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后首個交易日,電力板塊逆市下跌。
10月8日,億萬電力巨頭華能國際(600011))突然跌停,市值一天蒸發超130億元。截至發稿,公司股價7.44元,市值1168億元。此外,上海電力(600021)、新能科技(603105))等電力股也處于跌停狀態。
綜合市場各方分析,這波電力股出現的原因有兩個:
首先,市場對“電荒”的擔憂有所緩解。在此之前,由于電力供應不足,很多地方都出現了電力短缺的情況,發生了停電事件。這一現象刺激了A股電力股的飆升。但隨著高層要求地方政府不要“一刀切”,部分地區加大供電力度,“缺電”現象逐漸得到解決。市場反映,主要投資電力股的基金意見不一,部分基金選擇拋售股票。
其次,華能國際等電力股回調需求較大,同時市場風格也在發生變化。
市場顯示,8月中旬至9月底,華能國際股價在兩個月內漲幅超過100%,翻了一番。國慶長假前開始,資金“高低轉換”,逐步回歸消費、醫藥等板塊。從市場上看,前期漲幅較大的電力等行業正在復蘇,而前期大幅下滑的消費等行業則在回升。
電力股作為傳統行業,今年表現突出?除了市場對電價上漲和部分地區電力短缺的預期外,電力股增長屬性的改善是一個核心因素。
長期以來,我國發電行業以火電、水電為主企業價值最大化 華能國際電力公司,風電、光伏、核電為輔。進入2020年之后,可再生能源逐漸被各國重視。去年,國內可再生能源發電量2.2萬億千瓦時吊車公司,占全社會用電量的近30%。
以華能國際為例。作為火電的領跑者,它正在推進向新能源的轉型。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華能國際低碳清潔能源裝機占比提升至21.07%。其中,風電裝機8601MW(其中海上風電997MW),太陽能裝機2702MW,水電裝機368MW,天然氣發電裝機12243MW MW,生物質能裝機容量120兆瓦。
此外,公司2021年資本支出計劃總額為564.070億元,其中風電、光伏投入資金313.82億元,99.@ >6億元,占比為55.63%和17.65%。某券商表示,華能國際的風電、光伏發電資產面臨重估吊車出租,其成長性特征逐漸凸顯。
新能源業務有亮點,但華能電力也有短板。例如,火電裝機容量仍占較大比重。制約火電企業的最大因素是煤炭價格。在煤價高企的背景下,這家公司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現象。
今年上半年,華能國際實現營收951.2億元,同比增長20.17%;凈利潤42.82億元,同比下降25.30%。公司在半年報中解釋稱,“受煤炭價格同比上漲影響,公司銷售的國內火電廠單位燃料成本為250.31元/MWh企業價值最大化 華能國際電力公司,同比增長 21. 21%”。
根據中信證券的預測,考慮到5月后煤價將繼續上漲,以及夏令時左右保供壓力,華能國際未來幾個季度的煤價和業績仍將面臨較大壓力。
A股電力上市公司數量眾多,預計未來較長時間看漲的公司不得不關注其新能源業務的發展。比較公司成長性是支撐股價的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