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崗位“掛”精彩人生
-記住吊車司機葉長邦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趙超、記者丁愛民、實習生黃旭
中石油六建起重司機葉長邦在普通崗位上認真觀察、勤奮思考,實現了“人機一體化”的作業技能,解決了石油項目的起重難題。當“鋼鐵巨獸”在他手中被馴服時,他還獲得了國家技術能手、廣西技術冠軍等多項榮譽。
馴服“龐然大物”
穩定、準確、快速,是駕駛起重機的基本要求。要達到這個要求,沒有捷徑,只有勤奮。
剛加入公司時,葉長邦就加倍努力學習汽車起重機的操作技能。僅僅半年時間,他就從一個沒接觸過汽車起重機的新人,變成了能獨立操作25噸多田野汽車起重機的專家。2004年,葉長邦被安排參與吉林省項目建設??粗谥魅耸种徐`活運轉的“鋼鐵巨獸”,他暗暗下定決心要“馴服”他們。
可當他真正學會了,才發現自己遇到了一個問題:“那個時候的老爺們喜歡‘留一只手’?!?為了學習真正的技能,他白天停下來看看不同的機器如何操作和遇到技術。問題被高手糾纏問清楚了。晚上,他自己研究了手冊,從頭到尾仔細研究了厚厚的手冊。憑借做事的堅韌和學習的動力,在千百次實踐中,總結出“看、想、聽、手、足”的“人機一體化”操作技巧。經過3年的工作招吊車司機,他已經能夠操作多田野的25噸和70噸汽車起重機。他操作過的起重機包括加藤的25噸、40噸和50噸汽車起重機,
“很多人學習新裝備只是為了學習如何打開它,我必須了解它的方方面面?!?葉長邦表示,吊裝是高風險操作,小錯誤會導致大錯誤。只熟悉設備不會從事起重作業。放下鏈條。
設計
熟悉設備只是第一步。真正的高手也善于根據實際情況設計吊裝方案。
2014年夏天,長慶石化檢修作業現場遇到了“攔路虎”——老廠區需要吊起一個容積1000立方米、重40噸的成品油罐??展拊谔嵘^程中很容易變形。地面上損壞、錯綜復雜的管道和儀器使罐體的拉運和運輸成為問題。
其他高手建議直接攜帶。葉長邦反對。他知道,設備熟悉汽車起重機的起重噸位。汽車起重機的噸位與實際噸位存在一定差距。用力扛它是有風險的。面對眾人的目光,他大膽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兩車“接力葫蘆”。就這樣,他開著吊車,到達了預定的位置,等待著。第一輛車吊了起來,剛吊到一半,師傅覺得設備不能繼續支持后續的吊二手吊車,放下成品油罐,葉長邦繼續接力。最終僅用了2小時就順利完成了吊裝作業,實現了無邊緣碰撞、無設備損壞、無罐體變形。
“時代在變。做工作需要創造性的工作,在挑戰面前不斷學習新事物?!?在駕駛起重機的同時,葉長邦主動學習了吊裝方案設計。從實地考察、實地考察到生產計劃,他認真思考,認真學習,積累了大量經驗。憑借創新和努力,他的操作技能已經提升到廣西行業領先水平。從業十余年招吊車司機,在四川獨山子、云南、華北、塔里木等重點工程準確、安全地吊裝了各類大小設備10000余臺套,為公司樹立了鋼鐵豐碑。
奉獻
2016年,在中國技能大賽“徐工杯”第四屆全國吊裝技能大賽中,葉長邦在賽前短短10分鐘內迅速厘清起重機的操作方法,完成起重、越障、架橋,并在 14 分鐘內架橋。建造金字塔等一系列高難度任務,在廣西獲得全國吊裝技能大賽第一金。他非凡的技藝讓他獲得了越來越多的認可。閑暇之余吊車公司,他接受了一項新任務——協會。
“我覺得學好吊裝最重要的是多學習,多思考。看說明書是第一條件,但現在年輕人喜歡看手機,不喜歡看說明書?!?近年來,葉長邦共收了4個徒弟,為了幫助徒弟學習技能,他制作了各種車型的操作要領和保養規則的PPT發給徒弟,讓徒弟邊看邊學操作他們的手機當場。這樣,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大提高。他帶領的學生基本上2到3個月就可以上手,學得又快又好。
他的技術手冊PPT受到大家的歡迎。當年輕的技術人員向他提出技術問題時,葉長邦會慷慨地與大家分享這本《技術手冊》。工作之余,他經常與同事分享組裝和操作起重機的經驗。他說:“我經歷過一個師傅‘留一只手’的痛苦,我不會這樣做。我希望與大家分享我的吊裝經驗,我們一起進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