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3日上午,隨著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結束,今年全國兩會完美落幕。
今年全國兩會圍繞能源領域的議案、提案非常火爆,國際能源網(微信公眾號:inencom)不完全統計,兩會期間全國代表委員提出的有關能源相關議題超過100條。
其中包含碳中和、綜合能源、電力、油氣、煤炭、核電、光伏、風電、儲能、氫能等諸多類別。
能源產業對于國家的未來發展來說是命脈,在努力實現“雙碳”目標的大背景下,能源轉型也面臨著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全國兩會代表委員們對于能源領域的關注度相當高,提出能源相關議題的代表委員們并不全都是能源行業的從業人員,他們有律師、有市長、有行長、有學者。大家之所以對能源產業如此關注,是希望在未來五年的時間,中國能源產業發展可以邁向更高的臺階。
實現碳中和是一盤大棋
從兩會代表委員們的提出的議題看,實現碳中和需要待解決的問題有很多,它看起來更像是一個系統工程。
一方面需要先進的技術對于碳排放進行核查和分析,另一方面需要在資金上給予支持,此外還需要各企業自覺自愿地區實現碳中和。在此過程中,先進的技術、先進的體制、機制得以推廣,最終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要實現碳中和的發展目標。
從此次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的議案和提案的內容看,如果這些建議被采納,未來五年,全國碳交易市場將進一步活躍起來,一些高碳排放行業在大數據技術的推動下,其碳排放的數據會更加精準,相應的企業為了減少因購買碳排放配額繳納的費用,會進一步加大減少碳排放技術的研發,在能源行業內將形成低碳發展的自律性。
電力走向綜合利用新階段
關于電力行業的議題基本圍繞新型電力系統和電力市場化展開,無論是源網荷儲一體化還是著力構建新型電力系統,亦或是建設統一的電力市場,從本質上看,電力將向更加綜合化的方向發展。
這就意味著電力系統將不再是單一來源,它將融合多種電源類型、多種技術門類、實現多種利用方式。電力的靈活性程度會變得更高,電力市場化進程會進一步加快。預計未來五年,我國能源結構調整過程中,電力將成為核心著力點。
預計未來五年,我國省級現貨市場有望實現全覆蓋。主要表現在首批試點陸續進入長周期結算試運行,第二批試點陸續開展模擬試運行,非試點地區也相繼出臺現貨方案。
氫能和儲能的春天已來
在“雙碳”背景下,隨著新能源大規模接入電網,電力系統也面臨著系統安全穩定、新能源高效利用、電力電量平衡等全方位挑戰。
儲能以其靈活調節能力,支撐光電、風電大規模并網,被視為新型電力系統的必要環節。氫能作為長時儲能的一種特殊形式,也作為交通運輸領域降低碳排放的另一種選擇,發展速度正在加快。
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提出的關于儲能和氫能相關的議題很多,儲能的材料問題、儲能的安全問題、儲能的技術問題、廢舊電池回收問題等一系列關于儲能產業的意見和建議勢必將對整個產業的發展形成引導,儲能產業在未來五年也必然將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隨著儲能參與電網調度的渠道被打開,儲能產業的商業模式也會進一步得到完善。
對于氫能這種特殊的產品來說,兩會代表委員們最先關注的是對于氫的能源定位問題,如果氫能一直屬于危化品,不能劃入能源品類,勢必將給其未來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此外,代表委員們針對制氫、輸氫和氫能車推廣方面都有非常不錯的建議。
總體而言,如果將這些意見和建議落實,未來五年,氫能在制氫端會偏綠色,海水制氫、海上風電制氫、大基地光伏制氫將規模化發展,天然氣管道也將參與氫氣運輸,天然氣摻氫也將成為一種趨勢。
在應用端,氫燃料電池汽車的推廣將在商用車領域廣泛開展,更重要的是機車領域,氫能也將發揮重要作用。氫能和儲能的春天真的來了。
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創新發展
從兩會的代表委員們提出的關于風電、光伏、新能源等有關的議題可以發現,風電端將側重海上風電,光伏則側重于分布式,對于整個新能源產業來說,技術性和高質量發展尤其重要。
預計未來五年,風電設備對于海上風電項目的支撐力度會進一步加大,光伏建筑一體化無論在農村還是城市都將得以廣泛應用,光熱作為另一種新能源利用類型,發展的規模要比現在多,因為光熱的技術進步,讓成本進一步降低,可以自帶“儲能”功能,更有利于電網穩定運行。
新能源產業也將進一步從粗放型向高質量發展邁進,中國新能源產業依然成為世界領頭羊。
化石能源繼續兜底保障
在油氣端口,一如既往要加大油氣開發力度,油氣開發企業勢必要承擔起能源安全的重任;在煤炭端口,提到最多的是綠色發展和轉型升級,作為能源領域的“老大哥”,煤炭產業一直面臨著提質增效、綠色轉型的重任。
油氣和煤炭作為化石能源,其在被利用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應該減少其用量,但從保障用能安全的角度看,兩者的開發利用又是不可或缺的。
未來五年,油氣和煤炭行業大概率依然要承擔起我國能源產業兜底保障工作,無論油氣開發還是煤炭綠色發展將始終成為我國化石能源產業現階段的主要命題。兩會的代表和委員們的建議也是從這些角度出發,煤炭除了清潔化利用之外,還需要解決老舊煤礦的轉型發展問題以及煤炭運輸通道的構建問題。油氣端口則是要對煉化、油氣進出口等領域進行監管。
化石能源的未來定位應該是那種時刻處于“備胎”的狀態,也就是說,新能源盡可能利用到極致后依然無法滿足國內用能需求的時候,化石能源就需要隨叫隨到,隨時補位。因此對于化石能源的開發依然不會放松。
除了上述所列的議題分析,綜合能源、能源安全、充換電領域的議題也成為兩會代表委員們熱議的內容。對于相應的標準體系、政策制定、技術銜接等問題,代表委員們都有各自的見解。
總而言之,2023全國兩會順利閉幕,但兩會上熱議的能源的話題不會就此終結。這些議題會轉給相應的主管部門進行匯總分析,有些建議也會被采納,屆時我國的能源產業的發展速度會進一步加快,能源綜合利用模式、先進能源技術的推廣工作也會更順利,最終能源產業的發展也會給為全國經濟增長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