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風吹出新能源,送來清潔電。據統計,在南通海事局的精心服務保障下,截至4月30日,南通海上風電場累計發電量突破500億千瓦時,達509.71億千瓦時,大約能夠滿足2230萬個普通家庭一年的用電需求。其中,今年前4個月的海上風電場發電量64.81億千瓦時,同比去年增長16.25%。
南通海上風電場項目數量多、裝機規模大、離岸距離遠,參與運維的船舶和人員多。經初步分析,相比2022年,今年前4個月海上風電場發電量明顯上升主要有三大因素:
風機故障數量明顯減少。自2021年底并網發電以來,海上風電場經過一年多來的消缺、維修、檢修、大部件更換等作業,風電機組從調試期過渡到磨合期,運行狀況逐漸平穩。
主體責任落實明顯提升。通過海事、發改、屬地鄉鎮等部門的積極推動和協同治理,風電企業在落實海上交通安全、電力運行安全等領域的主體責任意識明顯增強,相關管理制度和安全措施明顯完善。
作業窗口時間明顯高效。運維船舶出海作業的天數直接影響運維作業效率和風機利用小時數,通過海事、發改、企業的共同配合,科學統籌、合理安排,妥善處理出海作業和防風撤離兩者關系。
為全面保障海上風電場的安全運行,南通海事局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作為、創新舉措,積極協同屬地政府、相關部門齊抓共管,壓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取得了通航安全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壓實責任,完善保障體系
針對風電企業海上交通管理基礎薄弱的實際,以開展海上風電運維安全管理提升年活動為主線,指導風電企業100%完成安全管理體系建設,建立船舶、人員管理制度和42個操作須知,明確船舶管理機構和人員,開展風電企業制度審查工作,指導風電企業落實電力安全和交通安全雙重責任。
精準破題,提升運維效能
針對運維船舶長效管理、強對流天氣科學應對等風電領域的難點問題,開展“海上風電運維船舶飽和度及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強對流雷暴天氣海上風電場交通運維船緊急避險”課題研究,指導131艘運維船舶在關鍵部位100%安裝CCTV視頻監控,有力提升海上風電運維安全管理能力。
建章立制,打造監管樣板
針對南通海上風電運維期所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新風險,聯合推出全國首個縣域風電運維管理規定、全國首個海上風電場航行指南、全國首個風電企業海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指南、全國首個風電水上工種及人員資質標準等制度,建立運行全省首個風電運維人員智能登乘卡口,為風電運維產業安全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據悉,南通海上風電場的開發最早可追溯到2009年6月,世界上第一個潮間帶海上風電場開工建設,通過近15年來的不斷試點、探索到2021年大規模搶裝施工,南通已建成23座海上風電場、1573臺風機、裝機總容量668.8萬千瓦。
據專家測算,509.71億千瓦時的清潔電量,與傳統燃煤火電相比,可節約標煤2038.8萬噸、節水20388萬噸,減排二氧化碳5889萬噸、二氧化硫177萬噸,這將大力助推江蘇省實現能源轉型和綠色低碳發展,加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