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6日,我國首座深遠海浮式風電平臺——“海油觀瀾號”在廣東珠海福陸碼頭啟航,前往海南文昌海域進行安裝和調試。在此項目中,伊萊特承接了全部法蘭的制造任務,共提供了11件明陽7.25MW樣機風電法蘭。
明陽7.25MW樣機風電法蘭
“海油觀瀾號”裝機容量7.25兆瓦,由浮式基礎和風機組成,整體高度超200米,葉輪掃風面積相當于2.7個標準足球場的大小。該項目設計水深120米,離岸直線距離136千米,水深、離岸距離均創國內之最,是我國首個水深過百米、離岸距離超百公里的“雙百”深遠海浮式風電項目。
項目投產后,風機所發電力通過1條5公里長的動態海纜,接入海上油田群電網,用于油氣生產。年發電量可達2200萬千瓦時,可滿足3萬中國人一年的用電需求。每年將節約燃料氣近1000萬立方米,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2萬噸。
作為目前世界上第一個最深最遠,同時也是全球首個給海上油氣田供電、海域環境最惡劣的半潛式深遠海風電平臺,“海油觀瀾號”在單位兆瓦投資、單臺用鋼量、單臺浮式風機容量等多個指標上屬于國際先進水平。它的建造投運將使我國海上風電的自主開發能力從水深不到50米提升至100米級以上,為我國風電開發從淺海走向深遠海奠定堅實基礎。
“海油觀瀾號”為半潛式平臺(右2)
漂浮式風電機組是開發深遠海優質風能資源最經濟、有效的技術,但是與傳統固定于近海海床上的風電機組相比,浮式風組要經受強臺風、海上風浪和洋流的巨大沖擊,惡劣的工作環境對風機部件的質量提出了近乎“嚴苛”的制造要求。
“海油觀瀾號”將被安裝于海南文昌的海上油田海域,該海域風急浪高,歷史上最大臺風中心風力接近17級。這就要求零部件制造商必須對材料、鍛造工藝、熱處理和品質檢測等生產環節更加嚴格。自從2022年7月承接制造任務以來,伊萊特高度重視,專門組織技術、質量團隊反復論證確定技術方案,嚴密跟蹤關鍵工藝,以保證產品的適配性和服役壽命。
在產品成功交付之后,作為該項目風電法蘭的唯一供應商,伊萊特時刻高度關注著項目推進情況。2023年2月份,公司專門派遣高級技術人員到中國海油工程青島基地,現場見證了“海油觀瀾號”的浮式基礎建造過程,并實地勘測了相關數據,為后續企業再次承接此類重大項目積攢了寶貴的制造經驗。
伊萊特技術人員前往中國海油工程青島基地
據報道,“海油觀瀾號”計劃今年6月全面投產,投產后將為海上油氣生產平臺提供源源不斷的綠色電力。屆時,伊萊特“乾坤圈”也將逐夢深藍,迎接一個又一個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