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國目前有五種發電方式,分別是火電、風電、水電、核電和太陽能。其中,水電、風電、太陽能是最環保的三種發電方式,也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最有可能遇到的。發電方式有三種,其中風力發電設備最常進入我們的視線。因為幾乎所有省份都安裝了大量的風力發電機,也就是我們經常在路邊和野外看到的白色“大風車”,像水電站這樣的普通人基本上只能到外圍參觀。太陽能發電比較神秘。只能看到光伏板,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這些路邊常見的風力發電機很少看到它們在運行呢?即使風很大,我也從未見過那些“大風車”的扇葉旋轉。如果風扇葉片不旋轉,顯然是不可能發電的。如果不發電,何必費心人力物力去安裝呢?難道建造大量風電機組只是擺設?事實上,這種認識確實委屈了風力發電。只能說我們看到風力發電的時間段不合適。風力渦輪機停止的主要原因有三個。第一個原因是電力負荷。風電還有一個比較尷尬的特點。用電負荷越大,發電能力越強,使用風電時用電負荷高峰越多。反之,則難以率先發電。
我們也知道,風力發電所依賴的唯一能源就是風能,但自然風有強有弱,有快有慢,無處可去。隨機性非常強。這使得風電出力的穩定性難以保證,尤其是與火電的穩定出力相比,風電顯得有些雞肋,因此在用電高峰期分配給風電的電網比例非常低。以免影響企業和用戶用電。根據各省用電數據,我國用電負荷高峰期多集中在上午08:30-11:30、晚上18:00-23:00,用電時段為早上07:30。00--08:30、11:30--18:下午00點,只有晚上23:00到第二天早上7:00是用電的低谷期。在用電高峰期,主梁仍為火力發電。即使在正常時間,火電仍然占電網的6-8個比例,因此在高峰時間和正常時間很少看到風力發電機旋轉。
也許有人會說,從晚上23:00到第二天早上7:00小型風力發電機組選型,很少看到風力發電機在這個時間段轉動。原因就更尷尬了。在低用電負荷期,風力發電的供電確實可以滿足日常需求,而在風電級強的時間段風電出力尤為強勁,但低耗電期也意味著用戶的電力需求減少,因此在此期間無法充分利用風力渦輪機。跑。風力發電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它可以儲存所有電能,但必須同時輸出和使用。時差很小。畢竟,即使是大容量的儲能設備也無法儲存一座城市的一整天。用電,所以大面積風電只會在用電低谷期造成浪費,停機也是不得已的辦法。這在風電術語中稱為“棄風”。
過去幾年,中國多個省份的風電棄風率已達到兩位數。例如,2013年甘肅風電棄風率為21%,吉林省棄風率為22%,內蒙古自治區棄風率更是驚人。32%。但是,隨著近年來特高壓電網的完善,各省風電消納情況越來越好,電網分配給風電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不出意外,未來每個省的風力發電機都很少。將再次停機。
第二個原因是城市供暖。我國80%以上的風電項目主要集中在華北、東北和西北地區。這三個地區也是我國集中供熱最重要的地區。目前95%以上的集中供熱方式仍然是熱電聯產。為保證城市供熱正常運行,火電在供暖期間只能24小時不間斷運行,因此風電并網空間更低,因此冬季出現北方風機停轉現象通常更常見。
第三個原因比較簡單——故障原因,風電機組失速可能真的有故障。風力發電的原理似乎比較簡單。然后三個機翼旋轉小型風力發電機組選型二手吊車,動力通過變速箱加速,但其實這只是機械原理。其實風電最精密的部分就是電能轉換部分、偏航減速器驅動部分、變速箱液壓部分。無論問題多么小,這些部件都需要停機修理。時間通常以月為單位計算。
基于以上三個原因,我們很少看到風力發電機每天旋轉。當然,如果我們家門前裝了風力發電機,那肯定是另外一回事了。畢竟,今天不轉,明天就轉。你會看到設備在轉動,但在實際選址過程中,風電項目很少靠近城鎮,更不用說大城市了二手吊車,更多的是安裝在郊區或者山頂。當我們經過這些區域時,就進入了眼前的風力發電。設備往往只是一閃而過,所以大多數普通人可能真的很少有機會看到風力渦輪機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