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報道內容:
9月27日,世界經濟論壇(WEF)正式發布新一期全球制造業領域“燈塔工廠”名單,三一重工北京樁機工廠成功入選,成為全球重工行業首家獲認證是二手吊車的“燈塔工廠”。
燈塔工廠,被譽為“世界上最先進是二手吊車的工廠”,是由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和麥肯錫咨詢公司共同遴選是二手吊車的“數字化制造”和“全球化4.0”示范者,代表當今全球制造業領域智能制造和數字化最高水平。
業界認為,獲評世界“燈塔工廠”,體現出三一在先進制造、數字化轉型的卓越成果和“領頭羊”實力,標志著三一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競爭中贏得先機。
全球首家,代表重工行業中國制造實力
根據全球燈塔網絡的官方說明,全球燈塔網絡(LighthouseNetwork)是一個生產工廠和其他設施的社區組織,在采用和整合第四次工業革命(4IR)的尖端技術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而構成燈塔網絡的個體“燈塔工廠”,則是指在第四次工業革命尖端技術應用整合工作方面卓有成效,堪為全球表率的領先企業。
項目評選自2018年啟動至今,計入此次入圍的21家工廠,已經在全球范圍認證了90家“燈塔工廠”。在全球“燈塔工廠”網絡中,累計有29家位于中國大陸,分布于3C電子、家電、汽車、鋼鐵、新能源等行業。中國也是擁有“燈塔工廠”最多的國家,再次印證中國制造的強大實力。而三一重工北京樁機工廠則是全球重工行業首家世界燈塔工廠,代表在重工行業的中國制造硬核實力。
世界經濟論壇官網上這樣介紹三一樁機工廠的入選理由:面對多品種、小批量的工程機械市場不斷變化、日益復雜的需求,三一利用先進的人機協同、自動化、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將勞動生產率提高85%,將生產周期從30天縮短至7天,減少77%。
據了解,三一重工北京樁機工廠是全球最大的樁工機械制造基地,生產的旋挖鉆機是工信部認證的“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經過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后,三一樁機工廠共有8個柔性工作中心,16條智能化產線,375臺全聯網生產設備。小到一塊鋼板的分揀,大到十多噸桅桿裝配,已全部可由機器人自動化完成。基于樹根互聯工業互聯網平臺,生產制造要素實現全連接,整個工廠已成為深度融合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智慧體”。
對于這一全球高標準認證,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表示:北京樁機工廠成為世界燈塔工廠,是三一的新名片,是三一數字化轉型的里程碑,是三一成為智能制造先驅的關鍵一步。
柔性智造,智能生產水平成全球“燈塔”
5G+工業互聯網、機器視覺、工業AI打造的高度柔性生產,讓這里成為全球重工行業智能制造“燈塔”。走進三一樁機工廠裝配柔性島,滿是日夜不停歇的機器人。附近只看得見一兩名工程師,在機器連成的生產線間偶爾走動。三一智能制造研究院院長董明楷介紹:“以前這條生產線上滿滿都是人。”
三一樁機工廠有一個“智能大腦”——FCC(工廠控制中心),它也是整個工廠智能制造的核心。通過FCC,訂單可快速分解到每條柔性生產線,每個工作島,每臺設備,每個工人,實現從訂單到交付的全流程數據驅動。沿著數據流程,產品能夠“了解”自己被制造的全過程和細節。
智慧物流的實現,則交給了聰明的貨物搬運“飛毛腿”——AGV小車。在精準授時、低時延的5G無線工業專網的保證下,行業首創2臺AGV“雙車夢幻聯動”,實現27米超長超重物料的同步搬運和自動上下料。
“大腦”“眼睛”“飛毛腿”高效協同分解任務,智慧工廠的“雙手”也在同步飛速運轉。在工廠內,基于5G+AR設備的“人機協同”技術已得到廣泛應用。物料分揀、銷軸裝配等傳統勞累活、危險活不再需要人力操作,全部由機器人高效完成。
同時,通過強大的人機協同,機器人AI還能免編程學習熟練工人的技能和手法,并作為教具“以老帶新”,最終實現技能傳授和工廠“老師傅”工匠精神的傳承。在后臺,由樹根互聯打造的“根云平臺”也在日夜不停計算,它要根據工廠里3600多個數據采集點收集的工業大數據,為每一道工序,每一個機型、甚至每一把刀具等匹配最優參數,優化生產節拍。
董明楷介紹,高度柔性生產,讓生產潛能得到極大發揮。相比于改造前,樁機工廠在同樣的廠房面積產值翻了一番,總體生產設備作業率從66.3%提升到86.7%,平均故障時間下降58.5%。目前,該工廠可生產近30種機型,“柔性智造”水平全球領先,實現了“大象跳舞”。
數字最無言,數字最有力。借助數字制造技術,三一樁機生產工藝日益精良,速度也在追風逐日。2020年,三一樁機工廠的人均產值已達到1072.8萬元,是全球重工行業當之無愧的“燈塔標桿”。
沖刺雙碳,燈塔工廠引領行業新風尚
智造,是這座工廠最耀眼的光芒,綠色則是它的底色。助力“3060”雙碳目標,三一樁機燈塔工廠同樣做出了“燈塔”級示范作用。
以往,大型工廠出現漏水、漏電等情況,人工肉眼難以發覺,總是在故障發生后很久才發現,輕則影響生產、用能浪費,重則造成安全事故。作為大型裝備制造工廠,三一樁機燈塔工廠生產產品品類多、批量小、工藝復雜,能源使用分散且涉及水、電、油、氣等多種介質,能耗核算和管理起來更是困難。
三一樁機燈塔工廠從源頭出發,運用5G和工業互聯網技術,將工廠中上千臺的水電油氣儀表和生產制造設備全部連接起來,覆蓋焊接、涂裝等全部工藝,進行實時數據采集和監測。
當前,三一樁機燈塔工廠已開發手機實時告警功能,每小時用能超限及每天用能差異率過大都將進行告警推送,真正做到“踩穩油門”。
通過精準核算、差異分析、用能異常監測等措施,三一樁機燈塔工廠對能源進行精細化管理,截至2021年8月實現年節水4.74萬噸,下降58.9%,節電38.63萬度。該應用已推廣至三一集團31家子公司后,并實現年節水263萬噸,下降33.6%,節電6088萬度。
對能源的精細化管理只是基礎,結合工業機理,對工廠中每一道工藝的能效進行“精打細算”,是三一樁機燈塔工廠節能減排的進階之道。
滴水可以見證整個太陽的光輝。在焊接方面,針對不同的焊接工藝、不同的原材料材質、不同的板厚、不同的坡口組合,如果焊機始終按照固定的工作模式運行,無法根據具體情況隨時做出調整,就會造成能源浪費。結合3年積累的萬億條焊接歷史數據,三一樁機燈塔工廠建立起焊機最優能效模型,識別耗能異常并優化工藝,從而實現提效降費低耗。僅焊接這一道工藝,三一樁機燈塔工廠便實現2021年1-8月焊機節電14.3%、節混合氣23.0%。
同時,相關應用在三一集團推廣后,截至2021年8月,萬元產值能源費用同比下降32.43%,節電6088萬度,節氣380萬立方米,節水101萬噸,減少碳排放45.13萬噸,下降24.5%。
今天,位于京西鳳凰嶺山腳下的三一樁機燈塔工廠,如今已跟綠色環境融為一體,引領行業智能制造新風尚,成為全球重工行業低碳制造的領航“燈塔”。
數字化轉型,助力三一發展邁上新臺階
2018年,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第四場“代表通道”上,全國人大代表、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表示,面對工程機械和制造業數字化,三一“要么翻船,要么翻身”。
2019年,作為集團首批燈塔工廠示范基地,三一樁機工廠全面啟動智能制造升級工作,探索數字化技術與工業領域的深度融合。
要建成行業內首個世界級“燈塔工廠”,在技術上沒有先例,也沒有成熟的供應商。為實現燈塔工廠既定目標,三一專門成立了智能研究總院,成為了三一數字化翻身戰略的“先鋒隊”。
無論是夏暑冬寒,還是面對疫情挑戰,先鋒隊發揚“燈塔精神”,在“燈塔工廠”的建設道路上從未停止腳步。從董事高管,到工藝員、設計員、程序員、檢驗員和技術工人一起在現場摸爬滾打,無數人不眠不休奮戰一線,將一個個不可能變為可能。通過近兩年的規劃、設計與建設,攻克上千項難題后,三一做成了一件前無古人的事——樁機“燈塔工廠”單月產能突破300臺,圓滿達產并超產,標志著三一數字化轉型邁上新的臺階。
樁機工廠的蛻變,是三一過去3年推進數字化戰略轉型的一個縮影,也是三一真正做到了以用戶為中心、以數據為驅動力連接全價值鏈運營所取得的碩果。應對行業周期性挑戰,三一正在通過數字化轉型,朝著“產品+服務”的數字化企業大步邁進。
目前,除北京樁機工廠外,三一已投資超過120億元,在長沙、昆山、重慶等產業園先后啟動46個智能制造燈塔工廠及智能產線項目,已實現近萬臺生產設備、十幾萬種物料的實時互聯,各關鍵生產環節無人化、智能化大幅提升,助推企業人均產值邁進世界一流行列。
三一集團董事、高級副總裁代晴華表示,三一樁機燈塔工廠將繼續深化數字化轉型,打造重工行業“百人百億”燈塔工廠,助力三一集團實現“三個三”戰略目標:在“十四五”末,全集團達成3000億銷售額、3000名工人、30000名工程師。
響應國家智能制造戰略,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深入推進智能制造,三一正在致力于成為智能制造先驅。與此同時,三一建設“燈塔工廠”的諸多經驗還將實現能力外溢,為產業鏈伙伴、行業、乃至整個“中國智造”賦能,切實發揮世界級“燈塔工廠”的領航作用。
CMIIC 2021暨品牌盛會
推薦閱讀
碧桂園宣布機器人建房 有危機的不僅是建筑工人 還有傳統的工程機械企業
李總理考察玉柴之行,釋放出了什么信號?
薛小平:代理商體系在中國市場的衰落—中國工程機械代理商會消亡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