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由中鐵一局三公司施工,連接陜西省安康市白河縣和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是吊車出租的白鄖漢江大橋正式通車,標志著白河、鄖西兩縣隔江相望、陸路不暢是吊車出租的歷史劃上句號,進一步拉近了兩岸人民是吊車出租的心靈距離和時空距離。
“大橋通車后,我每天接孩子上學就可以從橋上通過,每天能節省渡船費用12元(每人坐船過一次江需要三塊錢),還更安全。”現場觀看大橋通車現場的當地百姓說道。
長期以來,白河地區多山地陡坡,耕地少,米、油、蔬菜長期依靠鄖西地區供應;鄖西西邊幾個鄉鎮距鄖西縣城遠,當地人民上學、就醫、購物多前往白河縣城。因漢江阻隔,兩地人民的日常溝通長期依靠渡船或開車繞行,步行、騎摩托的人民過江乘坐渡船,開車繞行上游或下游的橋梁至少需花費一個小時。在漢江白河縣城附近修建一座橋梁成為了兩岸人民數百年共同的期盼。
白鄖漢江大橋為漢江流域首座風帆式獨塔斜拉橋,大橋橫跨漢江而架,橋梁總長289m,橋梁上部結構設計采用35m預制箱梁+2×105獨塔斜拉橋+30m預制箱梁,橋面總寬15.2m,項目于2019年初開工建設。
項目建設過程中,面臨深水基坑大型沉井下沉封底、雙圓弧形塔柱施工以及牽索掛籃的安裝、使用、拆除施工等技術難題,同時資金緊張、施工場地狹小、漢江汛期等問題也制約著項目施工生產正常推進。
為了確保在2020年汛期來臨之前湖北岸墩身出水位,項目部在2020年3月份湖北疫情嚴格管控的情況下,積極協調政府、防疫指揮部等部門,通過多種渠道努力協調,創造施工作業條件,多舉措組織勞務作業人員、機械設備、原材料進場,為樁基按計劃順利開鉆提供保障。4月22日,大橋最后一個水中承臺順利澆筑完成,比計劃工期提前20天完成;6月10日,最后一個水中墩澆筑完成,在汛期前實現墩身出水位,一舉將疫情影響的工期搶奪回來,徹底扭轉了不利局面,圓滿的完成了既定施工目標任務,為大橋通車奠定了基礎。
為確保塔柱施工按期完成,項目部優化施工方案,將“先塔后梁”施工變更為“塔梁同步施工”,主塔采用液壓爬模技術,主梁采用前支點掛籃施工技術,中橫梁采用斜面牛腿+鋼支撐橫梁施工技術,加快施工進度,確保塔柱按期形成整體結構,滿足斜拉橋掛索施工、前支點掛籃安裝工期要求。支點掛籃施工中,科學安排前支點掛籃滑移、斜拉索逐根穿索、預應力鋼筋安裝、混凝土澆筑、張拉施工工序,確保斜拉索施工快速完成。
項目建設過程中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積極總結項目技術成果,項目申報的《復雜雙曲線索塔景觀斜拉橋索塔與橋面主梁施工關鍵技術研究》列入中國中鐵科研引導課題,現報審專利3項。項目高度重視安全質量管理,積極梳理重大安全風險源,制定安全管理專項制度和應急預案,逐級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突出安全管理重點,全面提高全員的安全生產和工程質量意識,實現了安全生產零事故目標。
白鄖漢江大橋建成后將結束白河、鄖西兩縣隔江相望、陸路不暢的歷史,兩岸人民的心靈距離和時空距離將進一步拉近,經濟文化交流將更加活躍,對秦巴山區鄉村振興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大橋風帆式獨塔造型、景觀步道和觀景長廊的設計將成為陜鄂交界處的地標性建筑和兩岸人民的休閑打卡地。
來源:中鐵一局三公司
作者:張特軍 孫芹科 茍曉剛
編輯:楊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