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茅”隆基股份最近樂不起來了,甚至還有點郁悶。
9月30日,其市值已經從昔日是吊車出租的5000多億元高點回調至4465億元,短期回調幅度巨大。
隆基股份總市值主要節點
相比于其它光伏企業或者行業內企業,近期隆基股份在股市上是吊車出租的表現差強人意。
這一結局是吊車出租的產生,和行業的發展似乎并沒有什么關聯,而是其作繭自縛,窯洞思維、固守思維、資本思維使然。
隆基股份與其它4家光伏企業比較
這些從其最近的一些事件便可見一斑。
此前,有消息稱,隆基樂葉副總裁兼全球市場營銷負責人姜文杰已離職,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其能力不足以勝任該職位。然而,姜文杰此前的身份是殼牌(中國)有限公司經理。能當上全球知名石油公司的經理,沒有“兩把刷子”是不可能上位的。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隆基股份已經有了窯洞思維,自成小圈子,外人很難融入進去。
以上事件背后的真正原因,則是210mm大尺寸組件陣營攻勢咄咄逼人,導致隆基股份的組件銷售不力,庫存高企。
造成這一局面的是,隆基股份固守182是最優尺寸,認為其在組件成本、系統成本和發電量上十分均衡,更大尺寸會帶來發電量和運輸的困擾。
在今年的投資者交流會上,隆基股份明確表示,在電池和組件端,并沒有生產182以上尺寸的產能預留,新購買的設備也沒有預留210尺寸產品的兼容性。
根據PV InfoLink的預測,2021年210組件產能將達147GW、182組件產能123GW,兩者相差不大。但到2022年210組件產能達234GW、182組件產能141GW,大尺寸組件將占全球組件整體產能70%以上。
由此可見,不久的將來210大尺寸電池的組件將占據主流,正快速擠壓182的市場空間。
但隆基股份似乎被“勝利”沖昏了頭腦,對此似乎無動于衷。
此外,盡管隆基股份的掌門人鐘寶申董事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不斷談及技術創新,認為要“用技術創新引領全球光伏產業發展”,但其創新并不如想象的多,無論是理念還是產品。
相比于適應市場需要,它選擇了固守大——不斷擴大產能。但是,隆基股份忘記了一點,僅僅有產能是不夠的,還需要這些產能必須符合市場需要。
由此可見,它雖有壟斷之形,但乏創新之神。
最近,還發生了一起疑似隆基股份關聯交易的事件。資本市場的“香餑餑”之一的連城數控的兩位實控人——鐘寶申和李春安,是隆基股份股份的股東,也是核心人員。在鐘寶申和李春安兩人的運籌下,連城數控源源不斷地向隆基股份兜售瘋狂擴張路上所必需的關鍵設備。
顯然,這兩者之間有著很大的關聯交易嫌疑。當然了,關聯交易是資本市場常見的一種手段,因為它一方面可以保證公司的利潤和規模,另一方面,作為不同公司的實控人,左兜右兜,都可以賺到,可謂“名利雙收”。
除了關聯交易外,連城數控還面臨著股權極分散、核心高管高位套現等諸多問題。
以上種種和隆基股份的大公司病有著直接的關系。而隨著公司規模的不斷擴大,隆基股份的大公司病也在慢慢顯現。所謂的大公司病,一般都具有行動緩慢、墨守成規、管理能力跟不上發展速度、人才流失等特點。
無可厚非,短短時間,能做到市值數千億,隆基股份的表現已經很不錯了。這其中既有天時地利的因素,也有創始人的韜略。但是隨著公司的迅速成長,過程中一定會有成長的煩惱。如何避免這些煩惱,穩健成長,甚至基業長青,是擺在隆基股份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隆基股份與寧德時代比較
在目前技術為王、效率為王的前提下,如果未來隆基股份再不積極地應對新變化,固守單一路線,抱殘守缺,無疑它將成為被資本率先拋棄的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