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29日,海陵島國際風能大會(2023)在廣東省陽江市海陵島盛大舉行。
在廣東省能源局和陽江市人民政府的指導下,本次大會由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和陽江市風能協會主辦,三峽集團和北京鑒衡認證中心承辦,以“御風逐海 賦能未來”為主題,以推動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市場應用創新為主要內容,搭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溝通交流平臺,推動全球海上風電產業高質量發展。來自各級政府部門、風電產業鏈企業、金融保險機構、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的500多位代表,參加了此次盛會。
陽江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張磊
大會開幕式由陽江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張磊主持,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總信息師(CIO)金和平,世界風能協會副主席、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北京鑒衡認證中心主任秦海巖,廣東省能源局一級調研員賴勇,陽江市委副書記、市長余金富,廣東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陽江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馮玲分別致辭。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總信息師(CIO)金和平表示,2022年,我國海上風電新增并網裝機容量為380萬千瓦,累計并網裝機容量達到2860萬千瓦,持續保持全球領先。三峽集團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約490萬千瓦,在陽江建成首個百萬千瓦級海上風電項目,并創下多項行業之最。三峽集團全力支持陽江國際風電城建設,幫助引進了多家裝備制造企業落戶陽江。目前,三峽集團正積極推進陽江青洲300萬千瓦風電項目。未來,三峽集團將與行業同仁攜手并進,推動我國海上風電產業升級和科技創新,為我國加快構建現代新型能源體系、實現能源安全和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世界風能協會副主席、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北京鑒衡認證中心主任秦海巖表示,2019年,第四屆全球海上風電峰會在陽江舉辦,拉開了陽江市海上風電開發建設的大幕。5年來,陽江海上風電取得了全球矚目的成績:并網裝機350萬千瓦,約占廣東省的一半;產業集群初步形成,已有40多個裝備制造產業項目落戶;取得一系列重要創新成果,包括國內首個百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場——三峽陽江沙扒海上風電場;國內首臺漂浮式海上風電試驗樣機——“三峽引領號”;建成投運國家海上風電裝備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它是目前全國唯一的國家級海上風電裝備公共檢測檢驗與技術服務平臺,建有國內首個、全球最大、檢測能力最強的葉片全尺寸實驗室。陽江已經成為中國海上風電一張亮麗的“名片”。接下來,陽江應繼續補鏈、強鏈,將產業集群做大、做強,支持技術創新取得更多成果。我國海上風電發展到今天,面臨的形勢非常好。預計到2025年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將達到1億千瓦,到“十五五”末會達到2億千瓦。然而,我國海上風電產業也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十四五”時期,我國海上風電發展的核心任務仍是打好基礎,而不是大干快上。2023—2025年每年的新增裝機容量應保持在1500萬~2000萬千瓦,通過規模化開發帶動產業發展,支撐制造企業可以持續開展技術創新,進而推動成本進一步下降,到“十四五”末實現全面平價,確保海上風電在“十五五”時期提速發展,讓風電成為全球實現能源轉型、應對氣候變化、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撐力量。
廣東省能源局一級調研員賴勇表示,“十三五”以來,廣東海上風電實現快速發展,截至2022年年底的累計并網裝機容量接近800萬千瓦,2022年產業營業收入超過510億元。廣東省海上風電的未來發展前景廣闊。2022年12月,國家能源局批復同意廣東海上風電規劃調整,全省規劃裝機容量超過7000萬千瓦,在“十四五”期間開工規模1600萬千瓦,規劃及批復規模全國第一。接下來,我們將推動已落地產業項目加快建設、已簽約項目加快落地;并結合場址資源配置與開發,指導各市實施精準招商、錯位發展,著力推動補齊和強化主軸承、齒輪箱、海上升壓站等廣東省產業鏈、供應鏈短板弱項,共同打造廣東海上風電全產業鏈生態體系。廣東省將繼續支持陽江海上風電產業發展,希望陽江市乘勢而上,按照國際風電城規劃抓緊推進建設,進一步強化創新能力建設和產城融合發展,全力打造和擦亮國際風電城這張名片。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