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來被稱為“基建狂人”,在建的大型項目數量世界第一。這也培育了我國在工程建設全產業鏈上的優勢。其中二手吊車,起重機見證了中國工程建設的變革。
起重機是大型工程中經常使用的一種機械。它早在2300年前由阿基米德設計制造。現在已經開發了多種類型,如全地面起重機、門式起重機和門座起重機。.
2000年以前,我國不能生產150噸以上履帶起重機,150噸以上履帶起重機基本依賴進口。今天,中國已經擁有世界上最大噸位的1800噸起重機。2013年之前,中國還不能生產全地面起重機。依靠進口,中國現在可以生產2000噸全地面起重機,并已達到世界最大噸位。
而且,中國制造的全地面起重機已經進入土耳其、卡塔爾、沙特阿拉伯等過去歐美機械企業的腹地。更重要的是,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起重機銷售公司徐工25t吊車參數,在全球十大起重機公司中,中國占據了4家。
最大的公司是中聯重科,與之相呼應的另外三個公司是徐工、振華重工和三一重工。
1990年代,中國市場著名的工程機械企業是江蘇三馬,現在已被科尼收購,生產的起重機噸位不足100噸。中國高端履帶起重機市場基本被歐美幾家公司瓜分。
同期,中聯重科完成成立,主營混凝土拖泵設備。成立不到第二年,就推出了國內第一臺國產混凝土泵。此后,中聯重科將瞄準履帶起重機。
由于當時中國的基礎設施行業如火如荼,大噸位履帶起重機以其重量大、作業范圍廣等特點迅速成為工程建設中起重機的首選。特別是在大型工程項目中,大噸位履帶起重機更是不可替代的。大噸位履帶起重機作為起重機界的大佬,在結構設計和技術含量上有著非常高的要求。
產品噸位較高的履帶式起重機技術難度相對較高。2000年以前,中國只能生產150噸以下的履帶起重機。
為此,中國多年來一直難以突破大噸位起重機的瓶頸。此外,外國公司一直在阻止來自中國的技術。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只能選擇高價進口大噸位履帶起重機。
然而,經過幾年的努力,2003年二手吊車,中聯重科推出國產大噸位履帶起重機,達到300噸,從中國進口的履帶起重機數量開始逐年下降。
此外,徐工此時在履帶起重機上也有相當大的投資。因此,中聯重科和徐工將迎頭趕上,力爭成為中國最大的起重機公司。2019年徐工將成為中國第一,中聯重科已經超越徐工成為中國第一。
2019年,徐工集團在1200-1600噸超大噸位全地面起重機市場占有率為100%。不過,中聯重科并不滿意,因為徐工實現了銷量第一,但中聯重科認為,在起重機銷量方面,已經成為全球第一。
兩家公司之間的競爭使得履帶起重機的噸位不斷增加,進口大噸位履帶起重機的價格也有所下降。
以徐工集團為例。以往徐工25t吊車參數,徐工起動機使用的發動機基本都是國外品牌。但2018年,他們開始組裝中國重汽曼科技MC11國六發動機,進一步壓低了國產起重機的價格。
國產大噸位履帶起重機成功打破國外壟斷后,不僅降價,還把產品出口到國外賺錢。
尤其是2020年,中聯重科將加大出口力度。去年,中聯重科10臺ZCC9800w起重機成功交付土耳其,創下國產大噸位起重機銷往歐洲市場的紀錄。
今年3月,中聯重科直接向土耳其出口了一臺2000噸級履帶起重機,直接打破了長期被歐美品牌壟斷的海外高端市場,創造了中國出口海外最大噸位起重機的紀錄。
徐工集團也不甘示弱,將中國最大噸位裝載機徐工LW1200KN、300噸級挖掘機、120噸級電驅礦卡等大型礦山設備等大型礦山設備批量直接出口到澳大利亞;徐工XCA60E型起重機已進入德國、土耳其、突尼斯、烏克蘭、香港等市場,實現批量銷售。
事實上,早在2011年,徐工機械、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這三大起重機,占中國起重機90%的福田和四川長旗就被瓜分了,基本上沒有外資品牌。
中國對基礎設施的投資帶動了國產重型工程機械的崛起,已是不爭的事實。作者在20多年前回顧論文時,發現當時的專家和企業家可能沒有想到今天的中國重型起重機。會取得如此輝煌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