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亞楠
4月8日,恒潤發布2020年年報。2020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3.85億元,同比增長66.6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63億元,同比增長458.52%。
恒潤股份董事長程立新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風電塔筒法蘭受力,“公司2017年上市后,重點布局海上風電業務板塊。價格也有所上漲。一價差一產量差,將導致2020年業績大幅提升。”
除風電行業的利好影響外,因業績承諾到期,根據《利潤補償協議》,確認本次回購31%股權對應的業績補償及公允價值廣科光電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響。提高了公司的業績。
” 廣科光電1. 26億元績效補償金尚未到賬,相應的績效補償金和回購款項在報告日確認為未來可以行權的選擇權,并計入衍生金融資產賬戶。 ” 恒潤股份相關人員在采訪中透露。
國內銷售收入連續兩年超過國外銷售收入
恒潤股份主要從事軋制環鍛件、鍛造法蘭等自由鍛件、真空室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除風電行業外,產品還應用于石油化工和金屬壓力容器行業。行業。風電塔架行業是公司的重點業務板塊和主要業績來源。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恒潤在2019年下半年完成了110KV變電站的建設,解決了關鍵生產工序的同步問題。從而使公司風電機組塔筒法蘭的生產能力和生產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2020年全年風電塔筒法蘭毛坯產能108.040萬噸,比11.28萬噸增長59.96%在 2019 年。
分行業看吊車,2020年公司風電塔架行業實現營業收入14.55億元,同比增長91.2%,占比61%營業收入。從產品看,滾動法蘭實現營業收入15.13億元,同比增長78.32%,占營業收入的63.45%收入。
分地區看,恒潤去年實現內銷收入15.61億元,同比增長123.85%,主要得益于國內市場的快速發展。風電市場持續搶裝;出口銷售實現收入3.470億元,同比下降27.76%。
“內銷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是2020年國內風電場建設加快,風電行業各產業鏈需求旺盛。公司抓住了風電行業快速發展的有利機遇。國內風電市場?!?疫情的影響。”
記者查閱公告發現,2018年恒潤股份國內銷售收入首次超過國外銷售收入。2019年,內銷占主營業務收入60%以上,外銷占30%。截至目前,恒潤的國內銷售收入已連續兩年超過出口收入。
程立新告訴記者吊車公司,“恒潤地處南方地區,緊鄰福建、廣東、廈門、浙江、江蘇等地的風電場。隨著國內風電場建設的加快,未來的主戰場仍將在國內。.”
在年報披露的同一天,恒潤還宣布,公司擬投資設立子公司北京藍潤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立足國內市場,打造一家綜合性子公司。協調全國銷售的營銷中心和上市公司公關協調中心。
“主要是根據公司長遠發展戰略規劃和實際經營需要,立足國內市場,優化公司營銷結構,提升影響力和知名度?!?上述工作人員說道。
海上風電需求穩定
據了解,風電已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可再生資源發電方式之一,海上風電近年來發展迅速。隨著國內風電行業補貼的逐步減少,我國風電行業將全面進入自由競爭狀態。
“目前,國家層面已經出臺了碳中和和碳峰值風電塔筒法蘭受力,旨在改變目前以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使用結構。因此,風電仍將受益于碳中和政策。未來,電力公司將改變“他們的能源消費結構。將傾向于建設更多的風電,以適應新的政策環境。”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潘鶴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華西證券分析師宋慧、劉卓庭也認為,隨著碳中和政策的推進和地方各項補貼政策的出臺,中央財政補貼退還后,我國海上風電項目有望保持較高的年度規模。新增裝機容量。根據各地“十四五”期間的裝機容量測算,2022-2025年國家補貼退出后,年均裝機容量仍有望超過5GW。
“陸上風電不如海上風電。我國理想的風場在西部,離電力集中的東海岸有一段距離,陸上風電不夠穩定,而海上風電相對穩定,靠近需求點 海上風電仍有一定的前景,但海上風電最大的不確定性是海上風電建設成本高,沒有補貼,成本回收期更長的時間?!?潘鶴林補充道。
“恒潤股份離南方風電場更近,運輸距離短,成本相對較低?!?程立新說。在今年碳中和、碳達峰的背景下,程立新也樂觀地認為,“十四五”為風電行業未來10年提供了明確的方向和規劃。國家提出了明確的剛性需求,所以未來風電市場是穩定的。一旦穩定下來,恒潤未來的盈利能力就會得到保證。”
(上官夢露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