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以“技術創新 融合發展”為主題的第九屆中國海上風電大會暨產業發展國際峰會在福建廈門召開。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海裝”)受邀參加大會并發表主旨演講。
政策護航海風蓬勃發展
國家《“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指出,要加快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重點建設海上風電基地,推進海上風電向深水遠岸發展。
結合各省市“十四五”海上風電開發目標與GWEC預測,預計2027年中國海上風電裝機容量達到7739萬千瓦左右,2022—2027年復合增速20%。
海上風電正迎來大規模快速發展的新時代,發展潛力巨大。海風產業政策體系逐步完善,系列舉措協同發展,引導風能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漂浮式技術助力海風深海化
中國海裝袁令博士受邀作主旨演講,分享了海上風電技術發展趨勢及中國海裝在漂浮式風電領域的研究成果。
袁令在演講中指出,海上風電機組大型化趨勢明顯,降本空間的擴大推動收益率提升。作為國內海上風電的引領者,中國海裝打破大容量主機發展的技術瓶頸,掌握機組大型化核心技術,以“連中三元”的姿態領跑海上風電平價時代,批量應用了8MW級和10MW級產品以及定制化12MW級產品。并創新性推出全球風輪直徑最大,單機功率最大的H260-18MW機組,樣機即將完成安裝。后續,還將繼續研制風輪直徑300米以上,輸出功率25MW及以上的機組。此外,中國海裝也在開展海上風電機組尾流和風-機-場-網交互耦合對整機安全與場站發電量影響等問題的探索和研究,為海上風電大規模集中開發提出高效可靠解決方案。
漂浮式海上風電成為我國深遠海風能資源開發的必然選擇。中國海裝已推出國內首臺深遠海漂浮式風電裝備——“扶搖號”,應用于平均水深65m及以上的深海海域,具備環境適應性強、浮式機組功率國內最大、浮體結構形式簡單、系泊錨固系統可靠性高、一體化設計等諸多優勢。它的誕生填補了我國深遠海浮式風電裝備空白,引領了我國浮式風電新型產業鏈的發展,對我國浮式風電未來產業化具有重大意義。
風起于清萍之末,浪成于微瀾之間。企業的創新一小步累積成行業前進一大步,中國海裝將持續技術創新,促進行業產業融合,為推動行業發展,國家能源轉型注入強勁動力。