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9月25日,孟晚舟擺脫美國和加拿大是吊車的政治操弄,成功回國,牽動并感動億萬中國人是吊車的心。
她代表了華為是吊車的精神,也彰顯了新時代中國的國力和中國人的精神,志存高遠、不屈不撓、頑強而堅韌。
于是想起多年前,學習過任正非的一篇講話。
里面提到,1996年,華為開始經營俄羅斯市場,這是他們進入香港市場以后,海外市場的第二站。但是市場競爭從來都是無情和殘酷的,沒有第二名。
1996年顆粒無收、1997年顆粒無收,1998年還是顆粒無收。因為此時國際電信巨頭在俄跑馬圈地已經基本結束,俄羅斯當時經濟陷入低谷,很多大公司都從俄撤資。盡管華為在俄基本是“零知名度”,幾乎到哪里都碰釘子,但他們沒有跟風撤退。
到了1999年,“功夫不負有心人”,得到了在俄第一單:38美元!世界上不知道還有沒有比這更低的國際市場起點。但是,就是這毫不起眼、近乎玩笑的38美元,成為星星之火,讓這個日后力壓全球電信市場的國際巨頭在俄艱難起步了。到了2003年,在俄訂單超過了3億美元。
對比公司當前面臨的市場環境和經營壓力,其實那種堅持不懈、不到黃河心不死、寸土必爭的精神依然歷久彌堅,完全適用于我們。
筆者本人并非經營工作者,無力從專業角度縱橫捭闔,只能談一談學習體會和感想。
首先是要講的一點是求生欲和求勝欲,爭當英雄又何妨。生存的壓力會迫使我們不得不去奮斗,還是那句話:“沒有人生而英勇,只是選擇無畏。”在企業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壓力,我們到底是選擇“躺平”,還是選擇“雄起”?是選擇漠視,還是選擇重視?是選擇悲觀失望,還是選擇全力應對?不同的選擇代表了不同的企業精神和韌性。
紅樓夢里面賈探春說過一句話很深刻:“可知我們這樣的世家大族,從外面殺來,一時是殺不死的。必須先從家里自殺自滅,才真正能夠一敗涂地。”我想這樣的自殺自滅首先就是“精神的潰敗”、奮斗意識的喪失。大企業有深厚的底蘊,但是深厚的底蘊往往也會有弊端,那就是體制機制和思想上的凝滯和僵化。
如果沒有高度的警覺性,企業機體對危機的反應過于遲鈍、遲緩,行動也必將遲鈍遲緩。就會出現要上級懲處、要同級催促、要下級苦等才能有所行動的現象。或者表現為遇到問題繞道走,拈輕怕重,懶得想辦法等情況。思想上變得軟弱無力,精神上就沒有韌性,想在市場上闖關奪隘就變得不可能了。
其次是要講的一點是忍辱負重和知恥后勇的精神,特殊階段被反復磨一磨未必是壞事。如果說求生欲和求勝欲是一種內生動力的話,那么忍辱負重和知恥后勇就是一種支撐力。企業發展和人一樣,順順當當、布滿鮮花掌聲的高光時刻總是短暫的。大多數情況下,我們不得不去面對一波又一波的失敗,一次又一次的麻煩,還有一茬接一茬的不被理解。
這些情況,往往比發展本身的問題更容易打垮一個人、一個企業,這就需要學習“38美元訂單”所帶來的堅韌和不屈。就像一顆種子,在最艱難、最干旱的時期,經受住了就發芽,經受不住就腐爛。
屈辱誰沒受過?手中無糧的情況很多企業也面臨過。關鍵是面對屈辱、面對無米下鍋的時候,我們到底還能不能站起來,到底還能不能奮起。比如今年以來,即使不是市場營銷人員,沒有在市場一線拼殺,也能感受得到,中標的消息少了,密度小了,單體合同額也多數不大。說明市場正處在一個相對艱難的時期。再加上內部管理提升的深度需求,企業發展爬坡過坎中想必也不容易。
但是客觀條件歸客觀條件,再艱難的環境中也有企業“吃香喝辣”。這又說明,企業如果筋強骨壯,那就經得起風險考驗,經得起大風大浪。如果我們全體人員都能扛住風吹雨打,在工作中,膽子大一點、步子快一點、執行力強一點,在工作上、精神上做經營人員的堅強后盾,那我們對渡過難關依然是有信心的。
所以說,在特殊的時期,在考驗中,磨一磨意志,磨一磨管理,磨一磨隊伍,磨一磨體制機制。只有忍受得了委屈、吃得了苦頭,知難而上、知恥而勇,在三航人精神深處打上幾個深刻的烙印,看到傷疤想起來就覺得疼,才能更好地轉化為前進的持續動力,那我們所承受的壓力就值得了。
最后是要認同信心是金、寸土必爭的觀念,做到在逆境中拼出精彩。黨史學習教育中,我們還記得紅軍在長征途中,每3天就遇一次激烈戰斗、走1公里就倒下4名戰士、7個晝夜湘江血可漂櫓、14人中只有1人能到達陜北的慘烈悲壯。但是,在宿營地的篝火旁,他們依然唱著《馬賽曲》,背著《共產黨宣言》,他們依然堅信最終的勝利。
縱然長征精神早已成為人類歷史上令人仰止的精神高峰,然而并非每一個人、每一個團隊都能如此。但是這種精神也能深刻感染和激勵著我們,在市場相當疲軟和競爭白熱化的環境中,我們要去尋找來自歷史深處、來自當下奮斗、來自對未來期盼中三航人的意志、精神、理想所蘊含的磅礴偉力與無限可能。
我們從前和現在都成功過,我們將繼續成功;我們曾經和當下都失敗過,但我們從未倒下。這才是三航文化的實踐內核,這才是干大事、行大道、成大業的指路明燈。
但我們在保持戰略清醒、前進自信的同時,又要重視當下的奮斗。如果不奮斗,再光明的前景也將不復存在;如果能努力,再至暗的時刻也會熬出曙光。
愿我們都能做順境中的好漢、逆境中的英雄,當好守護企業的堅盾、沖鋒陷陣的利刃,讓我們這一代三航人重新標定三航精神的天際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