.35%,歸母凈利潤 2.01 億 元。公司堅持發展高性能碳纖維產品。通過對新產品的研發投入,公司不斷提高碳 纖維及其織物產品的品質和產業化水 平,同時協同產業鏈合作伙伴共同打造自主可 控的碳纖維及復合材料產業創新平臺,促進高性能碳纖維產品在國民 經濟領域的全 面可持續發展。
5.5 華潤材料:不斷推進 PET 泡沫的研發,積極布局風電領域
華潤材料是全球聚酯材料的領軍企業。公司主要從事聚酯材料及新材料的研 發、生產和銷售,主要客戶包括可口可 樂、頂津、娃哈哈、怡寶、農夫山泉等國內 外知名大型飲料品企業,在國內外市場上享有較高的聲譽。
公司業績穩 步增長。2017 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124.81 億元,2021 年實現 125.85 億元,CAGR 為 0.21%;2017 年公司實現歸 母凈利潤 1.95 億元,2021 年 實現 4.82 億元,CAGR 為 25.39%。
公司不斷推進對 PET 泡沫的研發工作。從 2018 年開始,公司便開始對 PET 泡沫進行立項研究了,并成功完成了關 鍵技術攻關。到 2021 年,PET 泡沫一期項 目按計劃開展產業化建設,產品經第三方檢測材料性能可達進口同類產 品水平, PET 泡沫關鍵品種 CR-HP100 和 CR-HP150 取得 DNV 認證聲明,獲得該牌號風 電行業銷售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