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如東海上風電。如東縣委宣傳部供圖
人民網南通6月3日電 在江蘇省如東縣106公里長的海岸線上,一排排100米高的白色風力發電機逆風在茫茫大海上轉動,送出源源不斷的電力。為千家萬戶提供能源。同樣在這片藍天上,魯能新能源如東H14#、蘇交控H5#、國電投資H4#、H7#、國信H2#等13個總裝機容量380萬千瓦的海上風電場項目相繼開工。 . 該建設揭開了如東海上風電產業發展的新篇章。
近年來,如東在科學有序開發風能資源的同時,堅持“以資源促投資”的發展理念,積極發展風電裝備制造等配套產業。目前,如東已建成總裝機容量超過200萬千瓦的風電項目,風電累計上網電量超過240億千瓦時。67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去年實現應稅銷售額超過250億元。海上風電已成為如東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高效開展綠色城市道路試點
全國首個陸上特許權示范工程、全國首個潮間帶風電試驗場、全國首個滿足“雙十”要求的海上風電場、全國首個海上升壓站平臺、全國首個單體最大海上風電場等項目在如東陸續建成投產;國電龍源、華能、國電投、中廣核等一大批優質風電開發企業落戶如東。
“如東擁有得天獨厚的海洋資源和豐富的風能資源。根據江蘇省海上風電規劃,如東海上風電總裝機容量483萬千瓦,約占全省海上風電的三分之一計劃。” 如東縣發改委副主任張軍表示,近年來,如東縣積極落實國家新興產業發展戰略政策。在推進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利用海上風電的快速發展,加快推進海上風能發展。資源開發利用。
去年,江蘇省發改委核準的24個總裝機容量670萬千瓦的海上風電場項目中,如東上報的10個300萬千瓦海上風電場項目全部獲批,占比45%。全省獲批項目總數。這批海上風電場將由三峽、華能、國新、魯能等大型風電開發龍頭企業進行規模化、連片、整合開發。 目前,國新H2#海上風電已開工的農場項目正在陸上集控中心土建施工;國電投資H4#、H7#陸上集控中心項目正在樁基施工中,部分海工項目施工隊已進入現場;蘇膠控制H5#陸上集控中心項目主體封頂,海上項目正式開工;快速推進的華能盛東如東H3#海上風電場首批20臺機組成功并網。“預計今年,如東海上風電項目投資將達到300億元。” 張軍說。
如東沿海海上風電場全部建成投產后,全縣年發電量將超過135億千瓦時。與傳統燃煤火電相比,可節約標準煤47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00萬噸。、二氧化硫9萬噸、氮氧化物6萬噸,減少灰渣排放182萬噸,節約淡水3850萬噸。
在產風電企業。如東縣委宣傳部供圖
制造升級爭搶藍海市場
走進江蘇海莊風電設備有限公司總裝車間,電工宋銳正忙著為華能項目5MW風電主機房安裝電力電纜。據了解,江蘇海莊接收的華能H3#項目80臺主機的生產將于本月結束。“中廣核、國信、協鑫等項目有近200個5MW訂單。部分交付后,今年銷售額有望突破20億元。” 公司負責人陳嵐表示,為順應風機“大型化”趨勢,公司還將推出6.25MW風力發電機。
“葉片是風力發電機的核心部件,其大尺寸也是市場發展的必然選擇。” 距江蘇海莊僅一街之隔。在中通誠飛風電設備江蘇有限公司的院子里,“巨無霸”一臺一臺。樹葉排列整齊,一眼望去,格外壯觀。據該公司副總經理何宏斌介紹,崇通承飛去年90米大功率葉片順利下線。該型葉片適用于“深海”大風環境,氣動性能優良,負荷低,綜合性能好,風掃掠。大面積等多重特點吊車公司,結構上采用高性能碳纖維材料,使葉片更輕,這更符合海上風機“輕量化”的趨勢。其成功下線掛機,標志著中通成飛已完全具備大功率海上風電葉片設計、開發、生產和制造能力,將能夠滿足如東風電場建設繼續“深藍”,加速單機功率的“提升”。. 并加快單機功率的“提升”。. 并加快單機功率的“提升”。.
“鼓勵企業創新發展、轉型升級,對于彌補東風動力制造業短板、優化壯大產業鏈具有重要意義。” 張軍表示,近年來,如東加大了培育風電產業的力度。拓寬產業鏈條,通過“以資源帶動投資、以投資帶動產業、以產業帶動轉型”,早日規劃建設全省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吊車,海上風電裝備制造產業正在蓬勃發展。
目前,如東已聚集風電設備制造企業13家,建設、運維培訓、檢測等配套企業23家。該縣已初步形成了以風電技術研發、風電場建設與運行維護、勘察設計、防腐材料、海洋環保等為核心的風電產業體系。保護和大型設備物流。. 2016年底,如東成功獲批為全國首個國家級火炬海上風電特色產業基地。從產業鏈的數量、規模和完整度來看,如東風電設備制造產業已遍及江蘇乃至全國。前沿。
鏈生態的載體推廣與優化
2日16:00,在如東小洋口風電母港,一根長70多米、重約700噸的海上風電單樁在兩臺800的作用下緩緩“登船”。 -噸龍門起重機,即將被送往蘇聯。交空H5#海上風電場項目現場。今年以來,風電母港碼頭累計發運4萬噸以上,預計全年發運重型風電設備16萬噸。
作為如東風電產業鏈布局的重要基礎配套項目,小洋口風電母港定位包括風電設備制造碼頭區和風電運維配套服務碼頭區兩大板塊。自2016年開工建設以來,已完成母港核心功能區建設,形成全長2.5km、平均水深7m的航道和深挖港灣流域。長、寬約400m,可滿足各類風電重型設備。東風電力的運輸需求,彌補了東風電力重型設備運輸難的短板。
“考慮到運輸成本和時間,從母港發貨是最好的方案。” 江蘇海莊風電設備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嵐說,小洋口風電母港可滿足5000噸以上船舶的全天候航運。如遇緊急訂單,不用擔心延遲發貨,母港靠近公司生產基地,發貨更方便快捷。
打造優秀的平臺載體海上風電規劃,是建立服務企業、吸引產業集聚的重要基礎。目前,如東已初步建立起“一園一港一聯盟”海上風電全產業鏈生態圈格局。所謂“一園一港一聯盟”是指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園、小洋口風電母港、如東風電產業聯盟。其中,風電裝備制造產業園規劃面積約1.99平方公里。吸引了上海電氣、中通誠飛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落戶。在將來,將逐步形成風電行業裝置及設備的集合體。集運維、技術研發為一體的多功能基地,打造華東領先的綜合風電平臺。
“如東風電產業聯盟目前有30多家會員企業,通過這個平臺,會員企業有了業務交流、產業合作、股份合作、技術共享的窗口。” 聯盟主席許世軍說。市政府對風電產業鏈“建、延、補、強鏈”的總體要求海上風電規劃,聯盟將充分發揮專業平臺優勢,持續推進產業鏈精準投資。聚焦風電核心設備:主機、法蘭、齒輪箱、葉片、機艙罩、軸承、控制系統等及相關生產服務企業,加大“引進”力度,對如東實施必要措施' 對現有風電產業鏈的補充和延伸,真正做大做強,如東風電力的特色產業鏈。(許淑英、朱海誠、王繼良)
報告/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