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風電巨頭的成長經驗表明,上游零部件企業縱向整合、橫向并購相關企業介入擴大風電業務、海外拓展新興風電地區等并購策略,都是風機制造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做大做強的關鍵舉措。
目前,市場上領先的大型風力發電機制造商從1970年代后期開始就開始了風電技術的研究、開發和制造,如丹麥、荷蘭、德國和美國的風電公司。
2017年全球不同國家新增風機平均單位功率
與首批進入風電產業發展的國家相比,隨后進入風電領域的國家普遍通過設立合資企業的方式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并采取鼓勵或強制政策要求外國企業投資。在當地工廠,逐漸培育了自己的風力發電。產業發展。比如西班牙歌美颯公司早期與丹麥維斯塔斯成立合資公司,后獨立發展。印度Suzlon公司的快速成長,在全球實力強大的風機制造商紛紛在印度設廠的熱情下,刺激了印度本土風機行業的發展。
全球商業咨詢公司FTI Consulting公布2017年全球15強風電廠商排名
在全球風電產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國際風電巨頭紛紛采取并購策略,或縱向整合上游零部件企業二手吊車,或橫向并購相關企業,介入和拓展風電業務。由于國際風電產業呈現區域分散發展格局、風電運輸成本高、本土化要求高,紛紛在新興風電國家(如中國、印度)設立獨資或合資風電企業。通過上述并購,以及產業向海外工廠轉移的市場開拓和發展戰略,
1.上游零部件企業縱向整合,
提高供應鏈安全和自給能力
風電機組關鍵部件供應瓶頸是全球風電廠商面臨的嚴峻問題。為確保在訂單充足的情況下產能釋放和盈利能力的提升,一些國際巨頭開始戰略性收購上游零部件廠商,垂直整合成一體化的風電制造集團。例如,世界第六大印度蘇司蘭風電公司于2006年收購了風力發電機齒輪箱制造商比利時漢森傳動公司。該公司成立于1923年,具有年產360萬千瓦配套齒輪箱的生產能力。它長期為丹麥的維斯塔斯提供變速箱。.
零部件企業縱向整合,提升內部配套能力和盈利能力,已成為國際主流風電企業的重要發展戰略。對于一體化風電制造企業,一是可以更好地保證零部件的穩定供應,縮短供應鏈的長度,面對市場更加靈活地安排生產;其次,它可以更全面地控制零件的質量,減少零件故障。并花費巨額維護費用;第三能源更有利于風機設計和技術的保密。
2.延伸下游風電場開發建設
開發豐富的盈利模式
鑒于未來全球風電行業的巨大增長潛力,目前全球有不少非風電行業投資者尋求進入風電領域。但由于這些投資者缺乏風電投資經驗,風電場投資風險難以控制。為滿足這一市場需求,一些世界知名風電機組制造企業開始向下游延伸風電場的開發建設,利用風電運營經驗優勢,為客戶提供風電一體化解決方案。風電場項目建成后,股權轉讓出售給投資者。這種風電場開發建設的商業模式,不僅可以帶動公司生產的風力發電機組的銷售,同時也拓展了新的盈利模式。例如,西班牙歌美颯的風電場開發和銷售業務比傳統的風機制造業務利潤更高。
3.風電企業橫向并購
實現大規模快速擴張
世界頂級風電機組制造商通過風電企業橫向并購快速提升市場份額,實現規模快速擴張。例如,2004年,西門子成功收購丹麥紅利能源公司(Bonus Energy A/S)。自此,西門子的風電事業部成為全球主要的風力發電機供應商之一。在收購Bonus的同時,獲得了公司專利葉片技術IntegralBlades,并獲得了Bonus風機設備和海上風電場的訂單。
2003年,GE收購了美國安然風電,并接受了該公司所有的風電技術,縮短了GE的產品開發時間。
2003年,丹麥維斯塔斯收購了國內的NEG Micon公司,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風電公司。近年來,全球市場份額一直保持在15%以上。2003年,西班牙歌美颯收購了國內的Made公司,市場份額迅速增長。
這些大型風電企業的合并迅速實現了大規模擴張,搶占和鞏固了市場份額,使得全球風電市場越來越被少數巨頭壟斷。
此外,一些國際風電巨頭開始以資本運作的方式收購相關海外風電公司,不僅實現了優勢資源的互補,也加速了海外市場的布局。例如,2007年5月,印度蘇司蘭以1億歐元收購了全球第七大風電公司German Repower,加速了公司在歐洲市場份額的提升。
4.建立海外研發生產基地
獲得本地技術優勢和市場機會
丹麥維斯塔斯現已發展成為跨國風電集團,目前在約15個國家設有子公司和合資企業,從事風電開發、制造、銷售、市場開發和維護。隨著國際風電產業呈現“席卷全球、遍地開花”的發展趨勢,考慮到風電運輸成本高、本土化要求高,具有全球擴張能力的風電企業可以在海外設立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 . 利用當地的技術人才和制造經驗(尤其是歐洲),提高公司適應當地氣候條件的風力發電機的開發和生產二手吊車,同時滿足當地政府的要求 本土化率獲得市場機會的政策要求。例如,國際四大巨頭維斯塔斯、歌美颯、蘇司蘭、GEWind已經在我國天津、沉陽等地設立制造基地,看好我國風電產業快速發展的前景。
附件 世界風電巨頭基本情況
一、丹麥維斯塔斯
1.發展歷程
1979 年,維斯塔斯出售并安裝了第一臺風力渦輪機。1985年,維斯塔斯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臺變距風扇,讓風扇的葉片根據風況微調葉片的角度,從而大大提高了風扇的發電量。此功能很快成為維斯塔斯的賣點。1986 年,加利福尼亞州宣布為安裝風力渦輪機提供優惠政策的特殊稅收立法到期。此舉嚴重打擊了維斯塔斯在美國的市場,導致該集團宣布破產。危機導致維斯塔斯集團出售了大部分資產,但很快在年底成立了維斯塔斯風能系統,開始專注于風能設備制造。
1995年,維斯塔斯海上風電起航,建成世界上第一個海上風電場。1998 年,維斯塔斯在哥本哈根證券交易所上市。2001年,集團被選為當時全球最大的海上風電場設備供應商。2004年底,維斯塔斯與另一家風電系統制造商NEGMicon合并,新企業仍命名為“維斯塔斯”,成為當時全球市場占有率高達34%的全球風電巨頭。行業的佼佼者。
2.業務狀態
2011 年,維斯塔斯生產了 2,571 臺風力渦輪機,總裝機容量為 5,054 MW(2010 年為 4057 MW)。此外,公司2011年全球訂單總量為7397兆瓦,其中歐洲和非洲占50%,美洲占34%,亞太地區占16%。
受金融危機影響,維斯塔斯業績下滑,連年裁員。繼2010年宣布裁員3000人后,今年又宣布裁員2300人,并表示如果美國經濟增長放緩,將再裁員1600人。公司去年年報顯示,2011年營業收入508.36億歐元,同比下降16%,凈虧損1.66億歐元,首次年度虧損2005 年以來虧損。
3.產品與技術
維斯塔斯在風電機組生產方面擁有全產業鏈(變速箱除外)的生產方式。
以帶齒輪箱的雙饋發電機為主要傳動方式,以優質的產品部件質量降低整機故障率。Vestas 型號使用雙饋技術。一個重要原因是歐洲風速穩定,無沙,電網穩定,對諧波的容忍度高。此外,變速箱確實是高質量的,因此沒有使用直接驅動力。
主要產品型號:V80-2.0MW風機、V90-1.8/2.0MW風機、V100-1.8MW風機、V112-3.@ >0MW 海上風機。
4.工業基地布局
維斯塔斯在丹麥、瑞典、荷蘭、美國和德國設有辦事處,并在丹麥、德國、意大利、印度、西班牙、挪威、澳大利亞、蘇格蘭和中國天津設有生產基地。它在印度、意大利和西班牙設有生產設施。合資企業。
維斯塔斯于1986年進入中國風能行業,并在海南和山東省安裝了第一批風力發電機組。在天津工廠,維斯塔斯生產發電機、葉片、機艙、輪轂和控制系統。
二、美國GE
2002年進入風電業務領域。2003年,GE收購了美國安然風電,并接受了該公司所有的風電技術,縮短了GE的產品開發時間。
與許多同類公司一樣,GE 不僅提供高品質的風力渦輪機葉片,還提供先進的機組制造和維護解決方案。目前,GE能源風電產品裝機容量在1.5 MW至3.6 MW之間。它們都具有變速、變槳距運行的特點,并配有獨特的電子控制裝置。它可用于陸上風電場,也可用于海上風電場。中國江蘇如東風電場使用了 144 臺 GE 1. 5MW 風力渦輪機。這也是該公司在全球最暢銷的機型之一。
目前,GE在德國、西班牙、中國和美國共有6家風力發電機制造和組裝工廠。
GE在中國的第一家風力渦輪機制造工廠建于2006年,位于沉陽,負責提供在中國市場銷售的所有風力渦輪機。GE還在上海設立了研發中心,由風機研發部、設計部和系統部組成。這也是公司四個全球研發中心之一。2011年GE在中國新裝機408.5MW,在中國市場的銷售份額2.5%。
2011年,GE選擇中央控股的哈爾濱電氣集團公司參股。在合資企業中,雙方的股權比例為哈電51%,通用電氣49%。同時,哈電將收購GE沉陽風機廠49%的股權,使雙方成為風電業務的全方位合作伙伴。
三、Enercon,德國
Enercon 由德國工程師 Aloys Wobben 及其團隊于 1984 年創立,總部位于德國北部的 Aurich。或許因為創始人都是工程師,技術創新一直是Enercon的強項。公司生產的風扇葉片等主要部件均由公司自主研發。
1991年,Enercon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臺無齒輪(直驅)風力發電機,它采用了一種新型齒輪箱,可以提高風力發電機的轉速。1993年,該公司開始批量生產此類風力發電機,并在能量輸出、可靠性和使用壽命方面樹立了新標準。2002年,該公司安裝了第一臺4. 5MW風力發電機組,這是直到2004年底世界上最大的風力發電機組。然而,由于創始人AloysWobben認為海上風電的成本和風險遠高于陸上風電方面,Enercon目前還沒有涉足海上風電。
Enercon 的主要市場在德國。截至2011年,全球已安裝超過11,000臺風力發電機組,售出的風力發電機組具有產能高、運行維護成本低的特點。公司在德國、瑞典、巴西、印度、土耳其和葡萄牙設有生產車間,并在全球15個國家設有銷售辦事處。但Enercon尚未進入中國大陸市場。
Enercon被譽為風能行業研發的先鋒力量,也是唯一一家未上市的行業巨頭。目前單機容量330KW-4.5MW,型號有E-33、E-48、E-70、E-112等,是國內生產直驅風機最多的公司. 其中,單機功率為E-112/E-126型,目前已達到6MW。在零部件方面,Enercon目前的葉片產量為德國第一,世界前三。其風力渦輪機葉片 100% 自給自足。
四、蘇司蘭,印度
蘇司蘭是一家從事風能技術開發、風電設備設計與生產、風電場設計、施工及技術咨詢服務的綜合性跨國公司。在國際同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
蘇司蘭的快速發展壯大伴隨著跨國資本運作和產業鏈的縱向(上下游)介入與整合。在印度成功上市后,蘇司蘭迅速展開全球擴張,收購比利時變速箱制造商漢森和德國REpower公司91%的股份。
蘇司蘭的產品相對落后。在印度市場還處于1MW以下時,1.5MW等大型風機已成為國內主流機型,行業一線企業正在積極研發3MW、5MW等。容量模型和海上風力渦輪機。然而,蘇司蘭陸上風力渦輪機的最大容量僅為2.1MW。
目前風電齒輪箱,蘇司蘭在德國、荷蘭(研究葉片模具和加工)、印度建立了研發中心,生產基地分散在美國、澳大利亞、中國、印度等地。蘇司蘭2002年進入中國,分別在北京和上海設立分公司和代表處,2006年在天津設立生產工廠。2011年中國新增裝機容量96.2MW,排名第20位, 0.5% 的市場份額。在中國設備單價下降的背景下,蘇司蘭在中國的市場份額逐年下降,即將退出中國市場。近期,隨著營商環境的惡化,蘇司蘭已計劃出售Repower的股份。
Suzlon 的 6MW 海上風力發電機組已經在北海運行了 3-4 年。蘇司蘭愿意將其全球供應鏈和成熟的海上風電技術轉移到中國,與中國企業合作。
五、西班牙歌美颯(Gamesa)
歌美颯成立于1994年,核心業務為風機制造、風電場運營維護、風電場開發。2003年,歌美颯收購了國內Made公司,市場份額迅速提升。Gamesa 已在全球四大洲安裝了超過 2000 萬千瓦的電力。
Gamesa現在是西班牙的一家上市公司。其最大股東為西班牙第二大電力公司Iberdrola,持股比例為19.57%。其余80.43%的股份在二級市場流通。Gamesa在全球擁有10個研發中心、28家工廠、7000多名員工。
歌美颯在風機研發制造領域處于國際領先水平,主導了多個歐洲多兆瓦風機開發項目。現有風機主要產品有4.5MW、2.0MW、850kW陸上風機,5.0MW和7MW海上風機正在開發中。其研制的G10X4.5MW風力發電機組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陸上風力發電機組。其突出特點是重量輕,運輸方便。該產品的重量僅為240噸,而其他廠家同功率風力發電機的重量至少為350噸。產品滿足陸地工程要求,運輸要求與0MW風電機組產品基本一致。Gamesa 在全球風力渦輪機葉片的開發中保持領先地位。除了風機研發制造,歌美颯還開展風資源開發、風電場服務托管、老機組改造等業務。已完成400萬千瓦風資源開發,全球儲備資源約2100萬千瓦;范圍內管理的風電場總數為1400萬千瓦;借助在風電二次領域的獨特技術,西班牙風電場客戶完成了300萬千瓦裝機風機低電壓穿越能力改造,同時還提供老機組技術升級改造等服務。改造,延長機組使用壽命。
在中國,歌美颯于2006年在天津開設了第一家工廠,2011年在吉林和內蒙古開設了兩家新工廠。2011年中國新增裝機容量為361.6MW,占2.1 %市場份額,排名第14位。
3.3@>德國西門子
2004年,西門子成功收購丹麥紅利能源公司(Bonus Energy A/S)。自此,西門子的風電事業部成為全球主要的風力發電機供應商之一。在收購Bonus的同時,獲得了公司專利葉片技術IntegralBlades,并獲得了Bonus風機設備和海上風電場的訂單。
西門子擁有陸上2.3MW系列風力發電機。2009年9月,西門子推出了轉子直徑120米的新型3.6MW海上風電機組。西門子在海上風電業務方面實力雄厚。目前,已在全球7個項目成功安裝總裝機容量超過600兆瓦的風力發電機組,并正在執行累計容量3300兆瓦的一系列風力發電機組訂單。
2006年,西門子在美國的第一家風力發電機葉片制造廠落戶愛荷華州,這是公司全球戰略規劃的重要一步。2009年,西門子正式進入中國風電市場。公司在上海投資5.81億元成立西門子風機葉片(上海)有限公司,占地18萬平方米,生產2.3MW和3. 6MW 風機葉片,生產基地規劃年產能為500MW。
2011年,西門子與上海電氣成立兩家合資企業。本次合作中,上海電氣持股51%風電齒輪箱,西門子持股49%。一家制造公司為中國市場和西門子的全球供應網絡開發和生產風力渦輪機;另一家銷售公司負責風電設備在中國的銷售、項目管理、項目執行以及相關的開發和服務。此次戰略合作將加強雙方在海上風電領域的實力,助推西門子海上風電產業在中國的發展。
3.9@>Nordex
Ende于1986年在丹麥成立,公司自成立以來,主要生產風力發電機。1987年,公司制造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250千瓦系列風機。1995 年,該公司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臺兆瓦級風力渦輪機。2000年,公司將總部遷至德國漢堡,重組資產,生產出全球第一臺2. 5兆瓦風力發電機。2001年,恩德在德國法蘭克福正式掛牌。2005年初,恩德完成了資本重組,進一步增強了其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如今,恩德在德國、丹麥、印度、中國、西班牙等地設有研發機構和生產基地。
恩德自1995年開始在中國開展業務。作為最早進入中國的外國風力發電機制造商之一,它于1998年首先在西安成立了一家合資企業,組裝風力發電機。恩德還于2007年1月在東營市成立葉片制造廠,專業生產1. 5MW風力發電機葉片。
2005年,恩德與寧夏發電集團、寧夏天天電力發展集團以5:4:1的比例組建合資公司,總投資約1億元。合資公司的市場集中在寧夏,其他地區一直沒能進入。2011年公司國內訂單下降80%,新增裝機容量僅為49.5MW。
八、德國再強
REpower 是世界領先的陸上和海上風力渦輪機制造商之一。其業務包括風力發電機組的開發、生產和服務,以及大功率葉片的開發和制造。總部位于德國漢堡,在全球擁有約 2,700 名員工。
1994年,PEpower的前身開始涉足風機行業。2001年,REpower合并后正式成立。REpower 于 2002 年上市(IPO)。2011 年底,Repower 被蘇司蘭收購。
全球大約安裝了 3,600 個 REpower,總容量超過 6,230 兆瓦。2010/11財年營業額約12億歐元,凈利潤約5557萬歐元。
REpower具有額定功率1.8MW~6.15MW、葉片直徑82m~126m的成套陸上、海上風力發電機的研發和生產能力,研發實力在全球處于一定領先地位。規模。REpower擁有約400人的技術團隊,全球風電專利注冊總量位居全球第五。
REpower建在德國、葡萄牙和中國包頭的工業基地,具備MW級陸地和海上機艙、輪轂和葉片的生產能力。其中,德國不來梅哈芬工業基地可實現其5M、6M和3.XM產品的批量生產。產品可以運往世界各地。
REpower 的 5MW 海上風力渦輪機樣機于 2004 年下線。2006 年,作為歐盟 Beatrice 示范項目的一部分,它安裝了第一臺 5MW 機組。截至 2011 年第四季度,已安裝約 50 臺。其6MW海上風電機組是5MW的改進版。目前測試階段有3臺,預計2012年安裝。(來源:Generator 作者:Generator)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